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日“夸父”正改写太阳科研面貌
【科技创新世界潮(293)】
◎本报记者 刘 霞
科学家研制出的太阳探测器,正作为人类的“眼睛”,以前所未有的近距离凝视太阳。这些追日“夸父”的观测,正在改写科学家对太阳的理解。
英国《自然》网站援引美国西南研究所太阳物理学家丹·锡顿的话指出,人类正身处这个领域研究范式发生转变的时刻。
各自精彩
太阳风暴会在两极形成绚烂的极光,但其有多美丽就有多危险,它可让高能粒子波席卷地球,破坏通信并摧毁电网。2022年2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发射的49颗通信卫星中,就有38颗坠落地球。因为一场太阳风暴导致地球大气层密度增加,对卫星产生了额外的阻力,将其拉出轨道。
为了解太阳活动并预测其对地球的影响,多年来,科学家建造了各种太阳探测器:有些位于地球轨道;另一些则驻扎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或远离地球轨道,以更好地了解太阳风暴何时到来。但直到帕克太阳探测器(2018年发射)和太阳轨道飞行器(2020年发射)开始“追日”,人类才能近距离凝视并观察太阳。
今年9月2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的、身价15亿美元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在绕日飞行过程中,以635266公里/小时的速度穿越太阳系,打破了其3年前创下的586863.4公里/小时的纪录,成为迄今人类制造的最快物体。它还同时创下离太阳最近新纪录:其距太阳表面仅726万公里。位于其附近的、由欧洲空间局和NASA携手研制的太阳轨道飞行器见证了这一壮举。
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CfA)的太阳物理学家凯瑟琳·里弗斯指出,帕克太阳探测器处于一个环形轨道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离太阳越来越近,使它能够掠过太阳的大气层,在比以往任何航天器都更近的距离内测量太阳的粒子和磁场。太阳轨道飞行器则在较远的轨道上飞行,但它拥有高分辨率相机,可显示明亮的太阳耀斑、微小的等离子体喷流和太阳的其他细节。
并肩作战
这两个探测器大多数时候“各自为政”,但偶尔也会并肩作战。太阳轨道飞行器项目科学家丹尼尔·穆勒指出,2022年6月,这两台探测器处于特别有趣的对齐状态,开展了联合观测,首次测量了温度从太阳表面上升到其大气层的速度。
此外,2021年4月,太阳轨道飞行器在与帕克太阳探测器“会师”的途中,捕捉到了来自太阳背面物质的喷发。几个小时后,一股带电粒子的浪潮吞没了帕克太阳探测器。这两台探测器近距离测量,使科学家能以前所未有的细节追踪物质喷发,阐明这些喷发是如何开始和演变的。CfA天体物理学家塔蒂亚娜·涅姆布若指出,太阳轨道飞行器能识别出太阳喷发的特定区域;帕克太阳探测器在喷发冲过航天器之前拍摄了日冕物质抛射的照片,这是首次进行此类测量。
对太阳物理学家来说,更令他们兴奋的是2022年9月的太阳爆发,这是有记录以来速度最快、能量最强的太阳爆发之一。2022年9月5日,一条蜿蜒曲折的“太阳蛇”以170公里/秒的速度滑过太阳表面,这一壮观的景象正好被太阳轨道飞行器捕获,当时它正在近距离探测太阳。科学家解释称,这条“蛇”其实是一“管”凉爽的等离子体悬浮在太阳较热的大气磁场中,是随后爆发太阳磁暴的先兆。
逡巡数小时后,这条“蛇”的发源地爆发了太阳磁暴,将数十吨等离子体喷射到太空中。这些日冕物质抛射几乎直接击中了帕克太阳探测器,但这款航天器经受住了考验,并在几天后向地球传回“一切顺利”的信号。
科学家一直在分析这次喷发的观测结果。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太阳物理学家、帕克太阳探测器首席研究员努尔·拉乌阿菲表示,这一事件的细节、复杂性和暴力程度,以前从未见过,令人印象深刻。
前赴后继
除上述两款“网红”太阳探测器外,还有一些太阳探测器也不甘示弱,正在或拟对太阳开展研究。例如,印度的“Aditya-L1”太阳探测器于今年9月发射,在之后4个月内将行驶约150万公里,最终进入围绕第一拉格朗日点的轨道,这个位置允许连续观测太阳,为观测太阳活动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丹尼尔·井上太阳望远镜坐落于美国夏威夷毛伊岛,高4米,于2020年投入运营。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高级科学家亚历山大·特里奇勒指出,只要有可能,井上太阳望远镜就会在帕克太阳探测器靠近太阳的同时进行观测。此外,井上太阳望远镜去年也与太阳轨道飞行器携手,研究了太阳的同一片区域。相关数据仍在分析中。
特里奇勒表示,太阳轨道飞行器将继续运行至少7年,其轨道离太阳会越来越近,因此它将更多地俯视太阳的两极而非赤道。帕克太阳探测器距离太阳大气层最近的一次飞越将在2024年12月到来,未来几年科学家将获得大量新发现。(科技日报)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西公安闻“雪”而动 全力护航民众安全
- AI大模型集中亮相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安全”备受关注
- (乡村行·看振兴)江苏滨海:老区来了“帮促队” 共绘乡村新“丰”景
- 广西货车“B超”医生:鼠标“守护”运输安全
- 东西问·中外对话 | 畅聊互联网+乡村振兴,比利时前大使:我喜欢在云南当农民
- 北京白塔文化周启动 推动中尼两国民众文化交流
- 《北京人》再登舞台 在曹禺剧作中感受诗意流淌
- 11家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或为LPR下调提供“缓冲垫”
- 埃及追回三件流失文物 包括一木乃伊头颅
- 青海: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 促农牧业经济转型
- 浙江计划至2027年选树100名科学企业家 以人才促发展
- 用绣花功夫“唤醒”古城 景德镇城市更新做对了什么?
- 宁夏彭阳:振兴路上“牛劲”十足
- 500强入围门槛达275.78亿元 民营经济质效稳步提升
- 重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 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 累计增长超20倍!中国-非洲贸易指数首次对外发布
- 聚焦“古老文明的诗意表达”等话题 “扬帆计划”文学沙龙举办
- 大地震预警,火爆的日本旅游业忐忑降温?
- 集宁路古城遗址精品文物线上“亮相”
- 巴黎奥组委主席表示:奥运会开幕式将按原计划在塞纳河上举行 不设其他预案
- 热门推荐
-
- 普京:俄罗斯正在扩大能源合作地域和规模
- 自动驾驶安全性如何?美国一研究称大多场景下比人类驾驶事故更少
- 中国首次遴选出45种科普类核心期刊和100个医学优秀科技学术会议
- 全网4000万粉丝的读书博主做对了什么?
- 考古专家:8000年前查海遗址分早中晚三期 体现聚落考古重要性
- 吉林迎冬忙:冰雪活动全面铺开 项目建设不停歇
- 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夏锐:用舞蹈语言演绎中国文化
- 报告:2023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关口
- 工信部:我国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成效明显
- 考古首次明确秦汉密畤遗址长条形祭祀坑完整形制
- 美国芝加哥发生飞车枪击事件致1死4伤
- 1—8月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专项债券29455亿元
- 北京此次降雨已持续46小时 31日夜间西部、北部地区仍有强降雨
- 5月北京CPI同比由正转负 金饰品价格涨幅回落
- 打击网络谣言 共建清朗家园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3年4月辟谣榜
- 上海、博鳌携手推进医疗服务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十月少年文学名家创作分享会举办
- 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城与青年彼此成就
- 伊拉克宣布全国哀悼三天 悼念黎真主党领导人
- 北京12项市级疏堵工程完工并投用 改善交通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