破梗阻补链条 多方联动打响“蔬菜促销战”
多方联动打响“蔬菜促销战”
“这两个月没怎么睡过安稳觉,做梦都想把菜卖出去!太愁人了!”12月5日,来自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的菜农李莉总算松了一口气。在多方帮助下,地里滞销的5亩白菜终于有了买家,解了燃眉之急。
对于和李莉一样的菜农来说,今年的秋冬季格外不同。往年在10月份前都能卖完的蔬菜,今年却迟迟难以“脱手”,“找销路”成了菜农们交流最多的话题。
作为蔬菜种植大省,今年河南蔬菜生产状况较好,尤其是10月~11月,天气条件良好,蔬菜产量高于往年。但市场需求不振,全省蔬菜出现大面积滞销,11月19日高峰时达到16.21万吨。
蔬菜滞销地头,城市里菜价上涨
家住河南平顶山汝州市纸坊镇姚楼村的姚先生一直在网络上发布求助视频,希望能给自家的蔬菜找到销路。“我们家30多亩菜卖不出去,在地里快烂了。”
纸坊镇是河南的蔬菜重镇,种植面积2万多亩,年产蔬菜30万吨以上,远销10多个省市。往年此时,大部分蔬菜已经被收购商人从地头直接拉走,剩下的农户会送到收购点出售,销路一直不成问题。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大量蔬菜滞留在地里。
为了救市,11月初开始,汝州市政府紧急设立纸坊镇蔬菜派送农业合作社,将一些滞销蔬菜包装成价格不等、类别不同的“蔬菜包”,由合作社发起团购,直接送达顾客小区,但效果有限。“当地只能消化蔬菜产量的10%,剩下90%的蔬菜都依赖外省的客商。”纸坊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常年蔬菜播种面积约2600万亩的河南省,2021年以7612.4万吨的蔬菜供给位列全国地区供给第2位,外销链条辐射全国。但现在,周口市西华县、郑州市中牟县、商丘市民权县、漯河市临颍县等50个种植大县都出现了蔬菜滞销问题。
而另一边,城市里,蔬菜因稀而贵,菜价有所攀升。北京新发地市场近期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蔬菜的地头价与市场价走势反差较大,一些种类的蔬菜地头价从1元跌至几角甚至几分,而新发地市场的蔬菜价格周环比上涨了9.03%。
蔬菜供需失衡,运输能力下降
记者采访了解到,供需失衡,以及疫情影响之下,市场需求量和运输能力下降,是此次大范围蔬菜滞销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政府发布了很多惠农政策,加上去年同期蔬菜的行情偏高,导致种植端对今年的预期过于乐观,出现扩种增产的情况。另外,今年适宜的温度使蔬菜产量上升,市场整体供过于求。”北京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为21872千公顷,产量为7.67亿吨,2022年预计蔬菜播种面积增长至22356千公顷,产量可增至7.91亿吨。
供给端蔬菜增产,消费端却是另外一副模样。
“我家的5亩萝卜往年都直接供给市里的6家饭店,但今年因为疫情,6家饭店全都关门了。”来自河南周口西华县的萝卜种植户胡卫光说,稳定的销路没有了,自己只能拉着车去市集上卖,销量还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
河南本地供应链服务平台万邦云仓经理柴旭阳说:“我们把核心供应链信息共享出来,对接农户与便利店、团购平台、线下商超等渠道,选择达标的果蔬在线上线下销售。但对接的餐饮连锁协会销量并不乐观,因为居家的人多,餐饮消费受到影响。”
餐饮行业收缩,让蔬菜批发的需求量持续减少,“交通梗阻”让菜农卖菜难上加难。郑州一位从事蔬菜批发的王经理表示,自己想去滞销地拿菜,但沿途通行情况复杂,想帮忙都使不上劲。
运力不足,运价水涨船高。从河南周口西华县到郑州市的运费平时价格是每趟700元~800元,如今直逼1200元。
破梗阻补链条,多方合力拓展销路
“蔬菜滞销,势必会影响农民收入,不利于稳定农产品供给。”不少关注蔬菜滞销的专家建议,当务之急是抓紧产销对接,打通物流堵点,扩大销售半径,解决菜农的燃眉之急。
定点帮扶,结对帮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一场“蔬菜促销战”快速展开,河南各地迅速响应,联动成立蔬菜销售专班,除了227家农批农贸市场、连锁商超、社区便利店等进行集中采购外,多家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同步开展线上对接活动。
针对河南多地出现的蔬菜滞销情况,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称,已组织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等启动了全国部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河南滞销蔬菜产地的专项对接行动。据初步统计,11月22日~28日,各批发市场已对接采购河南滞销蔬菜4677吨。
而针对物流梗阻,多地已着手调整防疫措施,畅通物流,保障产业链循环。日前,河南紧急出台了蔬菜促销10项举措,严禁层层加码,多措并举帮助菜农对接销路,并创新提出“一车一证一线路,有效期内车辆可多次往返”的办法,确保运输通畅。
随着当前河南多地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不少爱心单位、爱心人士自发组成团购小队,前往田间购买蔬菜,帮菜农解一时之困。截至目前,“蔬菜促销战”仍在继续,蔬菜滞销状况已得到初步缓解。
“但从长远和根本来看,要改变产销结构,破解农民难以得到有效信息的问题,进一步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更紧密的联系,提高农民抵御市场价格风险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
对此,河南九鼎德盛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保盈等人建议,加强大数据的运用,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产销有效对接,提升蔬菜产业链条的稳定、强健发展。
余嘉熙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调查称英国建筑业7月份恢复增长
- 中国·孟村国际管道装备产业博览会开幕 逾330家企业参展
- 台风“桃芝”缓慢移动 广东海面风力较大
- 音乐童话偶剧《小鲤鱼大冒险·灵渠奇遇》走进桂林校园
- 2024年“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丽西藏”网络主题活动即将启动
- 广东受洪灾影响停电用户超九成已恢复用电
- “以旧换新”激活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各地卖场人气足、销售旺
- 安徽合肥机场端午小长假预计运送旅客11万人次
- 上海市科委:2023年上海绿色技术交易额达777亿元
- 新质生产力十问十答|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什么是科技创新?
- 日坛公园10余处古建完成修缮对外开放
-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座谈会举办
- 天津港文化旅游区试运营开园 “港口工业游”优化升级
- “中国光谷”发力未来产业 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
- 尹锡悦律师团进入总统官邸
- 机票酒店降价 节后错峰出游迎来“小浪潮”
- 南京港刷新开埠以来进港船舶吃水最大历史纪录
- 2024数字低空大会在深圳举行
- 北京楼市新政30日:有项目两周卖90套
- 马来西亚青少年访赣:览城市风光 品赣鄱文化
- 热门推荐
-
- 江西安义借“铝博会”助力铝型材及门窗产业转型升级
- 中新健康丨武汉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4800亿元
- 考古所见的殷商文明
- (上海自贸区十年)引领高水平金融开放 “自贸源头”涌动全球“活水”
- 【一线调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宁夏:创新引领 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 别乱吃!这种“减肥药”有毒 严重或致命
- 法国逾百万人再度示威游行反对退休制度改革
- 市场监管总局试点实施计量领域部分行政许可事项
- 商务印书馆发布10月十大好书 “日新文库”彰显中国学界年轻力量
- 两岸旗袍爱好者相约浙江温岭 服饰为媒促文化交融
- 出生仅4天新生儿患肺炎 “秘密管道”致胆汁入气道
- 请假照顾重病父亲遭辞退 法院:用人单位违法
- 铁海快线(西安-宁波)“丝路海运”新能源产品专列开行
- 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华西1600”交付
- 179项政务服务事项在京津冀“同事同标”
- 77.0%受访者日常有“随手拍”的习惯
- 走进民企看发展丨嘀嗒出行宋中杰:创新,让顺风车事业有了更多新可能
- 宁夏:2025年底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
- 去年北京新开业大型商业设施240万平方米 消费环境持续优化
- 飓风“米尔顿”致美国至少16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