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日子”到“过得开心” 这代年轻人的压力变了
青少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不同年代的青少年往往都面临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但随着时代发展也呈现出一定差异性。
2023年2月-4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精神素养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课题组在全国开展调研,回收问卷3811份,开展若干青少年及父母一代访谈,对当代青少年和其他时代青少年进行了比较,为把握青少年压力的时代差异提供了实证支撑。
青少年压力从物质层面扩散至精神层面。调研发现,父辈一代在青少年时期面临的压力以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为主。一位64岁的农民回忆过往时说,“那时候只想着怎么把这个菜给种好、卖个好价格。种不好或者卖不出去,压力就挺大的,但别的也没想过”。与之不同的是,当代青少年压力范畴已突破物质层面。有的受访青年说:“想到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不太行,也挺崩溃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青少年压力从低频次低强度转向高频次高强度,甚至具有普遍性。一位71岁的国企退休女职工说:“以前也会有压力,但都是一些临时性、即时性、事务性的东西,很快就过去了,跟现在年轻人面临的压力不太一样。”《江苏青年报告2021》数据显示,73.6%的青年现阶段存在各类困扰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针对进城务工青年的调查数据也显示,87.3%的青年表示存在工作压力大等困扰。
青少年压力从过去的单一性转向叠加性。调研发现,71.45%的青年认为“摆烂”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压力大。这些压力包括学业/升学、求职就业、住房、子女教育、身体健康状况、社交及婚恋、发展提升、父母养老、业余生活需求、工作家庭的平衡等,并凸显叠加效应,容易导致青年产生“四面楚歌”之感。
不同年代青少年的压力感存在差异性,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结果。过去,青少年面临的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如技术革新不到位、社会供给不足,青少年的电脑、网络设施配备不齐全;现在面临的则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区域及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环境等存在差异。
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改变,青少年面临“夹心层”的现实环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14-35周岁的青年人口约4亿,占总人口的28.4%。根据《青年发展统计年鉴2021》,结合历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以来青年人口总量逐渐减少,2020年比2000年峰值4.9亿减少了0.9亿。我国人口结构整体呈现老龄化态势,作为核心劳动力的青少年,直接感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压力。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青少年的发展需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青少年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物质文化需求发生了质的改变,从满足生存转向享受生活,从吃饱饭转向吃得丰富、吃出健康,从有房住转向住得舒适、住得宽敞。由此,青少年的发展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从“有工作”迈向寻求“更稳定的工作、更好的发展空间”,从“有收入”高质拓展到“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然而,青少年的发展需求与国家的发展水平仍处于不断调适状态中,二者不相适应时则会加重青少年的压力感。
青少年提升了精神追求在美好生活中的分量。当代青少年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丰富多元、更有品位境界,从注重“有没有”跨到“品质好不好、体验行不行”,从“多读书”上升至“读好书、读精品”,从“过日子”转变为“过得开心、过得幸福”。这些精神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面对压力,青少年的解压路径存在时代差异。过去的劳动分工相对单一,青少年主要通过体育运动、看电视等方式来释放压力。反观当前,娱乐休闲方式多元化、个性化,解压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近年来,青少年创设了一系列解压语言,从“丧”“佛系”到“躺平”,在这些表达中达到自我释压。数据显示,三成青年认为这些都是自嘲,还有青年认为是自我减压、寻求舒适。但是,也有不少青年认为丧式解压话语存在层次递进关系,如“摆烂”更主动、程度更深,行为趋势更明显,49.46%的青年认为生活压力减小可以改变“摆烂”的状态。
在语言表达之外,青少年的解压方式日益个性化、多元化。有的偏好健身、运动,有的偏好游戏、剧本杀,有的偏好宅家、读书,也有的沉浸购物、玩手机,方式不一而足。当代青少年更在乎自己是否享有对美好生活的构想权利,解压是其自我规划的空间范畴,享有充分多元的解压选择,意味着身心更容易得到平衡和充分发展。
一代青少年有一代青少年的社会压力,青少年精神素养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精神素养、整体风貌、奋斗水平。努力解决青少年的急难愁盼,创造良好发展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压力方能迎刃而解。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张晓冰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勤奋大于天分”才是“闪电侠”的成功之道
- 2023版“河北蓝皮书”系列丛书出版发行
- 杭电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火出圈” 解决人才培养难题
- 王毅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 聚焦社会热点 电影《意外人生》北京媒体见面会举行
- 山西:黄河岸边上演激情越野 带你领略表里山河
- 中国科学家荣获多项创新水研究国际奖项
- 《燃烧的月亮》:当诗和远方成为脚下的生活
- 英国首相苏纳克小规模改组内阁 能否重振民众信心?
- 第八届象雄文化旅游节在西藏阿里开幕
- 外媒:美国49人因食用麦当劳一款汉堡患病 1人死亡
- 山东华丰煤矿事故发现1名被困人员 已无生命体征
- 国航成都飞新加坡一航班发动机起火 现已平安降落
- “方便面、热水不要钱!”返乡路上人心火热
- 兰州老字号照相馆里的“光影故事”:守住城市流淌的“岁月”
- 沃达丰最新研究:人工智能已成为中国市场的信任催化剂
- 前7月广州海关关区企业对非洲进出口贸易超578亿元
- “琵琶行·弦语四季”专场民乐会悉尼上演
- 消失的“他”幸运获救!如何识破出国劳务陷阱?
- 北京高质量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担负起首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 热门推荐
-
- 长江中下游最大“桥群”实现主动防撞预警全覆盖
- 盘点新中国电影史上那些不被定义的女性力量
- 上海打造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辐射全国、参与国际救援
- 国际识局:多国要求归还文物!大英博物馆成英国“耻辱”?
- 西藏札达边境管理大队多措并举保障务工人员平安返乡
- 勇救落水者的古巴外教:中国待我如至亲
- 【网络中国节·春节】过年新年俗,有“新”更有“心”
- 中国和俄罗斯军队开展第四次海上联合巡航
- 山西柳林“西瓜之乡”石西:借资源优势助瓜农增收
- 警惕互联网“熟人推荐”越界
- 聚焦宏观形势 业内专家共议2024年经济“危”与“机”
- 合力推动全球价值链健康发展
- 新疆“民族音乐记录人”以数字化保护传承老技艺
- 命案嫌犯潜逃31年被重庆警方抓获
- 中新健康丨青海省第二十三批援布隆迪医疗队启程
- 春运遇上雨雪冰冻天气?返乡出行这样走更安全!
- 用音乐传递温暖与爱意 “05后”为特殊儿童义演筹款
- 16年,青春文学杂志《爱格》停刊
- 重庆将建设文物考古保护基地 打造考古研学新去处
- 西藏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局地最大风力可达12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