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梗阻补链条 多方联动打响“蔬菜促销战”
多方联动打响“蔬菜促销战”
“这两个月没怎么睡过安稳觉,做梦都想把菜卖出去!太愁人了!”12月5日,来自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的菜农李莉总算松了一口气。在多方帮助下,地里滞销的5亩白菜终于有了买家,解了燃眉之急。
对于和李莉一样的菜农来说,今年的秋冬季格外不同。往年在10月份前都能卖完的蔬菜,今年却迟迟难以“脱手”,“找销路”成了菜农们交流最多的话题。
作为蔬菜种植大省,今年河南蔬菜生产状况较好,尤其是10月~11月,天气条件良好,蔬菜产量高于往年。但市场需求不振,全省蔬菜出现大面积滞销,11月19日高峰时达到16.21万吨。
蔬菜滞销地头,城市里菜价上涨
家住河南平顶山汝州市纸坊镇姚楼村的姚先生一直在网络上发布求助视频,希望能给自家的蔬菜找到销路。“我们家30多亩菜卖不出去,在地里快烂了。”
纸坊镇是河南的蔬菜重镇,种植面积2万多亩,年产蔬菜30万吨以上,远销10多个省市。往年此时,大部分蔬菜已经被收购商人从地头直接拉走,剩下的农户会送到收购点出售,销路一直不成问题。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大量蔬菜滞留在地里。
为了救市,11月初开始,汝州市政府紧急设立纸坊镇蔬菜派送农业合作社,将一些滞销蔬菜包装成价格不等、类别不同的“蔬菜包”,由合作社发起团购,直接送达顾客小区,但效果有限。“当地只能消化蔬菜产量的10%,剩下90%的蔬菜都依赖外省的客商。”纸坊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常年蔬菜播种面积约2600万亩的河南省,2021年以7612.4万吨的蔬菜供给位列全国地区供给第2位,外销链条辐射全国。但现在,周口市西华县、郑州市中牟县、商丘市民权县、漯河市临颍县等50个种植大县都出现了蔬菜滞销问题。
而另一边,城市里,蔬菜因稀而贵,菜价有所攀升。北京新发地市场近期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蔬菜的地头价与市场价走势反差较大,一些种类的蔬菜地头价从1元跌至几角甚至几分,而新发地市场的蔬菜价格周环比上涨了9.03%。
蔬菜供需失衡,运输能力下降
记者采访了解到,供需失衡,以及疫情影响之下,市场需求量和运输能力下降,是此次大范围蔬菜滞销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政府发布了很多惠农政策,加上去年同期蔬菜的行情偏高,导致种植端对今年的预期过于乐观,出现扩种增产的情况。另外,今年适宜的温度使蔬菜产量上升,市场整体供过于求。”北京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为21872千公顷,产量为7.67亿吨,2022年预计蔬菜播种面积增长至22356千公顷,产量可增至7.91亿吨。
供给端蔬菜增产,消费端却是另外一副模样。
“我家的5亩萝卜往年都直接供给市里的6家饭店,但今年因为疫情,6家饭店全都关门了。”来自河南周口西华县的萝卜种植户胡卫光说,稳定的销路没有了,自己只能拉着车去市集上卖,销量还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
河南本地供应链服务平台万邦云仓经理柴旭阳说:“我们把核心供应链信息共享出来,对接农户与便利店、团购平台、线下商超等渠道,选择达标的果蔬在线上线下销售。但对接的餐饮连锁协会销量并不乐观,因为居家的人多,餐饮消费受到影响。”
餐饮行业收缩,让蔬菜批发的需求量持续减少,“交通梗阻”让菜农卖菜难上加难。郑州一位从事蔬菜批发的王经理表示,自己想去滞销地拿菜,但沿途通行情况复杂,想帮忙都使不上劲。
运力不足,运价水涨船高。从河南周口西华县到郑州市的运费平时价格是每趟700元~800元,如今直逼1200元。
破梗阻补链条,多方合力拓展销路
“蔬菜滞销,势必会影响农民收入,不利于稳定农产品供给。”不少关注蔬菜滞销的专家建议,当务之急是抓紧产销对接,打通物流堵点,扩大销售半径,解决菜农的燃眉之急。
定点帮扶,结对帮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一场“蔬菜促销战”快速展开,河南各地迅速响应,联动成立蔬菜销售专班,除了227家农批农贸市场、连锁商超、社区便利店等进行集中采购外,多家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同步开展线上对接活动。
针对河南多地出现的蔬菜滞销情况,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称,已组织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等启动了全国部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河南滞销蔬菜产地的专项对接行动。据初步统计,11月22日~28日,各批发市场已对接采购河南滞销蔬菜4677吨。
而针对物流梗阻,多地已着手调整防疫措施,畅通物流,保障产业链循环。日前,河南紧急出台了蔬菜促销10项举措,严禁层层加码,多措并举帮助菜农对接销路,并创新提出“一车一证一线路,有效期内车辆可多次往返”的办法,确保运输通畅。
随着当前河南多地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不少爱心单位、爱心人士自发组成团购小队,前往田间购买蔬菜,帮菜农解一时之困。截至目前,“蔬菜促销战”仍在继续,蔬菜滞销状况已得到初步缓解。
“但从长远和根本来看,要改变产销结构,破解农民难以得到有效信息的问题,进一步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更紧密的联系,提高农民抵御市场价格风险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
对此,河南九鼎德盛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保盈等人建议,加强大数据的运用,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产销有效对接,提升蔬菜产业链条的稳定、强健发展。
余嘉熙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你真的会减盐吗?家庭必备减盐技巧,赶紧用起来
- 中国—东盟打击侵权假冒合作发展论坛在广西梧州举办
- 湖北堵河源首次拍到国家一级野生动物梅花鹿
- 杭州口岸将新增多条国际航线
- 俄罗斯一架教练机于机场内坠毁 1名机组人员遇难
- 三个食疗方节后助消滞
- 世界首创技术为纳米金属材料拍出3D照片
- 暴雨致卢沟桥坍塌?官方回应:小清河桥坍塌
- 清华大学“必刷剧”《马兰花开》重启京外演出
- 专访上影狸想国俞嵩:沉浸式艺术如何“浸入”未来?
- 我国海洋温差能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巨大 发电取得新突破
- 618时间被拉长至近两个月 消费者真能得实惠吗
- 打造“康养福地” 宁夏隆德凭什么?
- 中交马东铁项目助力马来西亚抗水灾
- (申城风景线)当高原牦牛邂逅“上海咪道”鲜肉月饼
- 三部门发布202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 金价每克冲破800元,观望还是出手?
- 土地市场出现部分回暖迹象 专家预测未来趋势→
- 研究显示美国因枪支死亡的未成年人数量激增
- 济南创新发展路径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 热门推荐
-
-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国石化入股哈萨克斯坦最大聚乙烯项目
- 强震已致土叙两国超2.58万人遇难 逾百国家和地区驰援灾区
- 浙江下汤遗址发现40年 揭开万年前原始村落神秘面纱
- 证监会严惩多起操纵市场恶意做空案件 切实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 吉林省发布人参消费选购指南
- 陕西:以“行走”助力全民阅读融入生活
- 从预防到康复中医“一条龙”调理方案来啦!
- 网传小龙虾价格降至个位数?没那么便宜,20元一斤是主流
- 北京东城和平里街道首场“石榴红和融讲堂”开讲
- 厄尔尼诺已在路上,对今冬气温有哪些影响?
- 小城大业|这个山区小城,为何这么“棒”?
- 2024年水资源领域“澜湄周”活动举办
- 各地不断优化接种服务 加快推进流感等疫苗接种
- 台胞侨眷上海玉佛禅寺品粥过腊八 暖胃又暖心
- 共同唱好新时代成渝“双城记”
- 比亚迪迎两大里程碑:泰国工厂竣工 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 广东茂名制造业新跨越 零碳产业园雏形初显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纪录片片单发布
- 北京警方破获首例航空延误保险诈骗案 涉乘机人900余名
- 触摸历史创新传承 陕西征集非遗“活化”利用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