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敦煌莫高窟再续千年
中新社敦煌8月17日电 题:科技助力敦煌莫高窟再续千年
中新社记者 应妮
这里有满壁风动的盛唐芳华、飘逸灵动的飞天仙女、流传千古的九色鹿传说;这里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汇,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这里,是敦煌。
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1000多年间,一代代人开窟造像,成就莫高窟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至今仍存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今天,在科技手段助力下,敦煌人有信心为莫高窟再续命千年。
“数字敦煌”放眼永久
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上线,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布敦煌石窟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游;2020年,“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上线;2022年底,“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全球开放;2023年,结合敦煌学研究成果与游戏科技的“数字藏经洞”上线……
如果说“数字敦煌”是莫高窟一张靓丽的数字名片,那么海量数字化采集则是“数字敦煌”的基础。
记者日前在莫高窟第341窟数字化采集现场看到,滑轨上的相机在明亮的灯光下自动散点分幅拍摄,一点点采集壁画的局部;窟外盛夏暑气逼人,窟内阴凉寒气入骨,工作人员一待就是一天。采集之后,在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所办公室,工作人员则要更精细地对图片进行拼接和定位修正,或者是彩塑的三维重建。
敦煌研究院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路育成告诉记者,人工一天能拼接大约20张照片,近两个月才能拼出一个壁面,再进行定位修正以确保不会发生形变,由此才是最终版。而这还只是平面壁画的工作量。如果是弧面壁画,需要定位修正的量就更大,相应需要的时间也更多。至于彩塑的三维重建,可以用海量数据来形容,仅第45窟一米多高的主佛雕塑,在电脑软件中重建所用的三角面就有四百多万个;中唐第158窟的涅槃像身长15.6米,三维重建该窟耗时两年,三角面达上亿。
据悉,目前敦煌石窟已完成290个洞窟壁画的高精度数字化采集,162个洞窟的全景漫游节目制作和7处大遗址的三维重建等。
千年来,文物每天都在老化。构建一个多元化与智能化相结合的石窟文物数字化资源库,“数字敦煌”放眼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科技安防实时监测
“安防升级改造工程的完成,让莫高窟从白天的开放区,能直接变身晚上的文物库房禁区。”敦煌研究院保卫处副处长张帅自豪地说。
他介绍,敦煌研究院推进“平安石窟”建设,初步建成了“安全管理平台及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和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体系。
即将投入使用的甘肃省石窟寺监测预警平台,通过航拍比对、全站仪、定点微距摄影、红外感应等多种手段,对地形地貌、崖体、重点区域壁画、塑像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定期和实时监测,并建立了完善的人工巡查制度,实现洞窟的常态化周期检查、重点洞窟的定期检查和异常事件快速反应核查。
环境监测传感器已经在莫高窟成熟使用,一旦显示哪个洞窟内的湿度超过62%,工作人员就会立即采取限流、通风甚至暂停开放的措施。因为超过这一临界湿度,壁画深处的地仗层就会析出盐分,进而在壁画表面结晶,引起壁画酥碱和破裂。
科研创新治病、防病
走进中国文物保护领域首座多场耦合实验室,一眼就看到实验仓中四个大土块,均被厚厚一层雪所覆盖。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研究人员张博介绍,该实验室可模拟温度、湿度、日照、降雨、降雪等各种环境条件,从零下30℃至零上60℃的温度、10%至90%的相对湿度,模拟环境时间可控、变量可控、数据精确,并能够进行大型样本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可深入探索文物病害成因和机理,也为科学防控、防治、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对壁画的保护研究则是一以贯之。第85窟壁画存在最典型的三种病害——起甲、空鼓、酥碱,敦煌研究院和美国技术团队通力合作,历时7年尝试80余种配方,开创性研究出了空鼓灌浆和壁画脱盐的修复技术,修复后多年壁画状态依然稳定。“修复第85窟,创造了可持续的壁画保护方法。”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这次修复直接推动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出台。
通过成熟的多光谱图像技术来调查壁画消失画面,以及被污染或覆盖画面底层线条、题记等信息;纳米化石灰材料的运用,可提高壁画样块表面的粘结力和硬度;采取砾石铺压、铺设麦草方格沙障、滴灌植物固沙等措施,建立莫高窟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使进入窟区的积沙量减少了95%以上,有效减轻了沙尘对石窟围岩及壁画的损害程度……种种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让苏伯民有信心说,“只要环境不发生大变化,目前的保护手段可保莫高窟下个千年”。(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拉经贸合作展现“非同一般的活力”
- 广州美术学院举办2024毕业季光影秀
- 杭温高铁试运行:驰骋山水间 开启一体化新发展
- 澳大利亚人每年因诈骗损失数十亿澳元
- 陕西警方回应“演唱会黄牛票价200万元”:系谣言 涉案人被行拘
- 话剧《调查》北京上演
- 生命浩瀚,只有你和我真正分享过心跳
- 箬叶带富一方百姓——湖北恩施推进箬叶产业提质增效
- 建设美丽乡村 2024年江西培训乡村建设工匠1.8万名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陕西: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 把滇式月饼卖到东北 老牌国货直播电商谋新路
- 财政部:2024年全国财政运行可实现收支平衡
- 全国51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 自动驾驶“多地开花”业内呼吁立法支持
- “不负古人告后人——张大千民国时期绘画特展”在江西南昌开展
- 七夕的十个小知识:可以互祝节日快乐不?
- 舞剧《东方大港》“停靠”宁波致敬“港口人”
- 美媒:“我有一个梦想”演讲60周年,美国种族仇恨犯罪难根除
- “中国-东盟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泰国格乐大学举行
- 云南弥勒发生电梯坠落事件 已致3人死亡17人受伤
- 露营火了,垃圾多了
- 热门推荐
-
- 聚焦中药发展“数智化” 第四届中医药国际发展大会在天津举行
- 南非警方逮捕102名非法移民
- 一点斑原海豚在三亚海滩搁浅 多部门联合救助
- 北京四中院将探索跨域司法协作等 推动京津冀“环保一体化”
- 全国人大代表佟亮:发挥好直播带货的作用,促进农民就业致富
- 乌武装部队前总司令扎卢日内要去英国当大使?“泽连斯基已批准”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 杭州天目里又添网红打卡地,天猫国际为全球进口新品建了一座巨型“种草箱”
- 从“歇脚地”到“打卡地”,全国首个长城文化主题服务区开业
- 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城市危旧房改造如何开展?住建部回应
- 新疆和硕10万只羊洗“药浴”保其健康安全越冬
- 传闻尹锡悦未身处总统官邸?尹锡悦律师:不属实
- 浙大科研团队新发现或突破电动汽车锂电池“快充和低温”瓶颈
- 俄军方:美国正利用病毒制造新的大流行 或将生物技术用于进攻目的
- 2023中国—东盟应急管理论坛举办 提升区域安全生产水平
- 上海探索湿垃圾深度资源化处理新路径:黑水虻幼虫“打工”造优质昆虫蛋白
- 汇聚珍贵文献 溯源中华文脉
- 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保持乐观
- 2023中国国际珠宝展在京开幕 展位数超1600个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8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