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谈文化丨莫言:作家成为“嘴替”,说明他们的作品还没过时
中新网北京7月26日电(记者 上官云)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年轻人热衷在网上寻找“嘴替”。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段文字,精准戳中人们的内心情绪,换来会心一笑。
如今,许多作家也加入了“嘴替”行列,余华、史铁生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许多年轻人被他们写下的文字、说过的话打动,纷纷晒出读书笔记,感叹“后劲真大”。
对这件事,著名作家莫言并不觉得意外,世界千变万化,人类基本情感的变化却相对缓慢许多。这也是多年前作家们说过的一段话依然适用于现在,并且还能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基础。
便如同人们今天去读雨果、读托尔斯泰,依然会被书中的人物、情节打动,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表现了人的共同性,那是一切文学交流和艺术交流的基础。
作家,“嘴替”的诞生
想跟年轻人的情绪同频共振,作家必须得有两把刷子。
在这点上,莫言很能跟得上潮流。他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这几年,还跟好友王振一起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两块砖墨讯”,乐此不疲地更新书法作品,记录出游心得。
在另一个微信公众号“莫言”上,他又变换了风格,“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有时送上手写书法祝福,“轻摇小扇,乐读奇书”,有时提醒大家多读书,“拿起书本,放下焦虑”。
许多网友给他留言,“可爱闲散的文笔”“我也喜欢听莫老师唠嗑”。
不止是莫言的一些“金句”受欢迎,眼下,余华、史铁生等作家甚至成了网友口中的“嘴替”,原因很简单:他们笔下的文字、说过的话,精准拿捏了人们的心情。
写母爱,史铁生的文字依然能够令人泪流满面,“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余华的《活着》和《十八岁出门远行》等作品在网上流传。有人从他的书中读懂人生哲理,勇敢面对现实;也有人看到了生命的力量:世事无常,我们依然要对未来满怀希望。
尽管岁月漫长,但他们的作品仍旧能够被反复阅读,本人也仍旧能成为年轻人的“嘴替”,莫言觉得,这恰恰是作家追求的一种东西。
他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如果一个作家50年前写的书,其中很多句子和段落能够被现在的人拿出来引用,这说明他的书表现了人的一种普遍状态,还没有过时。”
生活中的朋友,文学上的朋友
很多时候,看似高冷的作家之所以能成为“嘴替”,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风趣”。
比如,余华调侃莫言正从摄影爱好者往摄影师过渡,自己的散文集封面还用了莫言的摄影作品。那什么时候能看到莫言摄影作品集的出现?莫言随口接上话茬,“买余华的散文”。
简短的对话中流露出一股松弛感,难怪网友会说,“他们做个聊天节目也会很搞笑。”而这种恰到好处的幽默感,源自二人多年来的友情,也源自对彼此作品的欣赏。
莫言跟余华曾经是同学,经常一起吃饭、聊天,在一个宿舍里一住就是三年,“大家都是作家,都对文学抱了一种很庄严的想法。还有一点尤其重要,那就是互相欣赏对方的创作。”
他们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文学上的朋友。余华欣赏莫言的作品,莫言对余华的小说“如数家珍”,认真阅读,“如果我对他的作品嗤之以鼻,那好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是一句实话。”
所以,网上热传的两人“隔空喊话”或者搞笑对话,实际上有的就是为了活跃现场气氛的一些玩笑话,莫言说,都属于临场发挥。
彼此开玩笑也需要有心理承受能力,“不能说他对你嘲讽两句,你就受不了,跟他翻脸。余华善意地调侃我、嘲笑我,揭我的老底,那我也很高兴啊,又反过来揭他的老底。”他说。
他们碰面时偶尔会讨论,老是这样互相调侃好不好,“因为经常开的一些玩笑,别人会误以为真。多少年之后再写我跟余华的传记,没准就把这个东西当成真事写上了。”
时间飞一般地向前走,作家们的创作仍在继续。几十年来,莫言对写作始终抱有积极态度,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写出了《晚熟的人》和原创话剧剧本《鳄鱼》。
他也并未落后于时代。莫言了解人工智能,也会为Sora强大的创作能力惊叹,不过,“这不是我们躺平、不写了的原因。越是这样,越是要跟它挑战。”
那是因为,独特的思维能力,是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莫言也期待,以后的岁月里,能在自己现有作品的基础之上,再有新的创造。(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春节前医美直播打响价格战 警惕“破价”医美
- 线上线下都有销售 “烟卡”成部分未成年人社交“硬通货”
- 限购谢幕:漫长的告别
- 稀土回收再利用须提质增效
- 台港澳媒体探访山东 讲好黄河故事
- 开设通学车一举多赢,为学生出行探索优化选项
- 33岁“烧烤爱好者”查出肠道肿瘤
- 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落地东莞 拟10月底试运营
- 美总统拜登签署临时支出法案 以避免政府关门
- 盛开在电炉旁的“玫瑰”
-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3.4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第六届全国剧场大会在山东威海举办
- 福建古田水蜜桃喜获丰收 电商助力远销省内外
- 中国旅游文化推介会在摩洛哥举行
- (两会声音)张懿宸:上市公司能做大做强,就不用担心股价短期波动
- 新疆奇台县:创全国冬小麦百亩以上连片高产新纪录
- 北京就业和社保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5年城镇新增就业170万人
- 广西打造面向东盟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 “中国荔乡”广东茂名荔枝月饼成消费者新宠
- 百余位管弦乐名家将齐聚2023保利(天津)管弦乐艺术节
- 热门推荐
-
-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国寿寿险积极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
- 当外国朋友“邂逅”中国节日:“花样”过元宵 感受地道中国年味
- 一文梳理:美国史上有9位总统遇刺 其中4人遇难
- 西藏定日县地震首张遥感影像图公布
- 第四届楚菜美食博览会成交金额逾16亿元
- 中国贸促会:去年11月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上升8.5%
-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 塞尔维亚信息和电信部长: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力量
- “我必须完成”!拜登重申不会退出美国大选
- 中国俄罗斯老挝首次举行三方外长会晤
- 夏收拉开序幕 机械化助力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 2023年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在杭州淳安举行
- (身边的变化)河南遂平:一粒粒小麦“长出”多产业 “食”出新天地
- 国家发改委:预计明年CPI将温和回升
-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优化财政政策供给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 10月中国PPI环比由涨转平 同比降幅略有扩大
- 随着应季蔬菜陆续上市 多种蔬菜价格逐步回落
- 成都87岁“银发导游”徐孝蔚:用热爱传承历史与文化
- 阿利耶夫在阿塞拜疆总统选举中处领先优势
- 跳江救人小哥彭清林获杭州市政府最高级别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