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风险化”:新瓶装旧酒
【鸣镝】
自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首次提出对华“去风险化”以来,美国快速跟进,使这个词迅速成为替代美对华“脱钩”的新话术。美国大肆炒作“去风险化”,妄图实现既可坐享对华经贸的好处,又能延续自身经济霸权的“两全”目标。试图以一种看似“降低调门”的姿态,通过变换说辞令国际社会放松警惕,从而实现其“精准”的利益算计。然而,不论如何换“马甲”、改说法,都不能改变美国企图通过“脱钩断链”打压中国的战略图谋,势必会给当今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带来巨大风险。
美对华“脱钩”持续加深
自特朗普时期开始,美国就完成了对华战略的范式性转变,由竞合转向竞争,走上了对华遏制的不归路,其中对华“脱钩”是重要一环。拜登上台后,不仅全盘接手了特朗普的“脱钩”态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具体看,一是维持了对华加征关税。拜登上台后,尽管面对国内工商界强烈反对,但仍然一意孤行地拒绝取消对华“惩罚性关税”。白宫内部虽有以财政部长耶伦为代表的温和派主张取消关税,但其声音受到贸易代表戴琪等强硬派的掣肘。拜登面临2024年大选压力,任何放松关税的举动都会触发共和党对其“软弱”的批评——这种狭隘的党派与个人政治私利考量已造成中美经济联系螺旋下降的实际恶果,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5月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15.1%。
二是升级对华“脱钩断链”。拜登政府一方面继续阻断对华核心高技术产品出口,一方面提升本土生产自给能力,在最大限度减少对中国依赖的同时,阻遏中国发展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升级。拜登政府企图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确保美在半导体领域“至少领先两代的地位”,制定出口管制新规将越来越多的中国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切断其进口核心零部件及获取生产设备的渠道;强化对美投资审查、酝酿出台美对外投资限制,人为切断中美两国金融与投资联系;以所谓“强迫劳动”为借口进一步限制进口我国新疆产品。近期美议员还鼓动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行限制。国际方面,美倚重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及“印太经济框架”等多边平台,试图塑造“去中国化”的全球供应链,并以美欧、美日、美韩等的双边关系为要挟强迫盟友在对华“脱钩断链”上同步。
三是打造排华经贸规则。标榜道义、抢占话语权向来是美国在打压他国方面的惯用伎俩。拜登重拾“价值观外交”的故技,试图在国际经贸和科技合作领域也构建起一整套“民主”叙事,以低成本的方式对中国进行软遏制,实现其经济霸权。为此,美祭出“公平贸易”“民主人权”等概念,不仅为孤立中国提供“道义”幌子,也为呼朋引伴构建的“排华经济圈”拉大旗。从鼓吹“技术为民主工作”,到拉拢盟友组成“芯片四方联盟”,美国可谓是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
“去风险化”其实是“精准脱钩”
尽管美对华“脱钩”动作频频且持续加深,但其实美各界对此亦有诸多忌惮。据称,拜登政府内部私下里有个共识,那就是广泛的对华“全面脱钩”不可行,因为一旦全球分工中断,美国恐将陷入比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更严重的衰退。美国强行推动制造业回流迄今进展有限,“脱钩断链”反噬作用却日益凸显。美消费者不仅饱受通货膨胀之苦,对华出口中制造业产品占比也不断下降,间接影响其他科技企业增长潜力和预期,也整体损害了美自身的创新能力。为此美企不断告诫拜登政府,“脱钩”将是“灾难性”的。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美中利益深刻交织,“就像连体婴一样难以分离”。摩根士丹利总裁则称愿意充当连接中国与外国公司的桥梁。
美国搞“脱钩”也面临欧洲等盟友反对。与美国对中国的严重敌视不同,多数欧洲人希望在中美间保持中立,也不认为中国是“破坏性力量”,对拜登兜售“以民主对抗威权”的说法并不买账。中美贸易战以来,在美国自东亚的进口中,中国份额由54%下降到43%,而与此同时,欧洲自东亚进口中的中国份额则由56%提高到了62%,中欧双边投资额也在走高。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辩称,美国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而是寻求“去风险化”。“脱钩”是将中国从全球供应链“全面排除出去”,而“去风险化”则是在继续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同时,排除“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方面”。这一解释可以说是把玩弄辞藻和模糊话术运用到了极致。事实上,美国并没有公开宣称过“全面脱钩”的说法,因为其深知在全球化时代这样做不仅不可为,也不可能。美国的图谋实质是以“精准脱钩”的方式实现打压中国的目的,即切断中国掌握科技创新的渠道、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将中国的产业结构强制锁定在中低端,让中国充当美廉价消费品的供应地和输出产品的购买地。
美迷惑伎俩必然失败
无论美国如何包装辞藻,只要不改变对中国的敌视和偏见,不扭转遏制中国的战略图谋,就不可能改变其以“去风险化”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的错误方向。对此,中方义正辞严予以驳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柏林同德国工商界代表座谈时指出,防风险和合作不是对立的,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表示,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这样的中国不是风险而是机遇。
的确,世界面临的真正风险是搞阵营对抗,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制造地区动荡混乱;是将经济科技问题政治化,破坏全球产供链稳定;是对外转嫁经济金融风险,周期性收割世界财富。这些才是国际社会应当警惕和共同防御的风险。多家西方媒体和不少西方政要也对“去风险化”提出疑问。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对华贸易“去风险化”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今后几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仍是中国,如果西方将与中国的合作视为“风险”而不是机遇,只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复苏,加剧世界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就连不少美国学者也哀叹,“去风险化”只会让中国更快发展出技术自主能力,最终令美“事与愿违”。
今天的中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第一大目的地、制造业第一大国、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出口国,在绿色技术、半导体、人工智能、稀土及太阳能等战略新兴领域影响举足轻重,也是世界高科技产品的最大市场。美国想搞“去中国化”,最终只会是得不偿失、自吞苦果。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文静,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处研究员)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通过“处理”可延保八年?“断供保房”背后的灰色地带
- 美前州长批美政府对移民危机治理失能:城市中心正陷入瘫痪
- 年轻人旅游的脚步慢下来了 “城市漫游”成新流行
- 京城掀起沉浸式演出热
- 广州完成多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 夯实海洋城市生态根基
- 这里的秧苗“进工厂”“坐电梯” 满满都是科技范儿!
- 一条七彩独龙毯“编织”千年过往与崭新未来
- 退出近六年后,美国欲重返这一组织 计划偿还债务
- 科创板开市四周年:坚守“硬科技”定位 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
- 新疆喀什经济开发区向西开放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 四川沿江高速西宁河特大桥主拱合龙
- 特朗普抵纽约 将就“封口费”案出庭受审
- 北美票房:《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首映夺冠
- 柬埔寨今年前五月地雷事故致30人伤亡
- 嵌入式服务 家门口养老
- 上海世博地区将建成13座世界顶级大型文体场馆
- 第六届进博会首批艺术品完成海关审批 即将进馆布展
- 11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992元 下调26个基点
- 云南首届禁毒主题插画展在20所学校同步展出
- “9月成交翻了三四倍 10月还是零开单”
- 热门推荐
-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傲椒” 的湖南 “辣”可不一般
- 比亚迪吸纳3.18万名应届生 以人才赋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 一亩田“减肥”又增收 种植户感受智慧化种田“乐趣”
- 腾易协同打造生态级“小屏车晚”,第三届易车“超级818”圆满收官
- 山西加快建设“八纵八横”高铁通道山西段 以太原为中心形成“米”字网
- 2022年中国电影:新主流电影引领市场 行业发展彰显韧性
- 酷!新春电影档,科幻“炫”自信
- 哈尔滨一租户“私拆承重墙”后续:房屋结构安全鉴定与修复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 上海浦东加大“三大维度创新” 为人工智能打造“最佳试验场”
- 看黄河“几字弯”绿进沙退,大河奔腾
- 沪政协委员吁加快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
- 以色列空袭拉法致25人丧生 拉法打击计划遭国际社会批评
- 警惕低俗直播带货之风死灰复燃
- 去南京灵谷寺看萤火虫,抓住夏天的尾巴
- 碳-14同位素全面国产化背后的建言献策故事
- 长江委滚动会商防御汉江2023年第1号洪水
- 香港青年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声支持香港国安法
- 一头海豚搁浅浙江温岭滩涂 多部门2小时完成救援
- 新加坡资深外交官:美国无法遏制中国崛起
- “升”获选马来西亚年度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