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塔飞天刷屏了,原来是他们干的→
一架直升机
吊起一整座输电铁塔
穿过河道后空中悬停
把近3吨重的铁塔
精准放置在对岸的塔基上
助力灾区供电抢修工作
这是国内首次直升机整塔吊装
其中,最快一次吊装
从起吊到精准对接用时不到五分钟
网友直呼:国家电网版“拖”塔天王
这震撼的一幕
发生在黑龙江牡丹江海林市
近日,强降水导致当地多处输电铁塔受损
其中,110千伏海长线3基铁塔所在地
四周被河水包围
常规维修设备的使用受到限制
当地启动了临时供电工作
但为尽快恢复正常供电
国家电网公司调配了重型直升机
及专业人员前去支援
为何要首次尝试整塔吊装?
3吨重的铁塔如何快速精准安装?
此次任务的指挥员王弋
向总台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01
首次尝试“空投”输电铁塔
他们为何选择迎难而上?
国家电网空间技术公司的王弋与同事们,此前已在北京房山救灾现场“奋战”多天,利用直升机运送物资,并抢运多名伤员及孕妇。8日,他突然接到了公司通知:需要前往黑龙江牡丹江海林市,协助当地进行电力抢修工作。
受近期强降雨影响,黑龙江牡丹江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110千伏海长线多基铁塔倒塌。由于水位上涨,部分受损铁塔所在地成了水中的孤岛,常规维修方法此时已不适用:
首先,洪水尚未退去,河道水流湍急,船运、浮桥等传统方式无法完成大件塔材和机具的跨河运输。再者,塔基周边的积水淤泥有半米多深,即便解决了塔材和机具的运输难题,工作人员也无法开展组塔作业。
9日,抢修机组抵达海林市后立即开展勘测、吊具连接等准备工作。河心孤岛上积水严重,人工活动受限,更为“致命”的是,当时台风“卡努”正在北上,很快又将带来大面积强降雨——留给他们的时间,仅有一天半。错过这个窗口期,正式供电就只能再次推迟。
他们决定利用重型直升机进行整塔吊装组立作业。
这是难度非常高的操作:需要吊着将近3吨重的铁塔,在空中长时间悬停,机组还需要控制飞机摆动幅度;运输到位后,还要将铁塔上16个直径仅26毫米的螺栓孔,与塔基上的地脚螺栓精准对接……
王弋说,虽然此前他们执行过多次电力抢修任务,但都是运输铁塔塔材或其他器具,整塔吊装从未实践过,且国内并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
“不管多难我们都要尽力去做。哪怕让供电提早一分钟、一小时,我们的工作就有意义。”
02
多次尝试就位后
他们完成国内首次整塔吊装
9日下午,王弋与其他工作人员乘船前往水中孤岛,对塔基进行清理。当时,空中断断续续下着雨,低洼处积水有半米多深,水下还有沉淀的淤泥,“光是走路就已经很累了”。
另一边,工作人员在河对岸进行输电塔组塔工作,直升机在旁边待命,等待气象条件允许后进行作业。“我们一直关注着气象信息,一旦能起飞就立即行动。”
天气好转后,机长陕忠虎驾机起飞,开始尝试吊运约20米高的铁塔。从空中看,塔基上硬币大小的地脚螺栓比蚂蚁还小,他手握操纵杆,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副机长与地面工作人员保持沟通,充当机长的“另一双眼睛”;地面工作人员随时准备接应……
铁塔在空中摆动幅度过大、反向气流对地面人员造成影响……尽管准备得很充分,但他们先后尝试了3次都没能成功对接。其间,机长一直要保持高度专注,他紧握着操纵杆的手甚至一度麻木,只得由副机长接管在预定安全区盘旋。
大家当时非常焦急:“如果不赶在下次强降雨来临前架好输电塔,周边正式供电可能要再等一周。”
“我想再试一次!”经过短暂休整,机长再次向王弋提出请求。经讨论与研判,他们将飞行高度定在了60—70米的范围,并仔细沟通每一步操作细节。
机长再次向塔基靠近,随后缓缓下降,地面工作人员则指挥调整位置,在铁塔接近塔基时用绳索稍加牵引,随后立即进行加固……耗时约40分钟,他们终于成功了!
王弋说,当时在场的每个人都很激动,“这是国内首次直升机整塔吊装,我们真的做到了!”
当天总结经验,次日,他们在雨停的间隙,顺利完成了另外两基铁塔的吊装工作,且每次从起吊到精准对接,耗时均不足5分钟!
王弋感慨,这可能是全世界最快的纪录,“这个纪录就连我们自己也很难打破了。”
03
“接下来
要去最需要的地方抢险救灾”
3基输电塔抢修完成后,工作人员接力进行线路修复工作,预计今天(12日)上午,周边2.2万余户居民将恢复正常、稳定供电。
回顾这次抢险经历,王弋感慨,“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放弃,也不能放弃。大家都很激动、很自豪!”
王弋说,这次的经历也为国内电网抢修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他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种当前看起来有些“极限”的操作,能被运用到更多场景中去,提高应急抢修及救援的效率。
目前,王弋及同事在黑龙江的抢险任务暂告一段落。后续,他们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调配,去最需要的地方抢险救灾。
过硬的实力
迎难而上的勇气
全力以赴的决心
为了身后的千家万户
每一位抢险人员都拼尽全力
你们辛苦了!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18家学(协)会助推科技文化融合 北京组建动画科技创新共同体
- 广西柳州城管聘请监督员监督规范化执法
- 财政部:截至6月底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1.1%
- 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王用生被查
- 中新人物|周传雄:曾为音乐而狂 仍处创作黄金期
- 熬夜加班突发心梗
- 10月份5家造车新势力交付量均破1.2万辆 年末冲量阶段竞争或进一步加剧
- 尽显千载风华 服饰博物馆打造传统服饰文化盛宴
- 住房城乡建设部: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
- 从复苏走向繁荣的旅游业
- 南半球第三届“妈祖巡游暨重阳节”大型活动新闻发布会悉尼举行
- (经济观察)从“简装”到“精装” 海南自贸港“样板间”加速成型
- 颐和园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开幕 新设非遗插花展示区
- 游秦长城、坐直升机游湖、市内滑雪……花式过假期 玩法不重样
- “月薪2万住不起如家汉庭”是个伪命题
- 西藏定日地震灾区安置救助加快推进
- 福建累计办理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业务2.2万笔 金额59.9亿美元
- 爱乐男声合唱团常任指挥:民间合唱团如何变嗓门大为技巧高?
- 江西多地“秋老虎”气温逾37℃ 部分学校停课
- 俄乌局势进展:北约高级军官称已为与俄直接对抗做好准备 乌克兰提出远程导弹请求
- 热门推荐
-
- 印度气象局:2024年是印度自1901年以来最热的一年
- (新春走基层)海内外书法名家广州集体写“福”迎新春
- 代表和快递小哥“奇妙的缘分”
- 湖南打造自主安全计算产业 加速先进计算技术创新迭代
- (新春见闻)龙年春节:在津门博物馆里“鉴宝寻龙”
- 陪拍服务悄然兴起 成年轻人社交新模式
- 下沉市场增长迅猛 上半年苏宁易购零售云销售增长42.5%
- 兰州高新区跻身中国生物医药园区50强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慎入哀牢山!
- 导演李睿珺:故乡就是我的来处
- 44.5元1盒的方便面,你愿意买吗?
- SHEIN(希音)产业带出海计划一周年 最强产业带跨境出海七省出炉
- “浪漫经济”正在升温 3分钟带你了解云南花
- 经济观察:力促能源转型 中德如何携手?
- 距今约4.38亿年 中国科学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新发现长兴鱼化石
- 解锁新场景新玩法 各地“秋冬档”特色文旅活动掀起消费新热潮
- 商务部:RCEP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 中国车谷助推“武汉造”汽车“出海”拓市场
- 侦查刑事案件7000余件 太行山中小城劳模24年守护“万家灯火”
- 不止于出境游 携程的全球化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