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去风险”站不住脚
近一时期,针对同中国的经济合作,欧洲领导人“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并被西方频繁使用——去风险。“去风险”本是金融术语,指在投资项目启动前,需除去风险因素方可实行。既然欧方领导人将其“嫁接”到地缘政治和对外关系领域,那么,我们就顺着他们的思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一下欧洲“去风险”的方向究竟对不对。毕竟,中国古代“南辕北辙”的故事早就告诉我们,选择大于努力,如果方向错了只会越走离目的地越远。
趋利避害是所有行为体的本能。一个国家为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利益,必须远离不必要的风险,打造合理的安全边际。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的安全边际应当包括以下关键因素:可靠的合作对象、持续的盈利预期、稳定多元的供应链等。当然,自立自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应有之义。同中国合作,恰恰能满足构建安全边际的所有要求。
中国从来不是世界经济的风险之源,而是稳定之基。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力挽狂澜,避免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在全球风险挑战不断累积的当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落实全球安全倡议、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等主张,持续发出正能量,努力引领人类走出百年变局的重重迷雾。
经济全球化是构建多元产供链的保障,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要实现全球产供链安全有韧性,必须将资源配置建立在市场化、多样化、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之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和10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早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并以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以及14亿多人口的超大市场规模,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强大动力。虽然目前全球化暂时面临逆风,但亚当·斯密“分工产生效能,合作造就繁荣”的经济学思想核心依然有效。欧洲超过80%的太阳能组件供应来自中国,据计算,如果这些部件在欧洲生产,价格将高出约30%。高进口份额不等于依赖、也不等于巨大风险,防风险的最佳对策不一定是自给自足。
中国是欧洲可靠的合作伙伴,这一论断在欧洲有着坚实的民意基础。今年4月,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对11个欧盟国家的16168名受访者进行民调,结果显示:许多人认为中国是必要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或敌人。大多数人认为,欧中贸易的风险与收益是平衡的,风险并没有大于收益。中欧经贸合作数据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年来,双方已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2022年,中欧贸易额达8563亿欧元,同比增长23.1%。今年前5个月,双边贸易额达2.2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企业身处市场一线,对风险的感知更加敏锐,更具说服力。在西方政客热衷于鼓噪“去风险”之际,特斯拉、微软、宝马、苹果等国际知名企业负责人密集访华,并在各种场合表达对中国市场的渴望和信心。
反观所谓的“去风险”四要素:保持欧洲经济弹性和竞争力、改进或应用现有工具和贸易手段对抗经济扭曲、为关键领域提供更多防御性工具、与合作伙伴保持一致。“防御”“扭曲”“对抗”,一系列言辞中充斥着对外界的不信任感,似乎时刻准备与他人开战。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悲观、敌意的世界观,最终将反噬自己。
国家的进步来自创新与合作,排挤打压别国换不来自身发展,平等互利的合作才能长久。欧洲对中国“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的三重定位自相矛盾,想利用“去风险”这类语焉不详的模糊政策,达到想合作就合作、想竞争就竞争、想对抗就对抗,单方面受益的目的,根本是“不可能三角”。德国联邦总理府前国务秘书、联邦政府前发言人奥托·豪泽就指出,“我们不可能一方面在经济上携手合作,另一方面又在政治上对抗”。
此外,“风险-利益相对称”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之一。风险不可能清零,关键应平衡好合作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因担心风险而拒绝合作,无异于因噎废食,把孩子连同洗澡水一同倒掉。瑞典前首相卡尔·比尔特曾质问:“难道仅因为害怕将来可能的风险,我们就有理由从现在起不做对华贸易?”防风险和合作并非对立,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各国需要防范的真正风险,是挑动意识形态对立,搞阵营对抗、新冷战,把世界推向分裂冲突的边缘;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名,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破坏国际贸易规则,打压他国正当发展权;是罔顾他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四处煽风点火,加剧战争冲突;是转嫁危机,收割全球财富,损害世界人民福祉的自私行为。
立天下正位,行天下大道。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找到真诚可靠的合作伙伴,辨别真正的风险,顺势而为,才是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生存之道。否则,再厉害的“武功”也终将败给时代。
(作者:郑归初)(来源: 光明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年夜饭预订不该玩套路
- 陕西完成321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全覆盖检查 近半数存弄虚作假问题
- 国际舆论场博弈持续,这场国际传播研讨会破题解困!
- 茶博会涌现“新茶事” 年轻消费群体崛起
- “雪糕护卫”来了,“雪糕刺客”们或将无法“宰客”?
- 八部门:加大对制造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力度
- 如何保障核安全?记者探访中国最南端核电基地
- 今年前4月上海对东盟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5%
- 暑期学生亲子游全面回归 有哪些新亮点、新玩法?
- 商务部:内地与香港实质性完成CEPA服务贸易协议新一轮修订磋商
- 按摩椅触20%“红线”,公共服务不能丢普惠属性
- 安利全球CEO潘睦邻: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 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 在“无限可能”的舞台对话经典 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十字街头》热血回归
- 山东德州官方回应考生质疑中考成绩被偷:确认本人所答
- AI眼中的中国|当人类月球日遇到中国古诗词
- “文化中国——名家开讲啦”举行 首讲重温“五一口号”
- 环塔里木文化旅游联盟成立 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首届塔里木文化旅游节开幕
- 专家学者郑州共论弘扬企业家精神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热门推荐
-
- 融合茶与陈皮养生文化 陈李济陈皮养生茶道馆北京首店开业
- 2023中国—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圆桌会议在江苏连云港举办
- 元旦假期广东接待游客近1448万人次 生态游受捧
- 砥砺奋进 丰饶大地绽放精神之花
- 2024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大会将在济南举办
- 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在沪开演 两代“小C”同台合唱
- 美疾控中心:麦当劳大肠杆菌污染事件感染人数升至75人
- (新春走基层)黄河大桥上的“蜘蛛侠”:凌晨“飞舞”守护返程路
- (神州写真)马头琴“呼麦”混搭西洋乐 特色民乐打动年轻的心
- 墨西哥一客车坠崖已致18人死亡
- 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形势边际改善
- “致敬暴雨中乘风破浪的逆行者”
- 岭南书画篆刻名家邀请展在广东省文化馆开幕
- 寒夜里的高铁隧道“体检师”
- 舞棍吊环“撸石” 浙江乐清92岁“练家子”硬核健身
- 总台专访丨叙政治分析人士:中东多国和解折射美国霸权衰弱
- 国庆过节要嗨 但千万别嗨过头!
-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关注当前国际形势
- 福州市文化产业商会会长郑斌彪:让福建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 福建漳州边检站民警与台胞共迎中秋叙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