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园】西藏“桃花第一村”:民族团结之花持续绽放
中新网林芝7月26日电(记者 陈文韬 泽塔雍措)“这是我去年获得的西藏自治区首届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演讲比赛一等奖,我当时演讲的主题就是民族团结。”在林芝镇嘎拉村党支部宣传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尼玛多吉家中,主人正自豪地向记者们展示着获奖牌匾。
尼玛多吉用手指轻轻拂过金色的匾面,民族团结的光芒熠熠生辉。
7月21日,2024年“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丽西藏”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被誉为西藏“桃花第一村”的嘎拉村。
“嘎拉村”在藏语中意为“白色岩石下的村庄”。如今,乘着“桃花经济”的东风,“白色的岩石”被片片盛开的桃花撒满,铺就成一条“致富路”。
念出“致富经”,增收路子越走越宽
尼玛多吉细数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在旅游、农业、牧业、环境卫生等方面不断进步,村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据悉,嘎拉村202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02.3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9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67万元。
昔日的嘎拉村,村民们延续着传统生产方式,靠着政府补贴、种养殖和林下资源采集收入过日子。尼玛多吉回忆称,小时候,他的妈妈会等桃子成熟时,背着满满一筐桃子去市区卖,往往赚不了几个钱。
90年代,随着一些散客的到来,村领导班子和援藏干部萌生了发展旅游经济的想法。
如今,嘎拉村依靠党的利民惠民政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连续二十届“桃花文化旅游节”主办地。2021年以来,嘎拉村累计接待游客2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3余万元,户均分红近20万元。
桃花的花期通常在每年的3月到4月。为了将增收的路子走宽,坐落在318国道旁的嘎拉村还搞起了农牧民运输队,参与川藏铁路等项目建设,已实现创收1500余万元。同时,村民自筹资金50万元建成占地100余亩的观光采摘园,实现创收70余万元,流转土地100余亩、亩均租金1300元,有力拓宽了生态价值转换路径。
目前,以桃花源景区为主、农牧民运输队和观光采摘园齐头并进的三大产业,让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化身“守护者”,生活的环境越变越美
嘎拉村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离不开越来越爱护嘎拉村这个“桃花源”。
村民达瓦坚参说,现在,村民的环保意识变强了,家家户户都定期打扫卫生,有空就在村子里转一转,哪里有垃圾就捡起来,爱护村子就像爱护自己的家。
当前,嘎拉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小康示范村、美丽乡村、农业和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集中开展道路硬化、管网入地、人畜分离、户厕改造、植树造林等工程。
同时,以推广树立农牧民新风貌为契机,创新设立“绿色银行”兑换商店,采取回收垃圾换积分、定点兑换日用品、村集体资金补贴差价的方式,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回收的良好习惯。
“我们要团结在一起,保护好生态,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桃花源’。”达瓦坚参说。
焕发“新活力”,淳朴民风越吹越盛
嘎拉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随着乡村建设越发充实起来。
从事运输工作的达瓦坚参,也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后代的培养也有了底气。谈起两个孩子,达瓦坚参脸上止不住的自豪:女儿在林芝市一中准备上高二,学校成绩很好;儿子已经考上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技术学校,离运动员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我没有什么文化,不太懂教育,但是孩子们很争气,我会一直支持他们。”达瓦坚参说。
他观察到,现在村子里的孩子们学习越来越好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发充实。如今的嘎拉村,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一起抓,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已规范运行,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全民参保登记率均达100%。
据了解,嘎拉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广泛开展“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活动,积极引导村民理性对待宗教,组建村级文艺演出队、志愿服务队,在各节庆节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系列文艺活动。
与此同时,嘎拉村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工程,通过“一对一”帮教、开办夜校等形式,目前会讲、会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村民占比分别达65.79%、46.05%,较2021年底分别增加13.17、16.44个百分点。
嘎拉村因旅游而兴旺,村子的发展历程,正是民族团结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嘎拉村村民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把昔日普通的村庄变成了新时代西藏乡村振兴建设的典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走深走实,民族团结之花持续绽放。(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报告:中国迎秋游旺季 山水景区门票预订量环比涨超1.5倍
- 海内外信众聚福州共迎“天下娘奶回娘家”
- 2024年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举办 两院院士畅言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 非洲青年:中国发展故事为非洲提供宝贵经验
- 韩济州航空就航班因起落架故障临时返航致歉
- 俄乌交换25名被俘人员
- 吉林省水利厅:拉林河洪峰离境 水位全线缓慢回落
- 商务部:中国外贸回稳态势持续巩固
- 印尼国防部长普拉博沃宣布赢得总统选举
- 湖南浏阳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 警方通报“游客与景区工作人员起冲突遭多人围殴”:涉案人员已全部归案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蜂”生水起兴富业 果蔬增收有“蜜方”
- 辽宁大连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 武汉一座不对称桥梁成功转体跨越京广铁路线
- 无酒不成席 解锁醉美贵州的饮食法则
- 2024湖南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融资放款签约总额504.25亿元
-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4年物价有望温和回升
- 年轻人实践自助小店 门槛不高坚持不易
- 青海2023年输出大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价值超168亿元
- 中老铁路增开旅客列车 保障泼水节旅客出行需求
- 热门推荐
-
- 西藏航空回应机舱出现烟雾返航:系空调组件故障
- “首届长三角戏曲电影展”亮相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 年夜饭盆菜有新变:鲜制盆菜火爆 快手菜增长快
- 代行总统职权的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发表对国民谈话
- 舞剧《花木兰》惊艳肯尼迪艺术中心
- 全国已有170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91.4万件专利盘点
-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超过33万亿美元
- 网红歌曲《苹果香》何以成为人们奔赴新疆的缘由?
- 小胖妞脖子发黑洗不净 竟然是肥胖导致
- 中国证监会正抓紧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一揽子举措
- 全国各地摄影师相聚南京牛首山 镜头捕捉牛首山冬之韵
- 也门胡塞武装称其代表团将在阿曼陪同下与沙特进行磋商
- “北溪”调查:政治考量凌驾于事实真相之上
- 中国—厄瓜多尔自由贸易协定将于5月生效
- 前8月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8000亿元
- 何以中国 | 躬身大地 在新疆采集历史的声音
- 中国企业COP28展示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方案
- 聚焦灾害风险防范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演练在京举行
- 青海省第四届微电影展落幕 21件作品获奖
- 中国驻荷兰使馆发言人就“藏独”分子窜荷发表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