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独家探访丨美军使用集束弹药轰炸越南 炸弹之痛现今仍存
本月,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国际和平博物馆”推出了一场展览,聚焦美军在越战期间使用集束炸弹的情况。展览通过照片、画作和文物,集中展示了美军在越战战场上、特别是在老挝遗留下的数十万枚未引爆的集束炸弹和地雷给当地带来的致命影响。“国际和平博物馆”执行主任凯文·凯利表示,集束炸弹在使用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杀害了大量平民,尤其是儿童。“国际和平博物馆”希望能够借此次展览,唤起人们对集束炸弹危害的认知,进而推动停止使用这种危害性极大的武器。
遇难者家属:美军集束炸弹炸死了我的父亲
1965年3月到1968年10月,美国对越南北部进行了代号为“滚雷行动”的大规模轰炸,共出动军机30多万架次,投下了超过百万吨的炸弹。尤为不人道的是,美国在轰炸中多次使用了集束炸弹,给越南平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今天的《美国遗留 炸弹之痛》系列报道里,我们将走近美国集束炸弹的越南受害者。
赵克贤居住在越南河内,1967年,他的父亲被美军集束炸弹击中身亡。
河内居民 赵克贤:一块弹片直接打进了心脏,我父亲就在那一年去世了。邻居家还有一个人,事发时传来了异常的警报,警报突然就响起来了,他正在村头的花园里放牛,也被弹片击中 ,就这样也去世了。
当时的赵克贤仅有10岁,还在上学,父亲的离世使全家人的生活瞬间陷入困境。
河内居民 赵克贤:我当时还是个学生,我的母亲还不到30岁,因为集束炸弹,我失去了一位亲人。那些年打仗的时候,我干一些农活,很惨,很困难,除了种地没什么可做的。那个时候也不能做生意,生活被彻底颠覆了。全家人都经历了很多磨难。
赵克贤还记得,当时的河内民兵曾经收集到一枚未爆炸的集束炸弹,并在公开场合展出,以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
河内居民 赵克贤:集束炸弹有小船那么大,里面装着许多拳头大小的炸弹,然后小炸弹就随意地落入湖中、池塘中、花园中,经过一年、两年,甚至长达十年的时间,人们清理花园和池塘挖坑时,集束炸弹仍然会爆炸,杀人毁物。
赵克贤的另一位邻居在轰炸过去十多年以后,在清理自家的池塘时不幸引爆了遗留的集束炸弹,经过三四年的治疗才完全康复。据不完全统计,越战期间,美军在越南本土使用了约1500万吨炸弹、地雷和炮弹,其中约80万吨未爆炸,散落在越南近20%的国土范围内。越方数据显示,越战结束后近50年间,遗留未爆炸弹已造成4万多人死亡、6万多人受伤。
河内居民 赵克贤:当时还成立了扫雷队,他们去搜寻炸弹,还互相叮嘱打扫花园的时候要小心,手要避免碰到危险的东西,锄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上是否碰到硬物。即便没碰到雷管,它也会爆炸的,那时候大家都很害怕。
作为受害者家属,当赵克贤得知美国向俄乌战场再次引入集束弹药时,他表示,集束弹药对平民的伤害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噩梦,他希望美国和北约国家不要重蹈覆辙。
河内居民 赵克贤:像这样使用集束炸弹等杀伤性武器极大地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美国和一些北约国家提供集束弹药是不可取的,最终受害的都是平民。
美军轰炸亲历者:集束炸弹阴云一直笼罩
虽然越南战争结束已近半个世纪,但战争期间美军在越南遗留的爆炸物,至今仍威胁着越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当年美军轰炸的亲历者来说,多年来集束炸弹的阴云一直笼罩在他们的头顶,对战争的恐惧也转化成他们对和平的渴望。
阮氏王今年69岁,是1967年和1972年美军两次轰炸河内的亲历者。战争给越南平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令她至今难忘。
河内居民 阮氏王:我家旁边同一条路上紧挨着的两个隔壁家庭,母亲一家和孩子一家,十几个人都因为炸弹落在了家中而死亡。炸弹没有掉到我家,我家只是侧面受到影响,所以我还活着。
除了常规炸弹外,美军在轰炸中也投下了集束炸弹,阮氏王对此记忆犹新。
河内居民 阮氏王:那时我还是个孩子,从家里的地下室出来看到院子的角落里有一个炸弹,只有饭碗那么大,落在地窖里,很浅,不深。它把院子打掉了一两块砖。我看到院子的一头有一个球,中间和另一头各有一个球。
当时的阮氏王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她的长辈就像躲瘟神一样,把她带离了现场。全家人被迫离开河内,到40公里以外避难。在那段时间里,集束炸弹的威胁始终笼罩在每个人的头上。
河内居民 阮氏王:听着远处传来的轰炸声,我担心河内的家,担心我的亲人朋友是否安好。我们只能睡稻草堆。但我知道,如果集束炸弹落下,它就会烧起来,我觉得太害怕了,害怕那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保护自己的感觉。
轰炸结束后,阮氏王和其他河内居民回到家中,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后面几十年的时间里,残留的集束炸弹仍在不停地对平民造成伤害。
河内居民 阮氏王:在这个村庄,就在我居住的社区,我亲眼看见两个年轻人放牛时挖出一枚集束炸弹。炸弹因为敲击发生爆炸,炸死了年轻人。还有两名男子进池塘铲泥挖沟,清理池塘水,也是触碰了集束炸弹,因炸弹爆炸而身亡。
残存的集束炸弹为数众多,没人敢再清理村里的水井,村里人捡到了残存的集束炸弹,也都投进井中。天长日久,这口水井已经完全废弃,在四五米的水下满是集束炸弹,成为历史的见证。
阮氏王为自己当年躲过美军的轰炸而感到庆幸,但现在即便几十年过去了,听到飞机声仍会心有余悸。
河内居民 阮氏王:听到飞机的声音是非常可怕的。那个时候,当我听到飞机的声音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所以大家都说,只要能活着,连吃粥都幸福。(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9708亿元
- 法国新一届政府正式运作
- 太原市博物馆藏北朝隋唐文物亮相广西
- 中新真探:久躺比久坐更伤身体吗?
- 中国两协会倡议银行等机构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
- 北京各大火车站迎国庆出行高峰 北京铁警加强警力部署
- 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四十不惑 风华正茂
- 七旬游客迷路被困深山 江西庐山警民联手连夜救援
- 山西恒山景区发生落石 致1人遇难
- 限购范围调整 杭州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
- 台风“古超”向西偏北方向移动 最强可达强台风级
- 赵莉:30年如一日再现遗失的壁画
- 商务部介绍RCEP生效实施三周年亮点
- 积石山6.2级地震震后48小时:青海救援不分昼夜持续进行
- 洋山港完成首船绿色甲醇燃料货物接卸
- 西藏林芝:森林消防开展防火宣传活动 守护国庆假期安全
- 匈牙利批准瑞典加入北约
- 新能源汽车何以成为中国新名片
- 中新真探:不要经常跑步,否则会导致关节损伤?
- 202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发布 世界中国学研究等入选
- 热门推荐
-
- 第九届中国·碌曲锅庄舞展演开幕:五省区锅庄舞探保护传承
- 三星堆与罗丹展开“超时空对话” “青铜之光”特展在沪揭幕
- 美媒:美国“对枪支的崇拜超过对生命的尊重”
- 民航局:2024年暑运期间民航运输延续旺季趋势
- 新疆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传承人:炙热民歌“种”出“沙海玫瑰”
- 江苏省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多地将出现强降雨
- 中国市场监管部门多举措为经营主体申报手续减负
- 2024“中华郡杯”#dou来看富平全国短视频大赛将启
- 投票正式开始!英国近80年来首次在7月举行大选
- 山西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揭示晋南唐代佛教传播价值
- 各民族如何交往交流交融?这场研讨会展示了这些文化“密码”
- 山西太原直飞莫斯科旅游包机复航
- 上海千顷堂书局后人向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捐赠珍贵医书和瓷器
- 宁夏银川:列车“中秋诗会”暖旅途
- 春分节气知多少:如何才能缓解春困?
- 寒潮继续发威!北京今天最高气温仅3℃ 北风劲吹阵风7至8级
- 湖南省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开赛 300余名选手比拼技能
- 印度首都空气污染严重 可能通过人工降雨减少雾霾
- 宁夏:到2025年底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基本健全
- 乡村迈上共富共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