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饥饿水平连续三年居高不下
全球饥饿水平连续第三年居高不下,食物不足水平倒退15年,各国在消除饥饿方面进展严重不足,到2030年如期实现零饥饿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更加困难。全球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恶化的主要不利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和经济衰退等。
7月24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在巴西二十国集团全球反饥饿与贫困联盟工作组部长级会议期间正式发布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全球饥饿水平连续第三年居高不下,食物不足水平倒退15年,相当于2008年至2009年间水平。2023年有7.13亿人至7.57亿人食物不足,中位数高达7.33亿人,相当于全球每11个人中就有1个人食不果腹,非洲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面临吃饭难问题。各国在消除饥饿方面进展严重不足,到2030年如期实现零饥饿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更加困难。
从全球各区域来看,就饥饿人口比例而言,非洲持续攀升至20.4%;亚洲平稳保持在8.1%,但因区域内饥饿人口占全球半数以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拉丁美洲取得一定进展,饥饿人口比例为6.2%。2022年至2023年间,西亚、加勒比地区和非洲大多数次区域饥饿形势呈现加剧趋势。
上述5家联合国专门机构警告,如果放任当前态势发展,到2030年将有约5.82亿人处于长期食物不足状况,半数人身处非洲区域。这一预测接近可持续发展目标于2015年获得各国通过时的世界饥饿水平。
此外,因经济拮据而无力负担健康膳食,是全球三分之一以上人口面临的严峻问题。本年度报告运用全新的食品价格数据,并对评估方法加以改进,发现2022年共有超过28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这种差异在低收入国家中极为显著,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的人口比例高达71.5%,相比之下,高收入国家的这一比例仅为6.3%。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北美洲及欧洲的这一数字已降至疫情前水平以下,而非洲的这一数字则大幅增加。
报告分析认为,全球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恶化的主要不利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和经济衰退等。这些问题加上深层因素,例如健康膳食成本高昂、食物环境不利于健康和不平等现象持续存在,正在交织叠加,形成相互加剧的恶性循环。
今年的报告选定“为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提供资金”作为主题,强调实现零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多方联动、多点发力,积极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加强农业粮食体系建设,消除不平等,以及确保所有人负担得起并便捷获得健康膳食。报告呼吁加大融资力度,提升融资成本效益,并明确对粮食安全和营养领域融资进行标准化定义。
最亟需扩大融资的国家往往面临突出的融资难问题。在报告分析的119个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中,约有63%的国家掌握的融资渠道有限或尚可。此外,74%的国家受到一项乃至多项加剧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困扰。各方协调配合,努力调和数据、提高风险容忍度、加强透明度,可为填补资金缺口以及加强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框架奠定重要基础。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指出:“眼下,我们距离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截止期限只剩不到6年时间,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刻不容缓。粮农组织坚定致力于支持各国努力消除饥饿,确保所有人实现粮食安全。我们将与包括二十国集团全球反饥饿与贫困联盟在内的各方伙伴形成多方协作、多策并举的强大合力,顺应发展需求,大力推动变革。我们必须精诚团结,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深化相关领域合作,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更有效抵御未来挑战,构建更美好世界。”
据介绍,《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每年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编写。自1999年创刊以来,报告持续监测和分析世界各国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的进展,同时深入分析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背景下实现这些目标面临的关键挑战。报告广泛面向有关各方,包括政策制定者、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公众。今年报告的主题对于下半年未来峰会和2025年第四次发展筹资问题国际会议的筹备工作极具参考意义。(经济日报记者 杨啸林)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熊博士布鲁姆为中国小读者带来德式经典幽默
- 中新健康丨报告称居民日平均睡眠不足7小时 “00后”入睡困难
- “二十三,糖瓜粘” 透过糖瓜看小年习俗
- 第111届糖酒会将开展行业风向标引领计划
- 暴雨预警:湖北广东等4省市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
- 餐饮就业报告:服务员、中餐厨师求职意愿高
- “千万工程”二十载重塑浙江乡村:“源头活水”何处来?
- 2024年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举办 两院院士畅言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 “经验丰富交易员”失误,花旗被罚超6160万英镑
- 探寻“非遗” | 一针一线“挑”出千年传承
- 聚焦网上内容建设新力量,当代青年如何更好传承中国文化?
- 清明踏青赏花 滴滴多重安全措施保障假期出行
- 厦金“小三通”航线单日出入境旅客量创新高
- 成都将为全市残疾人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 马来西亚2024中国智能科技和文化展览会举办推介会
- 社交平台上有群“公交旅行爱好者”
- 中新教育丨首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启动会天津举行
- 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开幕 国际参展机构数量创新高
- 网络主播跳槽 违约金怎么算
- 乡村博物馆:寄一份乡愁传特色文化
- 热门推荐
-
- 马来西亚拿督翁忠义:“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东盟韧性 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丨世界观
- 杨妞花,等待“人贩子”余华英被审判的日子
- 河南省气象台:2月6日前河南将有大范围雨雪天气,极端性强
- 商务部:中国对接CPTPP规则开展先行先试
- 天津迎今冬初雪 平均降雪量1.1毫米
- 今秋首场较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 北方有大范围大风降温降雨天气过程
- 广西柳州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促企业安心投资经营
- “女童被钢珠射中左眼失明”后续:男孩家长答应先付20万医药费
- 贵州江口:年轻人七夕节逛雅集享浪漫时光
- 抑郁症和失眠关系密切 睡眠障碍可能是抑郁症先兆症状
- 和评理|遭遇“破产潮”:美国拯救光伏产业的努力,只是一场徒劳
- 1—6月全国办理跨省异地电子缴税超380亿元
- 乡约福建:萝卜节打响生态农业金字招牌
- (追着雪花看新疆)教育援疆送“源头活水”滋润学子
- 福建漳州:全力开辟低空经济新业态
- 英官员称将向乌提供贫铀弹 俄官员表示使用贫铀武器后果非常严重
- 安徽省累计完成528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 台风“贝碧嘉”直指浙闽 浙江启动海上防台风应急响应
- 50幅澳门世遗景物写生作品亮相恭王府博物馆
- 助力用户发现“旅游度假酒店最优解” 2024年大众点评“必住榜”正式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