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合作发现边缘冰区是大气汞的重要来源
中新社合肥8月17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谢周清教授、乐凡阁博士与海内外学者合作,发现边缘冰区是大气汞的重要来源,提出了夏季北极大气汞峰值现象的产生机制。
汞是一种剧毒液态金属,可以随大气环流进行长距离传输,成为全球性污染物。摄入被汞污染的水产品会对胃肠道系统、神经系统甚至胎儿造成毒害作用,导致听觉及感官障碍、麻木、语言障碍乃至新生婴儿的智障、脑瘫、眼盲等。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针对全球汞污染的严峻性,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了旨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放的国际公约《关于汞的水俣公约》。
北极在北半球汞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环境汞暴露的敏感地区。研究团队在国际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观测计划(MOSAiC)期间(2019-2020),率先对北冰洋海域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大气汞在线观测,并构建广义相加模型,对夏季的观测数据作了重点分析,提出了驱动边缘冰区汞释放过程的机制。
基于观测事实和释放机制,进一步预测了未来边缘冰区汞排放在北极快速变化背景下的变化情景:边缘冰区汞输入增加,释放更多的大气汞。由于中心北冰洋边缘冰区面积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该区域作为汞源区应引起重视。
本研究揭示了北冰洋海冰变化对汞循环过程的影响,为模式模拟提供了新的约束条件,为正确评估极地生物和人群的汞暴露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师作品展暨教学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 1月15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05个点
- 歌曲《有你,就有世界》引共鸣 “有你文化”链接千万不同的“你”
- 全球青年相聚妈祖故里 探讨传播传妈祖文化
- 马来西亚与印尼领导人称将携手维护棕榈油产业
- 非遗闹元宵 国家级非遗大师课弘扬传统文化
- 晒一晒,中国支持联合国事业的“成绩单”
-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发生4.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中老“友谊盾牌—2024”参演部队开展义诊送药活动
- 口感筋道的面食为啥有些人不能经常吃?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近期通过对外军援一揽子法案答记者问
- 菲律宾拨款1387.7亿比索支持高等教育发展
- 江苏通报疑似贩卖婴儿案件:相关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中国地震局:此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 正进一步密切跟踪研判
- 国货觅新机 广交会参展商加速“一带一路”布局
- 《南安文库》系列丛书研究项目启动 弘扬“海丝”文化
- 苏州一物流基地发生化学品泄漏 官方:现场无人员伤亡
- 第十届龙脊梯田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
- 夏日清爽吃喝指南,“吃货们”请查收
- 700台江铃汽车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海”
- 热门推荐
-
- 影响2025年医学发展的11项临床试验
- “希望中国的高质量被更多人看到” 中企承建波黑多博伊医院开业
- 山西终止省级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 从“天涯海角”到“表里山河”:海南三亚入晋觅商机
- 央视春晚走过40年,这些经典你还记得吗?一起回顾
- 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外卖骑手不能跨区送单
- 专家学者南京共探石蒜学术与产业发展
- 浙江发布2024年版标准地图
- 山东校园创新举办“开学礼” “龙”光焕发开启新学期
- 成年人睡眠时间,每天要达到7小时以上才健康?
- 一“码”一“图”协同发力 厦门自然资源管理的两把 “金钥匙”
- 甜蜜的“图腾”
- 中央气象台台风、暴雨、大风三预警齐发
- 树立正确留学观 远离“水硕”“水博”陷阱
- 北京普惠健康保升级上线 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 七国集团走入了死胡同
- 从蓝图变实景:“未来之城”雄安迈向现实
- 专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须抓住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火车头”
- 阿根廷宣布重返南美洲国家联盟
- “旅游+产业”串起消费新场景 为乡村振兴注入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