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摆”为何成了“美国特色”
漫长夏季休会期的结束,让美国国会山上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
随着美国2023财政年度即将在9月30日终止,陆续返岗的两党议员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灾难性立法月”。
由于拜登政府的新财年预算案在提交给国会半年后仍未获通过,可能发生的政府“关门”不可避免地又成了舆论热议话题。
21次前车之鉴
目前,白宫正敦促国会通过一项为联邦政府提供资金的被称为“持续性决议”(Continuing Resolution – CR)的短期拨款法案,以避免政府在10月1日新财年开始之前因无钱运转而陷入“停摆”,同时也为推进“更广泛的支出法案”争取时间。
“更广泛的支出法案”,指的就是拜登政府3月提交的总额超过6.8万亿美元的2024财年(今年10月1日至明年9月30日)联邦政府预算案。
按理说,国会有足够时间赶在2024财年开始前对这一预算案做出处置。
但由于美国两党早已习惯将财政问题变为党争筹码,每个财年的预算案往往都要拖后两三个月,也就是到当年12月时,才会在复杂激烈的讨价还价中尘埃落定。
在此过程中,政府在即将无钱可花时,必须依靠国会两党零打碎敲的“持续性决议”才能勉强维持运转,避免关门。
而当“花钱”问题和大选前的党争扯上关系时,猜猜会发生什么?
据美国无党派组织“负责任联邦预算委员会”介绍,当议员们无法在本财年结束前就新财年拨款达成一致时,国会甚至会通过多个“持续性决议”来为政府提供资金。
例如,2000年大选前,美国国会两党就曾围绕2001财年预算案进行了一系列紧张谈判,总共通过了21项“持续性决议”;即便如此,也只为新财年的前三个月提供了政府运转资金。
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千万别以为国会两党总能通过“持续性决议”来为政府的公共服务“续命”。
事实上,近几十年来不断加剧的两党争斗已导致美国政府21次“停摆”。
1974年,美国出台《国会预算和截留控制法》,将预算管理权从行政部门转移到立法部门,由此开启了预算问题上的府院之争。
受此新法律影响,美国政府在1977年出现第一次停摆,时间总计28天。
最近一次停摆发生在特朗普政府任内的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时间长达34天。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政府停摆。
2013年政府停摆危机结束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呼吁“我们必须摆脱靠危机治国的习惯”。
但是在政治越来越极化的美国,这怎么可能?!
美国治理能力的“停摆”已成事实
毫无疑问,如果美国国会不能在9月30日之前通过短期拨款法案,政府资金耗尽将危及众多联邦项目计划,影响数百万美国人,包括低收入家庭。
有美媒提醒,这已经是美国政府今年以来第二次陷入财政危机。
第一次财政危机,自然是上半年的债务上限危机。
自年初美国公共债务规模突破国会最后一次定下的债务上限后,两党缠斗了几个月,才赶在6月美国财政部预计将无力偿债前的最后一刻,通过了所谓《2023年财政责任法案》。
根据该法案,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在2025年1月1日之前将暂停设置,以满足2024年11月大选前的政府借贷需求。作为交换,共和党人要求限制今后两年的政府开支,同时不得增加税收。
不过,这份两党妥协法案充其量只是暂时避免了债务违约。归根结底,政府需要的资金还得依靠国会拨款。这就引发了当前的紧张。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拜登政府提交的2024财年预算案将引爆新一轮党争。
在该预算案中, 6.88万亿美元的支出总额与5.04万亿美元的估计收入总额将产生1.84万亿美元的赤字,赤字率为6.8%,比2022财年和2023财年分别高出1.3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
而现在看来,敏感的财政赤字问题可能比估计的还要悲观,尤其是在美国联邦债务规模已经突破32万亿美元的情况下。
而以国会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为代表的共和党人一直要求大幅削减政府开支和赤字,并坚持要求对构成年度预算开支的所有12项立法分别投票。
说到底,两党的目的都是想逼对方在一份对自己有利、对对方不利的协议上签字画押,而这种对立势必威胁到新财年的诸多政府工作。
赤字飙升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多大影响?会否再次触发美国政府债务危机?
有分析人士认为,到本世纪30年代初,美国联邦赤字可能每年新增近3万亿美元,从而会推高利率,并逐渐使利息偿付成为美国政府最大支出款项,由此不断加剧债务炸弹引爆风险。
根据彼得森基金会的预测,美国在未来30年将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27万亿美元债务;到2053年,光是利息成本就要用掉近40%的联邦财政收入。
因此,无论此轮党争是否会带来美国政府的第22次停摆,它都只会是“中场”而非“终场”。而美国治理能力的“停摆”已成事实。
正如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上月下调美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后所说:“过去20年来,美国治理水平持续恶化,包括财政和债务问题。反复上演的债务上限政治僵局和最后一刻的解决方案,已经削弱了人们对美国财政管理的信心。”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王坚
记者丨李严
编辑丨林维
签审丨王坚
监制丨关娟娟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上演旗袍秀 重现百年前历史场景
- “中国火锅之都”出新品 自热火锅畅销东南亚
- 菜鸟亮相COP28,向世界分享数智物流减碳创新经验
- 青海玛沁:5G为远程智慧医疗注智赋能,让患者告别“两地奔波”
- 湖北出土稀有纪年漆耳杯 填补地区纪年漆器空白
- (新春走基层)宁夏永宁:赶一场文化大集 赴一场文化盛宴
- 高端访谈丨专访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 英媒:中国引领绿色能源热潮,未来6年相关新增项目占比将达60%
- 积水逐渐消退,涿州生活秩序恢复如何?
- 广州仲裁委今年前七个月受理涉外案件标的额超40亿元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海南:聚焦“三张清单”全力开展封关运作攻坚行动
- 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政策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红利
- 德军将向加沙地带空投援助物资
- 外媒:葡萄牙山火持续 已致4人死亡
- 湖北打造幸福河湖 为河湖建“健康档案”
- 评论:高校治理“表白墙”,既要尽责也需有“度”
- “双升级+双彩蛋” 北京人艺新排版《足球俱乐部》即将亮相
- 湖南发布促进入境旅游发展十二条措施
- 小心气温“变脸” 我国部分地区未来几天降温可达12℃以上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系统工程
- 热门推荐
-
- 湘伴|这位换赛道的湖南“钢铁侠”,究竟换出了什么新样范?
- 大数据越“算”越“实” 科研成果实现从“1”到“100”的产业化落地
- 求新求变焕发非遗活力
- 《印象·妈祖》在福建湄洲岛首演 湄洲妈祖亲临现场“观演”
- 餐馆小龙虾 为何没降价?
- 武汉市汉阳区36个城中村释放产业用地超3300亩
- 广州首只AIC试点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启动
- 西方国家达成一致:对石油产品限价!俄:反制!
- 第三届中泰智库论坛聚焦“可持续发展的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浙江周末起迎大风降温 最低气温将跌至个位数
- 江山如画 | 山西运城“盐续”生态治理 千年盐湖“盐值”借势出圈
- 中国科学家实现全球最大规模量子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
- 朝鲜成功研发可控火箭炮弹和弹道控制系统(图)
- “课间圈养”引热议,多地强调引导学生课间走出教室
- 云南首份《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签发
- 专家齐聚济南共话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 上海老牌妇女用品商店将闭店改造 市民追寻年代记忆
- 上海筹建、成立一批高精尖领域测试中心
- 郑州 两批专项借款惠及142个“保交楼”项目
- 废塑料化学循环可将“白色污染”变为“白色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