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突破认知的新发现致敬: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中新网10月3日电(陈彩霞) 瑞典皇家科学院3日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皮埃尔·阿戈斯蒂尼 (Pierre Agostini)、费伦茨·克劳斯 (Ferenc Krausz) 和安妮·卢利尔 (Anne L’Huillier),以表彰“为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而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
翻开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史,如同打开了人类探索未知之旅。在122年的历史长河中,预测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发明半导体成像器件、发现太阳系外行星……一项项突破性研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未来。
宇宙探索屡现“高光时刻”
物理学视角丰富对世界的认知
百年前,物理学曾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学科,也是1895年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要求设立五大奖项的遗嘱中,最先被提到的领域。
“在19世纪末,许多人认为物理学是最重要的科学,也许诺贝尔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自己的研究也与物理学密切相关。”诺贝尔奖官网这样介绍道。
世界庞大而玄妙。从足下土地到头顶星空,物理学领域的探索者们,一直致力于丰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揭开未知的神秘面纱。
宇宙的本质是什么?虫洞穿梭宇宙,乘坐飞船探寻新家园……科幻片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引来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对这一领域的青睐。
2020年的获奖研究,就关乎“宇宙最黑暗的秘密”。英国物理学家罗杰 彭罗斯用数学方法论证了黑洞可以形成。据介绍,在黑洞的核心隐藏着一个奇点,它的时空曲率无穷大,密度也趋于无限大。一旦物质开始坍缩,就没有什么能阻止坍缩的继续,所有物质只能沿一个方向走向奇点。而这是一条通往时间尽头的“单行道”。
2019年,来自瑞士的米歇尔 马约尔和迪迪埃 奎洛兹则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获奖。有人认为,这一发现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点燃了系外行星探索的“星星之火”,也引发了一场天文学革命。此后,科学家在银河系中又发现了逾4000颗行星。
再加上2015年的中微子振荡、2017年的引力波,过去几年,科学家们对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已多次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学史上的遗憾
他们与诺奖擦肩而过
“10月的第一个星期,全世界的目光都将聚焦在科学上,这是好事。但紧接而至的将是争议,每年都不例外。”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一位微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尔曾如是说。
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争议”,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美籍德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虽然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他被称为“21世纪最伟大理论”,甚至动摇了牛顿物理学理论基础的相对论,却在验证过程中出现曲折,屡遭质疑,导致这一颠覆性研究无缘诺奖。
同样折戟诺奖的,还有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 威廉 霍金。理论物理学家想要获得诺贝尔奖,必须让自己的理论被实验证实。可惜的是,霍金的黑洞辐射理论直到他去世为止,也没能等到被实验验证的那一天。
宇宙膨胀发现者、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温 哈勃数十年无缘诺奖一事,也让人颇为遗憾。这位美国天文学家建立了哈勃定律,被认为是宇宙膨胀的有力证据,其也被称为“星系天文学之父”。一心想拿下诺贝尔奖的哈勃等了数十年,却在1953年因脑血栓发作猝然离世,未能获奖。
数说诺贝尔物理学奖
6位华人科学家斩获殊荣
截至2022年,共有222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中,美国科学家约翰 巴丁是唯一曾在1956年和1972年,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
在物理学奖历年得主中,有人登顶时已是耄耋之年,也有人获奖时不到而立。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年轻的获奖者是英国物理学家劳伦斯 布拉格,1915年因X射线晶体结构的研究获奖,当时他才25岁。
最年长的则是美国物理学家阿瑟 阿什金,2018年因其在光学镊子及其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领域所做的研究获奖,当时他已96岁。
百余年来,在诺奖“星光熠熠”的成绩单上,物理学奖是华人拿奖最多的奖项。6位华人获奖科学家:包括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高琨。
十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他们有哪些主要成就?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 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 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 蔡林格,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三名科学家。其中,日裔美籍科学家真锅淑郎和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因“建立地球气候的物理模型、量化其可变性并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的相关研究获奖,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因“发现了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无序和波动的相互作用”获奖。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位获奖者,因为“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奇异的现象之一——黑洞”。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因证明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而获奖;德国科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和美国科学家安德烈娅盖兹因在银河系中央发现超大质量天体而获奖。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颁发给两个领域的科学家。其中,加拿大裔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皮布尔斯的获奖理由是他在物理宇宙学领域的理论性发现;而瑞士科学家米歇尔马约尔与瑞士科学家迪迪埃奎洛兹则因“发现了围绕其他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获奖。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法国科学家热拉尔穆鲁及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以表彰其在激光物理学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贡献。
2017年,美国物理学家雷纳韦斯、巴里巴瑞斯和吉普索恩因引力波探测研究获奖。
2016年,英国科学家大卫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因在理论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而荣获该奖项。
2015年,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学家亚瑟麦克唐纳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人因发现中微子振荡,证明中微子有质量而获奖。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日本科学家赤崎勇、日裔美国科学家中村修二及日本科学家天野浩。他们开发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使节电的高亮度照明器材成为可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比利时理论物理学者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两人因预测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获奖。(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运河沿线城市12支龙舟队竞速什刹海 “河之端”系列文化活动启动
- 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已突破80万标箱
- 紫薯非薯?大货车运紫薯下高速是否该收900元过路费?专家解读
- 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七年增43倍
- 长三角旅游业正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本地及周边游成趋势
- 中老铁路西双版纳站单日到发旅客突破5.2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 中国信通院王青:智能算力增长需解决功耗问题,绿色化发展成长期趋势
- 汇集杨丽萍舞蹈艺术精粹 新版舞剧《孔雀》亮相天津
- 美国华盛顿发生枪击事件致6人受伤 嫌疑人被捕
- 汾酒国际化发展论坛聚智聚力 为中国白酒国际化贡献“清香力量”
- 东北亚氢基能源加注基地项目在大连长兴岛正式启动
- 黄金能否继续闪耀?全球“央妈”们的举动意味深长
- 青海西宁:文旅深度融合 增强城市“芯”动力
- 泰国总理访问马来西亚 双方将加强多领域合作
- 大庆油田采油二厂60年:“油+气+新能源” 能源总当量持续向上增长
- 日本将于5日取消对中国大陆入境旅客的行前新冠检测要求
- 山东今年67.4万人参加夏季高考 6月25日公布考试成绩
- 福州海警局查获3起涉嫌走私案件
- (乡村行·看振兴)太行山村庄“变形记”:从挖煤到“挖”生态文化
- 美国专家:欧盟对中国加税,损害的是欧洲消费者福祉 | 世界观
- 热门推荐
-
- 春节文化盛宴五彩斑斓
- 截至5月底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38.4%
- 绿色产业扎根戈壁滩
- 辽宁省贸促会经贸代表团出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 积石山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恢复供水 抽检水样合格
- “政社企”三方协作 上海浦东探索“大城养老”新模式
- 西藏林芝市发布“引客入林”促进旅游消费市场奖励措施
- 菲律宾总统签署法案提高公立学校教师年度津贴
- 《汪国真诗文全集》分享纪念会举办
-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北锚碇主体结构全部完成
- “舌尖”上的千亿级产业链:从“一颗生豆”到“一杯咖啡”
- 数说中国铁路丨3.5亿吨!
- 中美艺术家北京对谈:艺术能弥合文化鸿沟
- AI治理的“乌镇答卷”:数智未来,安全与发展如何并行?
- 暴雨蓝色预警继续发布:这13地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
- 7省区近百件(组)文物精品亮相山西 展现黄河流域根祖文化
- 各行业蓬勃发展“枝繁叶茂” 数据印证中国经济能量十足
- 第136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圆满结束
- 泰国卫星“THEOS-2”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 3月26日央行开展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