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拔罐放血200毫升 “盲目”养生导致重度贫血
艾灸、拔罐、刮痧,如今“中医热”在养生界持续升温,不少人会定期前往养生馆“保养”。据媒体报道,温州的金阿姨每周在养生馆拔罐放血200毫升,因慢性失血导致重度贫血,养生不成反而伤了身。记者采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钟莉得知,拔罐放血的医学名为刺络放血,属于拔罐治疗方式的一种,对个体而言,皮面会留下大片紫红色瘀斑,且出血量较大,一般不建议随意操作。
记者了解到,其实像金阿姨这样“盲目”养生的人并不少。“一些慢性病患者听说拔罐放血‘包治百病’,来到医院就强调要放血治疗。”钟莉告诉记者,每一项医疗操作都有它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有些冠心病患者本身需要服用抗凝剂,这些就属于禁忌症,是不能够进行刺络放血治疗的。
还有人因为对刺络放血的认知不足,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林先生(化姓)不到30岁,因为大腿部长了一个肿块,于是前往小诊所进行放血治疗。短时间内,肿块是变小了,但不久出现全身不适,频繁发烧。“经过多项检查后分析,他的肿块其实是个癌栓,因为放血后,随着淋巴造成了全身转移。”钟莉表示,在正规医院,如果决定为患者进行刺络放血,是需要反复评估患者的病情的。
刺络放血疗法主要适用于实证,比如实热实寒,感冒造成的急性扁桃体炎,中暑患者、大便干结难解者,常见的颈肩腰腿痛,皮肤上的痤疮湿疹等。刺络放血一般指用消毒后的三棱针取穴点刺出血,再进行拔罐等相关操作。
在门诊,一般两类人群做刺络放血治疗的居多:一是20~40岁气血丰厚的男性,二是颈肩腰腿长期慢性疼痛患者。“男性气血过于旺盛造成局部淤堵,适当疏通反而有助于健康;常年固定位置的局部疼痛,比如腰疼,将其淤血放出,也会更舒服。” 钟莉说,“但一般不推荐女性,尤其是老年人要慎重,因为本身精血就属于亏虚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病情,刺络放血疗法一般会进行2~3次或4~5次,每次出血量大约10毫升,最多不会超过20毫升,也就是说整个病程的出血量最多不超过100毫升。取罐以及局部治疗的皮肤均需要消毒处理,全程都需要无菌操作,这对操作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很高,因此不建议随意前往养生馆进行这类有创操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来源:扬子晚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聚焦“六”大看点,津渝共赴盛会——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将于6月20日启幕
- 大风蓝色预警:广西福建海南等地沿海阵风可达7级
- “减持”俄罗斯“加码”西方 土耳其在盘算什么
- 一中国公民赴美与网友见面并旅行后失联 中领馆回应
- 龙尚村的旅游饭,真香!
- 菲尔兹奖得主受聘南开大学:不同国家数学文化将激发创新火花
- 一家医院接连抢救7例心梗
- 广西健全乡村医疗服务体系 促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 九所高校联合成立“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
- 小小金鸟,是文明的试金石
- 面临强硬共和党人挑战,美债上限协议能获众议院通过吗?
- 高铁带来的变化
- 人形机器人缘何被“马斯克们”看好
- 土耳其南部发生6.4级地震
- 快速充电 慢行西藏
- 50个项目入选 网络文学IP微短剧创作扶持项目发布
- 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地方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因飞机技术故障滞留印度
- 特朗普:若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将调查拜登及其家族
- “颜值经济”催生新机遇 浙江美妆何以点“绿”成金
- 热门推荐
-
- 印尼贸易部长:中国对印尼非常重要,已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 消费测评附加购物链接未标“广告”将被查处
- 长江中下游等地即将进入降雨间歇期 江南多地加入高温阵营
- “新星梦 华夏情”第二届中韩文化交流之夜在韩国仁川举行
- 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主席去世终年70岁 家中发现枪和便条
-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价格总体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并保持在合理区间
- 国际最新研究:古DNA揭示欧洲新石器时代一夫一妻制配偶关系证据
- 2023年机动车保有量4.35亿辆(新数据 新看点)
- 受坎拉翁火山喷发影响菲律宾将疏散逾8万人 过半居民处于“危险”区域
- 中国茶文化与长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共话茶文化互鉴合作
- 中国全面启动2024-2025年度全国冬春救助工作
- (走进中国乡村)浙江德清:全域美丽带动全民共同富裕
- 第二十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闭幕
- 【中国那些事儿】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引世界瞩目:开放的中国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 外媒:载有伊朗总统的直升机发生“硬着陆”事故
- 11月广东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近1.4倍
- 住建部: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
- 徐建伟:提升可靠性增强制造业竞争力
- “复兴号”“吉林一号”卫星……这些科技创新“点燃”产业升级新引擎
- (第七届进博会)福迪威亚洲总裁:进博会是全球创新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