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有效激发共建国家发展动力和潜能
中新网北京10月16日电(陈彩霞 孔庆玲)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朋友圈”不断壮大,共建国家之间经贸合作稳步推进,硕果累累。
1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许勤华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称,“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不仅切切实实惠及民生,也让绿色合作蓬勃发展,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十年成果丰硕
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面向世界、惠及全人类。十年来,中国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展现大国担当。
“‘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许勤华认为,这一倡议使得共建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更深更广。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
在许勤华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还体现在其切切实实地惠及民生。共建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共建国家在铁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正如她所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就是为改善民生”。
许勤华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还让各方“在创新交往当中,更聚焦于时代所需;在文化交流当中,更彰显弘扬各自文明的特点”。她特别指出,这一倡议激发了共建国家自身发展的动力和潜能,并强调了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
平等互信共赢
绿色合作蓬勃发展
许勤华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大方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为“抓手及平台”,展示了为全人类创造发展机遇、造福世界的实践路径。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包容、互利共赢,坚持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是多边主义的生动实践。许勤华认为,倡导平等互信、相互尊重,“将成为推动国际秩序公平公正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她还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凝聚了“中国对未来发展的认知”。在如何进行国际合作、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全球带来了新的认知。
许勤华提到,“一带一路”倡议极大促进了共建国家生产力的提升。她关注到,中国充分发挥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优势,运用中国技术、产品、经验等,推动绿色合作蓬勃发展。
许勤华指出,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发展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认知和资源禀赋等差异,构建跨学科交叉模型,利用可持续的技术开发自然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她特别提到中方在合作中遵循的四大原则:一是提供“中国方案”,打造一批“小而美”“美而惠”的项目;二是整合资源,让企业形成良性发展;三是注重收益,深化互利共赢;最后,坚持做好战略性设计,从整体上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保驾护航。
传承丝路精神
展望未来潜力巨大
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十年来,“一带一路”从倡导变为行动,从愿景走向实践,不仅为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许勤华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丝路精神。丝路精神有千年的历史,不同文化之间有很大差异,求同存异才能续写千年友谊,开辟崭新未来。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更是意义重大。”许勤华表示,这一倡议促进了全球互联互通。在世界加速转型过程中,中国可以在整个生产链、供应链和人才链中,起到更关键的作用,“从而提升我们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许勤华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外交的顶层设计,有助于构建内外联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展望下一个十年,许勤华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其一,在凝聚共识方面,中国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二,对中国和共建国家来说,绿色经济发展的理念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三,在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方面,“一带一路”相关会议和活动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最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利用内生动力,自身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方持续高温,各地这样保护户外劳动者
- (身边的变化)科尔沁沙地锁边区:治沙治出新生活
- 这些中医新生先学古籍修复
- 藏戏登陆淄博,援藏队三十年持续助力非遗传承发展
- 《新时代 我们一起学雷锋》系列读物出版
-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3.9级地震 震源深度16千米
- (乡村行·看振兴)小山楂化身“金钥匙” 打开山东乡村“致富门”
- 山西省与日本埼玉县结好40年 60余幅埼玉风光亮相古城平遥
- 吉林珲春进口百万吨煤炭产业园项目竣工
- “我为涿州买本书”:救当下更是关注未来
- 教孩子独立 68.0%受访者认为要让孩子多参与家务
- 俄罗斯经济运行平稳
-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新建T3航站楼实现封闭
- 漳州核电1号机组并网发电
- 世卫组织专家称美禽流感疫情有外溢风险
- 杜莹芬:存量增量政策陆续落地 市场预期逐步改善
- “2024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榜单企业营收总规模迈上新台阶
- 完善特定短线交易监管制度
- “十一”长假掠影:车轮轻转,慢享长安
- 科技与自然碰撞,擦出怎样的乡村“火花”?
- 热门推荐
-
- 安徽滁州追“光”逐“链”:致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 近百件(套)茶非遗联创作品杭州展出 带观众感受非遗茶生活
- 春运期间中国南方航空将新增长沙至河内航线
- 坐高铁游中国 外籍旅客热门新选择
- 报告显示2022年向欧盟国家申请庇护数量近100万份
- 贵州百里杜鹃:“地球彩带”颜值高 “美丽经济”促振兴
- 成长记录中的人生思考 《成长记》在京首发
- “国庆红”提前点亮“名楼”鹳雀楼
- 宁夏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1家
- (新春走基层)江苏大丰:生态“除草”,呵护世界自然遗产
- 至少20人中枪多人死亡!美国芝加哥再次遭遇“暴力周末”
- 局部晚期肺癌谁可“治愈”?
- 2024北京国际美食荟·簋街不夜节启幕 激发餐饮消费活力
- 天府评论:耕好“无形良田”让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满希望
- 数读中国|三个维度看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 中新人物丨她成为科学家后,不想只当科学家
- “百年老店”的定力
- 受降雨影响 陕西17条河流出现洪峰
- 广东851株一级古树和名木实现“天眼” 视频监控守护全覆盖
- 上海植物园自6月13日起临时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