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抽检合格率超97% “舌尖安全”全链条监管
合格率超97% “舌尖安全”全链条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二十大报告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在过去一年,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局、海关总署不断加强食品监管,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7.6%,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7.14%,2820批次进口食品未准入境。2023年,监管部门持续发力,集中整治农兽药残留突出问题,完善风险管控机制,以智能化手段不断提升监管效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绿色优质农产品总量达2亿吨
农产品质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源头。2022年,农业农村部抽检全国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水产品共5大类106个品种约1.44万个农产品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7.6%。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1万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总量达到2亿吨。
就抽检品类而言,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7.1%、98.8%、98%、99.1%、95.8%。蔬菜中,水生蔬菜、瓜类蔬菜、食用菌、甘蓝类蔬菜、茄果类蔬菜合格率分别为100%、99.4%、99%、98.8%、97.8%。畜禽产品中,猪肝全部合格,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禽蛋的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9.7%、98.2%、99.4%、98.7%、98.1%。水产品中,对虾、鲢鱼、鳙鱼、鳜鱼合格率分别为100%、99.4%、98.9%、98.7%。
农业农村部在部署2023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时强调,今年聚焦重点品种,集中整治农兽药残留突出问题;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培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搭建消费促进平台,完善认证和标志使用管理措施,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高质量发展;落实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加强对农户等各类主体监管,加快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同时,从生产、技术、监管、追溯、宣传等方面协同发力、产管并重,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7.14%
在流通环节,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今年5月公布的抽检结果,2022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约656.34万批次,不合格率为2.86%,合格率为97.14%。
从抽样品种看,消费量大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等5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0.68%、1.13%、1.06%、0.27%、0.12%。与2021年相比,酒类、蔬菜制品等不合格率降低,不过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等不合格率上升。不合格原因主要集中在农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有机物污染问题、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污染,兽药残留超标,质量指标不达标等。
如何让百姓吃得更放心,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今年将健全完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风险管控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按要求设立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把主体责任落到最小工作单元;按照食品安全的属地管理要求,建立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机制,明确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督查清单以及责任与任务承诺书,“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确保能够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责任。”
水产品位居未准入境食品之首
提升食品安全内功的同时,进口食安风险也不容忽视。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海关总署共发布12期2820批次未准入境食品信息,其中以水产及水产制品、酒水饮料、肉类及肉制品居多。最常出现的三大未准入境原因为标签不合格(占比17.24%)、货证不符(占比12.59%)、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占比12.08%)。
除上述原因外,未准入境的水产及水产制品还存在未获检验检疫准入、检出动物疫病等问题;酒水饮料常存在菌落总数超标、霉菌超标等问题;肉类及肉制品还存在感官检验不合格、污秽腐败等问题。此外,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也是部分食品未准入境的主要原因,被提及次数较多的食品添加剂有磷酸盐、二氧化硫等。
2023年3月,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海关既要防范非洲猪瘟等疫情疫病,还要拦截红火蚁、沙漠蝗等外来物种;既要检验铁矿石、危险化学品,又要确保进出口食品“舌尖上的安全”。如何做到“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是海关监管面临的主要挑战。海关今年将以智慧海关为抓手推进现代化海关改革,强化“境外、口岸、境内”三道防线,构建“响应、呼应、反应”的海关运行机制,打造全方位、全链条监管体系。(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人民银行190个县域派出机构5月28日挂牌
- 最火端午引领京城旅游业加快复苏
- 普京签令 征召预备役公民参加2025年军事集训
- 印尼万隆东南发生5.0级地震 有民众受伤房屋受损
- 乳腺癌筛查指南:超声是更适合国人的乳腺癌筛查手段
-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建言:2050年全面建成智慧公路路网体系
- 球星卡欲借欧洲杯复制“造富神话”
- 我国已有45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医保 通过谈判19种罕见病用药平均降价52.6%
- 直击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闽派影视”崛起
- 女子编造涉及命案虚假信息并散播 海口警方:已被行拘
- 福建多地遭遇强降雨 受台风影响地区列车继续停运
- “天涯共此时”系列中秋主题活动在韩举行
- 外企深耕中国 “创新”和“绿色”成主旋律
- 湖南东安电商经济兴起“她力量” 土特产加速出山
- 青海湖水域面积达到近十年来最大值 湟鱼洄游迎来高峰期
- “卡努”减弱为强台风 浙江局地仍有大暴雨和持续性大风
- 北京市2021年肿瘤年报发布: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 湖南“博士村”勤耕重读 “带火”文旅新消费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忻州:电力赋能 “小梨花”开出产业振兴路
- 广东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三位一体” 补偿激励机制
- 热门推荐
-
- 占道、逆行、口号声扰民,如何引导“暴走团”合规活动?
- 森林覆盖率从不足20%到95.2% 马鞍山林场的绿色发展之路
- 两岸(福州)艺术青年钢琴音乐节开幕
- 湖南江永:乡村“健康专线”打通村民就医出行“最后一公里”
- 枪手闯入电视台!厄瓜多尔进入“国内武装冲突”状态
- 上海强化区域联防联控 建东南片区消除疟疾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 专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任务
- 香港大学教授李成:人工智能深刻地改变了一切,除了人们的思考方式
- 能源转型成效显现 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 数字化保存让莫高窟“青春永驻”
- 四川雅安一河流河水突涨 有人员伤亡
- 河南一货车两年收58张罚单?当地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
- 今年前2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口化肥1.7万吨 助力春耕备耕
- 首列东北民俗文化主题列车启程
- 存款流向多渠道 固收类理财产品最受青睐
- (乡村行·看振兴)肉鸡住上恒温“楼房” 新疆博乐智能化养殖“养”出致富路
- 中国财政部将在法国巴黎发行欧元主权债券
- 广东“商渔共治2023”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 (新春走基层)青海:消费帮扶年货节中趣享好“食”光
- 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