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染色竹篾为笔 95后女孩“画”出了夕阳、麦浪与蓝天
以染色竹篾为“笔”
她“画”出了夕阳、麦浪与蓝天
在95后女孩张定娟的手上,竹子被染上了不同的色彩,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们可以是蔚蓝的天空,也可以是被染红的丹霞和涌动的麦浪。这些对竹编的新诠释,让网友们赞不绝口,也让这项中国非遗技艺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
8月18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上这位年轻手艺人,了解这些色彩与造型均与众不同的竹编作品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不满足于瓷胎竹编 想学原汁原味的竹编技艺
张定娟从小就开始接触竹编。她的竹编启蒙,来自做篾匠的外公。“我们小时候用来背小孩的背篓、提菜的篮子,都是用竹编做的。”2019年,张定娟从产品设计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主营竹编工艺品的公司工作。她发现,原来世上还有另一种竹编。
张定娟介绍,当时公司所生产的工艺品名为瓷胎竹编,顾名思义就是在瓷器的表面,用像头发丝一样细的竹丝进行编织。“那时候,我才知道竹子还有很多可能性,可以不断地去挖掘。”在这里,张定娟接触到了平面竹编,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编法。
但很快,张定娟发现,这份手艺也有不少局限性——因为生产的是工艺品,她每天都使用统一规格、已处理好的竹篾进行编织。而从小看外公起蔑、开蔑、破竹的她,想要接触到更加原汁原味的竹编,参与到竹编生产的每一个过程中,更加无拘束地进行创作。于是,她在网络上发现了“赵爷爷”,也就是道明竹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思进。
“道明竹编与其他的竹编不太一样,它是地方性的竹编工艺,家家户户都会编。”在张定娟看来,实用性较强、变化更多的道明竹编,更符合她对于竹编的认识。于是,张定娟辞去了工作,通过朋友引荐,开始跟着赵思进学艺。
回看自己跟竹编打交道的过程,张定娟认为,她真正建立起对竹编的全面认识,就是正式学习道明竹编以后。
拜师道明竹编老艺人 以竹篾为“笔”开始作画
记者曾在2023年7月,采访过竹编手艺人赵思进并作了报道(本报8月14日12版《竹篾开“花”创造千变万化的奇迹》)。今年已经88岁高龄的他,说起眼前这位学生,称赞不已:“哪种人才能学好竹编?我看就是要坚持、吃得苦。这个女娃儿就很好!”
“当时赵爷爷已经八十有余了,他以为我是一时兴起来学习的,所以答应得很干脆,就说了一句话,‘可以,你有时间就来’。”但令赵思进没想到的是,这个女孩每周都会抽出三天的时间,开车来到道明镇,从早上八点坐到下午六七点,认真地学习竹编。
张定娟回忆,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用弯刀处理材料是最难的。握刀的力度、姿势都不容易掌握。在跟着赵思进老师学习了将近3年后,张定娟已经能够独自处理原材料。道明竹编基础的编织手法和纹样,她也基本掌握了。只是在需要大量经验的脱胎立体竹编的制作上,张定娟认为,自己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张定娟对于自己传承道明竹编的方向非常明确:“我的优势在于学过一点绘画。而传统的道明竹编基本都是竹本色。我想,如果在上面加入色彩,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所以,我想在这方面做文章。”
“竹编的水波纹编法非常灵动,如果搭配上颜色,肯定会更好看。”于是,金色的夕阳、蔚蓝的天空、青绿的麦田等由竹编织成的画便诞生了,竹子的本色与她赋予的色彩交相辉映。
以竹编作画的灵感来源于她的生活。“创作的第一幅渐变作品,是因为傍晚时分我从住处看出去,发现天空非常好看,就希望自己能用竹编把它表达出来。”于是,张定娟使用了三种颜色进行设计,以染色后的竹篾为“笔”,开始作画。而最近在网络上走红的,正是她这一组灵感来源于生活的创作。
创新而不失本真 传统技艺已根植于脑海
同老师赵思进一样,张定娟也在创作中极为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创新需建立在牢固掌握传统编织技艺的基础上,才能不丢掉竹编的本真。在谈到如何平衡创新与传统的时候,张定娟说:“目前在我的创作中,传统的编法已经根植于我的大脑中,它不需要刻意思考,就能自然而然地融入我的作品之中。而创新,则主要体现在材料、造型的搭配和改变中。”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作品,是她所创作的梅花镜。
梅花镜是张定娟主动跟老师提出想要尝试的作品。“我刚好需要一个镜子,又希望它能够有一定的装饰效果,所以就想用竹编试试看。”在老师的帮助下,张定娟在一个小小的镜子上,用竹编编织了三层,共用上了包括她最喜欢的梅花纹在内的十几种编法。“这也是我第一次把竹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正是这一次的经历,让张定娟意识到,想要受到年轻人的喜欢,竹编必须要兼顾实用性与设计性。于是,她开始往这个方向进行创作,在网络上也收获了非常不错的评价。“有教程吗?”“终于看到审美在线的竹编包了。”“批量生产吧!”这些评论不仅是对张定娟的肯定,更反映了人们对竹编的新认识。
关于张定娟的创新,赵思进有时认可,有时也不能理解。但是无论他个人的观点如何,张定娟说,老师都会鼓励自己去尝试、去创作。“我觉得这一点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老师支持,才能让我坚定地尝试。这门手艺很传统,也很伟大,而打破传统是需要勇气的。如果身边没有一个人给我指路,这会是一个非常煎熬的过程。”张定娟动容地说,“赵爷爷就是我人生中的一盏灯塔。”
勤奋、善于思考、保持健康,是张定娟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三点。她很佩服刚拜师那会儿,老师已经八十好几的高龄,但几乎每周都会花四五天在工作室创作。“很多人都苦口婆心地告诉我这一点,只有赵爷爷是身体力行地传达给我。”因此,在学习了竹编以后,张定娟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她开始寻找自己的内驱力,让自己的行动力变得更加高效。“做创意,靠的都是自己;做竹编,必须要亲身实践。只有做出来了,才有收获。”她说。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东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 插秧节原产地溯源 源头解锁十月稻田“香香香”品质密码
- 院士专家学者聚首鹏城共议能源绿色发展
- 健身房关门,会员费余额不退?
- 舞剧这十年 全新观念迎来舞蹈时代
-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乌东部局势“严重恶化”
- “江西小炒”出圈,赣菜餐饮消费何以势头强劲?
- 长期过量接触增塑剂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怎么用更安全?
- 报告:网约车、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增长明显
- 湖南东安春耕彰显“科技范” 田间地头“以机代人”
- 中国(北京)动画周首发“全国年度优秀国产动画片及创作人才推优结果”
-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启民同志逝世 享年87岁
- 陕西柳林: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 小小香菇“飘香”乡村振兴路
- 焦点访谈:“机器人+”加速前行
- 福建启动家风家教宣传活动 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 天津政协提案聚焦津台妈祖文化交流与传承
- 国家发改委:到2025年底 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全面建立
- 服贸会成AI“秀场”:国际贸易有“生意助手”,餐饮结账精确识别商品
- 英国宣布无限期保留欧盟“CE”认证
- 北京市海淀区探索全民阅读季新推广模式
- 热门推荐
-
- 工视评丨他们,用双手诠释着何为“最美”
- 外媒:美国2024财年预算赤字超1.8万亿美元 创历史第三高
- “不该考的被考”“重量不重质”,考核岂能如此错位?
- 一系列房地产最新政策落实 中国房地产市场改善可期
- 激活年轻消费群体
- 尺素金声|经济“压舱石”稳当当!工业生产增长6.7%
- 前8月中国交通经济主要指标保持稳健增长
- 文旅消费热 内需动力强(走进市场看信心·聚焦中秋国庆假期)
- “中国贸促”(澜湄)绿色合作展览会在曼谷举办
- 索马里首都一市场爆炸致十余人死亡
- (新春见闻)港人在浙的团圆年:此心安处 他乡亦故乡
- 山西“良工”白彦斌:“好的人生不慌不忙”
- 1—11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415列 发送货物174.9万标箱
-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发出质量倡议
- 广西将洪水橙色预警调整为洪水黄色预警
- 为什么就你湿气重?看完秒懂!
- 女子下肢水肿迈不开腿 “光腿神器”竟成罪魁祸首?
- 广西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整治 将出实招根治欠薪
- “北溪”管道被炸,美国欠世界一个解释
- 高校清退留学生,释放何种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