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江苏滨海:老区来了“帮促队” 共绘乡村新“丰”景
中新网盐城11月1日电 题:江苏滨海:老区来了“帮促队” 共绘乡村新“丰”景
作者 于从文 顾名筛 谷华
金秋时节,革命老区江苏滨海的乡村田野一片金黄,成熟待收的水稻穗粒饱满,散发出阵阵清香。在田间地头察看水稻长势的人群中,几个年轻人的身影引人注目,他们是江苏省委驻滨海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成员。
2022年6月,新一届江苏省委驻滨海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简称“帮促队”)正式进驻滨海,10名成员来自以江苏省人社厅为组长单位的“五方挂钩”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他们大多是“80后”“90后”,普遍年纪轻、学历高、思维活,为老区乡村振兴带来一股清新力量。
好味“稻”走俏四方
栽禾赶时,割禾赶天。位于滨海县五汛镇四汛村的稻米加工企业,早已腾出粮食烘干房,准备水稻收割加工。“这个稻米加工基地筹资836万元建成,日烘干粮食400吨,年稻米加工能力达1.5万吨,为周边1.5万亩土地提供即收即烘即转即售的全过程服务。”常驻四汛村的帮促队成员刘亮说。
四汛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村里青壮年劳动力较少。帮促队成员带领村“两委”成员走访调研,实地踏勘,确立了发展规模农业的帮扶思路。
为提升稻米产业附加值,2022年,四汛村注册了“丰汛良田”区域品牌商标。四汛村党总支书记韩巍伟介绍,帮促队为四汛村制定了“稻+N”多产融合发展“四步走”战略,即:第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建设稻米基地屋顶光伏项目;第二步紧抓网络带货风口机遇,打通大米销售线上市场;第三步加强与江苏省农科院王才林教授的深度合作,划定500亩试验田试种富硒米等优质高产稻米;第四步,探索“米”主题餐厅、米雕文艺等文旅项目,不断拓展辐射稻“香”文化的广度深度。
帮促队成员帮助四汛村在常州溧阳优鲜到家供应链、鲜丰汇和苏南粮油批发市场销售“丰汛良田”牌大米,2022年共销售31万斤,盈利达28万元,四汛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此突破100万元。
致富路越走越宽
“帮促队来了后,我们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滨海县八滩镇东进村,老党员梅国洪由衷感慨,以前村里的各项工作在全镇排名垫底,但村第一书记胡博来了之后,和村干部们埋头苦干,修路治河造桥,很快就凝聚了人心。
在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工作的胡博成为帮促队成员后,担任八滩镇党委副书记兼东进村第一书记。他到任东进村后第一次召集村民开会,了解村民心声时,不少人提出,别的村都建了功能齐全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而东进村的办公场所还在屋顶漏雨的废弃校舍里,帮促队首先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胡博接下这个“硬任务”,多方争取到200多万元,为东进村规划建设一幢崭新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中新网记者在东进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楼施工现场看到,工程已经完成土建,很快将进入装修阶段。每天在现场监工的东进村党支部书记赵一国说,“这幢楼就是为全村百姓服务的,村干部不设独立办公室,都在一楼大厅办公,到时候村民们在这里可以一站式办好各种事项。”
为了让村民尽快鼓起钱袋子,胡博还带领村“两委”成员赴外地参观考察菊花、小麦高效种植技术,打开富民强村的思路。在帮促队的支持下,八滩镇还利用紧临东进村的界山村空闲地块,新建一座高标准厂房及农产品冷库。
胡博指着已经建好的厂房说,目前正在招标采购冷库设备,投运后,周边乡村的甘薯、瓜篓等特色农副产品将送到这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厂房的屋顶全部安装光伏设备,给村集体增加一项稳定的收入。
八滩镇党委书记陈春雷说,帮促队是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力量。包括胡博在内的常驻该镇的三名帮促队成员,都是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他们有想法、有能力、有冲劲,不仅给帮扶村带来了项目,更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
让村民更有“医”靠
在帮促队成员崔桦看来,乡村振兴不是农业农村的“独角戏”,必须统筹各方资源、集聚各方力量唱好“大合唱”。来自溧阳市卫健局的他,非常关注老区群众的健康问题,积极协调溧阳市中医医院参与帮促。
溧阳市中医医院定期选派相关专家前往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卫生院开展结对帮促工作,通过专家驻点、定期坐诊、学术讲座等方式,拓展基层诊疗服务范围,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
在溧阳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杨卫清的支持下,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卫生院打造了中医馆,于今年10月8日正式营业。中医馆里设置推拿、针灸、中药熏洗等项目,因治疗便捷、费用不高、疗效显著而深受周边地区群众欢迎,至目前门诊总人数达500多人。
“我被腰椎毛病折磨好多年了,来这儿做了十来天针灸,感觉非常好。”当地村民于平说,每次针灸医保报销后只花30多元,就能享受到中医专家的精心治疗服务。
据了解,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30年来,江苏省委先后安排23批、434名帮促(帮扶)队员来到滨海,接续推动滨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情系老区奔赴新征程,深耕沃野绘就新“丰”景。新一届江苏省委驻滨海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长王伟表示,帮促队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不断提升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摩洛哥发生假酒中毒事件致8人死亡
-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贷款超5万亿元
- 春节假期因素致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回落 企业预期稳定
- 深圳华强北的“一米柜”长“高”了
- 美民调:超63%加州民众担心成为枪支暴力受害者
- 第26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洲同心”主塔封顶
- 胖东来 “爆改”同行 能否帮扶得了传统大卖场
- 上海位居《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健康水平综合测评首位
- 干细胞+基因治疗 渐冻症联合疗法安全性获证实
- 玩水好时节,这些事情要注意 | 健康过暑假
- (国际观察)《北京宣言》推动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迈出重要一步
- 美丽镰鳞果,古生物学者发现约1.7亿年前的“花”
- 遇见福建:永定“助餐+”让长者食堂扩面提质
- “中国荔乡”茂名荔枝生产遇“小年” 果农冀好收成
- 释放数字红利 长三角G60九城九链产业服务平台启动
- 中国裁军大使全面阐述中方在外空安全问题上的政策主张
- 济南提供岗位超2.6万个 引“千里马”来济就业兴业
- 何以中国 | 解码文创 看中华文脉源远流长——“五星出东方”叩开时光之门系列综述之三
- 全线轨通!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进入通车“倒计时”
- “五一”假期经沪出入境外籍人员同比增近140%
- 热门推荐
-
- 快递新规3月1日起施行 上海邮政部门:遇投诉将及时进行处置答复
- 从“有人做”到“众人和” 山东志愿服务精神“花开正香”
- 人生有味 中国好“young ”:菌草治沙“新青年”把论文写在母亲河边上
- 湖南为重大项目融资6078亿元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1-9月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7742.1万台
- 浙江文化观察:千年青瓷何以“常青”?
- 枪击事件后,牙买加南部进入紧急状态
- (乡村行·看振兴)新疆兵团:大棚平菇“种”出幸福生活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 | 江水奔涌,古城墙边听历史涛声
- 四川证监局:大力支持四川企业赴北交所上市
- 他日行300公里,奔跑在大湾区的“毛细血管”里
- 上海科研团队揭秘“保温杯”淡化海水的奥秘
- “水色华章——中国水彩艺术国际交流展”在柏林开幕
- 杭州遇新一轮晴热高温天气 周末或迎两年首次40℃
- 两岸合拍新媒体基地在福州正式投用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湖口:乡贤引种洛神花 同心走上“致富路”
- 35年只为选育一粒好种 新疆兵团科研人员获评全国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
- 有人因收入低选择“躺平” 多地清理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
- 打造立体化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