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就你湿气重?看完秒懂!
为什么就你湿气重?看完秒懂!
春季正当时 快来学学给身体“除湿”的小妙招
总是感觉精神不济,身上发沉,懒得动弹,吃饭好像只是为完成一种任务,其实一点食欲也没有,感觉总是睡不醒,什么时候倒床就能睡着,大便黏黏腻腻不爽快还容易挂马桶,每天刮舌苔都是厚厚腻腻的一层……这些表现,就是中医说的“湿气重”。现代人为什么普遍“湿气”偏重?今天中医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身体里为什么会有湿气?
湿,本来是自然界正常存在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空气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人才会感觉舒服。人体也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湿度的,比如皮肤、鼻腔、眼睛、关节、肠道、血管都需要一定的“水分”才能保持正常功能。但如果这种“湿度”太过了,人体就会不舒服,会引发多种病症,中医把这种情况称为“湿气重”,或者叫做“湿邪”。
“湿邪”又分为两种:一种来自外部环境,比如居处潮湿、气候多雨、海边或水中作业;另一种叫湿邪内生,与脾、肾二脏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我们吃喝进去的全部食物都需要靠脾的运化功能来消化处理,营养精微物质被人体利用,糟粕废物排出体外;而脾的运化功能又离不开肾脏的阳气,肾阳为人身阳气的根本,一切水湿要被化掉,都离不开肾阳的蒸腾汽化作用。
肾,中医认为是水火二气的根本所在,非常重要,可是现代人总是被各种错误的生活方式过度地消耗着这种元阴元阳而致百病丛生。
三个生活习惯让湿气找上门
导致现代人湿气偏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如居处潮湿、工作环境多湿、多雨季节等因素之外,以下三点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不经风,不见阳,不爱运动,不出汗 风可以吹走水汽,太阳可以蒸化湿邪,可惜现代很多人都不愿意经风雨、晒太阳,出入乘车,各种遮阳,热爱运动并保持运动习惯者为数不多,一年四季把温度调到适宜温度,很少出汗。这些都会导致体内湿气排出减少,蓄积在体内,引发诸多病症。
法国著名医生蒂索就说过,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任何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背心短裤在温暖的阳光下跑步,身上一层细汗,皮肤是那种健康的小麦色。而一个人宅在家里,歪在床上,拉着窗帘,吃着外卖,捧着手机,玩着游戏,这两种人哪个看起来更健康呢?
饮食不节,调摄失当,损伤脾肾之阳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了,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殊不知,这样的饮食习惯对脾的伤害是很大的。吃得过饱或酒肉肥腻之品吃得过多,脾运化的负担必然加重。总是给脾很大的负担,终有它运化不动的时候。脾运化功能失职,水湿痰浊就会产生。中医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由痰作祟”之说,因为湿邪致病,黏黏腻腻,重浊难化,可以流注经络关节,可以停滞脏腑肌表,能阻滞气机,易损伤阳气,身体不清利,气机不宣畅,久而久之,就会带来各种杂病。
又如有人到了夏天吹着空调,喝着冷饮,惬意快哉。想想看,湿没有排泄的途径不说,脾主运化的功能还被寒凉之品给遏制住了。脾是“喜燥恶湿”的,冷饮这种东西极易伤脾阳,加上本身又是水湿之物,脾一旦受伤,水湿就化不掉,湿邪转而困脾,就成了恶性循环。
再如很多女孩子喜欢清凉着装,天气还没那么热的时候,就急切地穿得很凉薄,或季节已到秋凉,仍然穿得“美丽冻人”。寒凉之气当然会伤害人体阳气,尤其是那种小短衣服,肚脐、后腰全部露在外面,是对身体健康极其有害的一种行为。肚脐,中医叫“神阙”,寓意元神居住的宫殿;后腰,是“命门”所在,寓意生命之门,这两个穴位都是人体任督二脉上的要害之穴,结果你天天把这么重要的地方露在外面,风寒入侵,焉能不病?
多思多虑,压力过大 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车回家,到了楼下还要在车里坐好久?有个回答点赞特别高: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根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这两个字。看看当下的成年人失眠率(38.2%,201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研究数据)、中国亚健康人数比例(70%,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数据)、以抑郁症为主的心境障碍、焦虑障碍患病率(7.6%,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项目数据)就知道成年人的压力有多大。
中医学认为,“五志”(怒、喜、思、悲、恐)分别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思虑过度,会损伤脾气。一个人忧愁思虑过度会导致茶不思、饭不想就是这个道理。脾伤了,湿就产生了。
是时候给身体除除湿了
很多人春天容易犯困,尤其是清明、谷雨时节更明显,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湿气过重导致的。一方面这个季节春雨绵绵,气候乍暖还寒,寒湿之邪容易让人阳气不振;另一方面,冬天为御寒而进补,吃的东西大多滋腻,脾的负担很重,易生内湿,加上寒冷,湿邪不易驱散,身体内多少都会积聚一些湿气,借春天季节除除湿也是正当时。
知晓了上面湿气重的原因,也就基本知道了怎么避免身体内“湿气重”。多接触大自然,多晒晒太阳,每天坚持运动,最好能出出汗,不要吃生冷的东西,不要吃得过饱油腻,肚脐后腰要保暖,学会减压放松,都是让身体保持健康,脾肾之阳气壮盛,从而能够运化水湿、蒸腾湿邪的有效之举。
此外,一些食物也有健脾、温阳、化湿的作用。例如茯苓、莲子、冬瓜、薏苡仁、生姜、干姜、白扁豆、砂仁、陈皮、肉桂、赤小豆、鲤鱼、虾等,这些食材多数也都可入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增加一些摄入量。如果“湿气重”的症状较严重,日常生活方式调理效果不明显,建议还是要找医生咨询治疗。
文/赵润栓(北京小汤山医院)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京发布 ChatGPT、中国空间站等入选
- 为避免被特朗普加征关税 加拿大将对加美边境实施全天候监控
- 中欧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座谈会在布鲁塞尔举行
- 中新教育|北京高招体育专业考试将于4月13、14日在首都体育学院举行
- 首批43只越冬白鹤飞抵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 中老、中越铁路国际冷链货运班列双向首发
- 中国企业自研刷新TBM最高日掘进纪录
- 第三届湖南非遗博览会:现代科技解锁非遗“潮”玩
- “增彩延绿”显成效 北京市属公园开启赏秋模式
- 中国驻达沃总领馆为中国籍船员积极提供领事协助
- 即将入夏 三个小儿养护要点不可不知
- “追光者”陈辉:在影像的世界里为基层患者服务
- 中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整体维持增长
- 与企业对齐“颗粒度” 海南持续释放改革“大礼包”
- 青海海晏:多民族像“一家人” 一起闹社火迎新春
- 报告指当前资金投入未能阻止全球粮食危机加剧
- 菲律宾4月失业率小幅上升 失业人数增至204万
- 特写:河北涿州三个镜头里的“暖冬”
- 普京曾在瓦格纳事件后会见普里戈任
- 指责别国,自己“嗑药”!美国“长臂管辖”置国际规则于何地?
- 热门推荐
-
- 邮储银行携手中国银联、瑞幸咖啡 发布“邮幸小绿卡”
- 美国夏威夷火灾已致101人遇难 拜登发声
- 黄河下游河段出现本年度首次流凌
- 中国西南地区首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
- 【中国那些事儿】尼尔·布什:中国的发展道路非常适合中国
- 美最高法院8日将听取特朗普对科州参选资格裁决的上诉
- 浙江建德众人徒手挖沙石 强降雨天紧急救援七旬老人
- 第25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延期举办 余隆承诺“明年更精彩”
- 文博日历丨古人用四个字告诉你最美好的爱情什么样
- 清代皇帝的新年“红包”里都有啥
- 多地推进传统文化与反诈宣传深度融合 “牛郎织女”变身反诈代言人
- 文明之美看东方|5000年古城能否重现“真容”?良渚敦煌联手攻坚
- 戛纳电影节电影总监:疫情没有让电影人放慢创作的脚步
- 最新研究:补充亚精胺可改善小鼠生育力 或助延长生殖寿命药物研发
- 央视春晚走过40年,这些经典你还记得吗?一起回顾
- 土耳其司法部追查劣质建筑相关负责人 已有221人被起诉
- 北京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 常住人口新生儿免费筛查
- 重庆警方破获特大假冒品牌电池商标案 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 中国杂技团走进北京建筑大学 与高校师生共鉴杂技艺术魅力
- 美国务卿布林肯将短暂访问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