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承建的达岱水电站稳定运营,上达岱水电站建设稳步推进
中企承建的达岱水电站稳定运营,上达岱水电站建设稳步推进——
助力柬埔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汽车驶入柬埔寨西部的豆蔻山脉,山路逐渐变得崎岖颠簸。由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达岱水电站和上达岱水电站就位于这片大山深处。
达岱水电站2015年6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年平均发电量约10亿千瓦时;上达岱水电站于2022年12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将达5.3亿千瓦时。两个水电站的建设将为缓解柬埔寨电力供应紧张、助力柬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积极贡献。
“让更多的柬埔寨民众用上放心电”
达岱水电站位于戈公省莫邦县境内的达岱河上,距离柬埔寨首都金边约300公里。柬埔寨达岱水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仕龙指着不远处的大坝说:“现在是枯水期,水位不高。看到那个闸门了吗?汛期时水位最高接近闸门顶部。”
达岱河属于季节性河流,雨季降雨量大,河水容易泛滥。“达岱水电站的建设,有助于遏制当地雨季河水泛滥情况,减少洪灾。”吕仕龙说,项目受到当地民众欢迎和支持。
2010年,吕仕龙到柬埔寨工作。他还记得那时戈公省隔三差五停电,很多山村更是连电都没有。达岱水电站建成后,当地用电难的问题得以解决。“以前,柬埔寨用电主要靠从泰国、越南等邻国进口,用电成本高。达岱水电站的建成有助于确保当地用电安全和平抑电价。”吕仕龙说,现在达岱水电站年发电量约占柬全国年发电量的10%。“电力供应上来了,很多村子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在大坝的值班室,吕仕龙仔细检查水工机电设备的巡检记录等。“值班人员每天都要检查各项设备是否运行正常,记录当天的水位、水速等,尤其是在汛期。”吕仕龙介绍,水电站配备有计算机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等,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就可以查看水位情况。
吕仕龙说,以前,达岱河附近没有水文站、气象站等。现在,随着达岱水电站投入运营,河流沿岸陆续建起了一些水文站、气象站,防汛、预警等也建立起了一套规范。“我们在这里建水电站,对柬埔寨电力行业发展来说是开拓性的。”吕仕龙说。
吕仕龙刚来柬埔寨时,儿子才8岁,如今儿子已上大学。“这些年来,我们在建设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考验,但我们坚信能把水电站建好,让更多的柬埔寨民众用上放心电。”吕仕龙说。
“我跟着中国员工学到了很多技术”
上达岱水电站项目位于达岱水电站上游约20公里处,总装机容量为150兆瓦,2023年11月已经顺利截流。
去往上达岱水电站项目工地的路十分陡峭,一路上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我们当初修这条进场便道可费劲了。”柬埔寨上达岱水电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部长项继来说,“这个项目是我们一手一脚干出来的。”
工地上,挖掘机、装载机忙碌穿梭。“目前正在建设的是大坝,按照设计,会将河水引到下面的厂房发电。”项继来向记者仔细介绍施工图纸上的规划。上达岱水电站建成后,将实现对达岱河流域的梯级开发。上达岱水库和达岱水库联合调度后,不仅能显著增加旱季发电量,还能充分发挥防洪减灾作用。
“引渠段最好挖一段填一段”“边坡上面稳定后,支护就可以开挖”“3月之前,重点工作还是溢洪道,支护等一定要在3月底完成”……一到施工现场,项继来就拿着图纸和几名同事讨论起工作。
“旱季是项目施工窗口期,工期紧张,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赶进度。”项继来说。
到了饭点,项目部修理厂厂长张红山抓紧时间扒了两口饭,就往工地赶去。他主要负责工地上机械设备的维修。吃饭前,他得知工地上一辆小型振动碾坏了,为了不耽误下午施工,他想利用午休时间把机器修好。张红山的徒弟塔尼在旁边协助。
塔尼是当地人,不久前在工地举行的焊工比赛里拿了奖。提到师傅张红山,他竖起大拇指:“我的中国师傅很厉害,什么都难不倒他。我跟着中国员工学到了很多技术。”
目前,上达岱水电站项目有柬籍员工800多人。项目和国内大学合作计划开设中文工坊,为当地员工进行中文和电力技术培训,助力当地培养水电人才。
“水电站的修建带动了村里的旅游业”
每年的汛期是柬埔寨达岱水电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员工刘艳新最紧张的时候,在接到上游水库泄洪通知后,她要跟当地政府沟通联系,随时关注下游村镇的情况。达岱乡坐落在达岱河边,距离达岱水电站不远。有几次汛情严重时,她半夜跑到达岱乡,守着观察情况,直到洪水水位下降。往达岱乡跑得多,她跟这里的村民也慢慢熟悉起来。
一进村,61岁的村民艾木就热情地跟刘艳新打招呼,把记者一行迎进他的小卖部。
“没建水电站前,到了雨季河水上涨,水要漫到那么高。”艾木比了比小店的房梁,现在有了水电站,再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中国企业在村里安装了警示牌、水尺、监控器等,帮助监测汛期河流水位。
傍晚时分,夕阳下的达岱河泛起金色的波光,几艘小船停泊在河边。这是村子里几户人家集资买的船,用来载着游客到雨林里游览观光。艾木说,以前河流状况不稳定,游船观光是不可能的,“水电站的修建带动了村里的旅游业”。
结束在村里的活儿,刘艳新又跑到市区,为水电站采购物资。到了农贸市场,不时有商贩跟刘艳新打招呼:“好久没来啦!”“最近是不是瘦啦?”“想买些什么呀?”……刘艳新2007年就到这里工作了,十几年来,当地很多人都认识她。“同事们开玩笑说,我到这儿可以靠‘刷脸’购物。”她说。
水电站的建设,在中柬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加深了双方的了解与信任。刘艳新说,当地村民找工作遇到困难时,都会找她。他们说:“跟着你们干放心。”
(人民日报柬埔寨莫邦电)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转入坞内搭载总装新阶段
- 长三角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联盟在江苏无锡成立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会见王毅
- 中国工信部拟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项目
- 各行业乘势而上正当时 中国经济“生机勃勃”彰显“韧实力”
- “数实衍生 共筑福州”元创周启幕 推动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
- 中国客机C929签约首家用户 C919和C909新签130架订单
- 大数据分析盘点 中秋假期“网红”打卡地“上新”
- 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显效能
- 古旧书博览会在京开幕 展示展销近万种优质古籍善本等
- 中国最高法发文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 好内容是“压舱石” 原创图书如何出精品?
- 东京都知事:东京4周内可能出现流感大流行
- 袜业如何由强转优
- 乡约福建:永定养生山苏采收忙
- 未来三天陕甘宁等地有强降雨 南方酷热天气持续
- 哈萨克斯坦总统:将向土耳其提供全面援助
- 直降12.5℃ “中国最冷小镇”开启-34℃“速冻模式”
- 石破茂正式当选日本首相
- 中国驻澳大使:今年可看作中澳“交流对话之年”
- 热门推荐
-
- “黑科技”扎堆亮相乌镇峰会 AI走入寻常百姓家
- 桂林市聋哑学校:让“无声天使”激发新生活希望
- 美媒:美国孤儿数量近年来迅速增加 非裔受影响最严重
- 匈牙利艺术家创作《宁波系列》 致敬中国人文精神
- 往返中法的“老航班”:我在中国感到更有活力
- AI画出了中国风的硕果累累
- 人工智能大模型应如何发展、治理?科技部副部长提出四点倡议
- 冰雪旅游进入旺季 冬季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 浙江去年改造老旧小区576个 将持续推动城市更新
- 世界粮食计划署:苏丹约1800万人面临饥饿灾难
- “完全不正常”!大量彩色水母入侵委内瑞拉水域
- 7岁孩子胸腔生长重逾1公斤肿瘤 上海专家5个小时完整“拆弹”
-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一图读懂→
- 前7月中国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25.1%
- 江西玉山出“妙招”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 重庆电网今年首个迎峰度夏保供输变电工程投运
- 今年1至11月安徽省属企业完成投资超2200亿元
- 我国将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 南侨机工回国抗日85周年:赤子之心常在
- 香港下半年经济料续增长 全年增长预测维持2.5%至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