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中国故事》讲座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图为讲座活动现场。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中新网柏林7月13日电 “中国故事”讲座之《艺术中的中国故事》12日晚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简称“中心”)举办,这是中心今年举办的第三场“中国故事”讲座。
本次讲座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副主任刘波教授主讲,40多位热爱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德友人参加了活动。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孙勤航在致辞中介绍,刘波教授作为艺术史博士、国家一级美术师,长年致力于研究宋元绘画鉴赏、古典诗文以及佛教壁画、画像、墓葬壁画等,造诣深厚,发表了众多学术论文和著作,举办了多次美术作品展览。刘教授也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经常到国外讲学。今天我们齐聚一堂,用艺术作为语言,以文化作为桥梁,在中国故事中探讨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促进中西方文明交流和互鉴,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深度交融和共同发展。
刘波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从传统文化经典故事“季札挂剑”“伯牙与钟子期”及经典艺术作品《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兰亭雅集图》《雪夜访戴图》等入手,用流利的英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忠烈观、义利观、尚贤观等思想娓娓道来,阐释了“讲信修睦”“重义轻利”等儒家思想所蕴含的道理。此外,刘波教授还与大家一同鉴赏了中国古代经典绘画、书法、石窟造像等艺术作品,并详细分析了其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历史故事及美学理念。
在互动提问环节,观众踊跃发言。比如,有的观众对中国画的构图抱有兴趣,询问中西方画作构图方式的异同;有的观众好奇中国古典书画作品的年代断定方法,想了解古画年代主要靠人工鉴别还是靠技术手段确定;有的观众对书画作品的印章及落款产生了兴趣;有的观众以《清明上河图》为例,与刘教授讲座中提到的《雪夜访戴图》做比较,询问中国画写实和写意的区别等。
针对这些问题,刘波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对中国艺术的虚与实、古典诗词的发音及吟诵等做了进一步讲解,当场即兴为听众古音吟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秋兴八首》等名篇,引来观众掌声不断。
现场观众纷纷表示希望中心多举办这类精彩的艺术讲座活动,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艺术。
“中国故事”系列讲座是中心推出的文化品牌活动,中心邀请知名专家向德国民众阐释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以及讲述中欧文化交流的故事,以推动中德人文对话、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现身四川江油涪江
- 越来越多高校组织面向研究生联谊交友活动 助研究生“脱单”
- 携程:AI使用户平均选货时间降低15%
- 专访院士严纯华:拔尖创新人才并非特定类型、统一标准
- (新春走基层)新疆兵团:各族民众图书馆里趣享“文化年”
- 新疆塔县新春旅游呈现开门红
- 一年四季,他们都在“追”熊猫
- 重庆: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促“港产城”融合发展
- 今年北京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14.8%
- 海南民企: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 祖辈与孙辈“隔代亲”:传递出孝德文化的何种力量?
-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全面交付投用
- 广州用年轻的方式诠释老字号 提升品牌“年轻值”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国财政部提“一揽子”措施
- 新漫评:吸血全球 美元霸权何时休?
- “北京普惠保”上线新增两大类服务
- 首趟(俄罗斯萨列普塔—西安—泰国林查班)互联互通班列开行
- 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5亿元 同比降2.7%
- 游客在广西涠洲岛突发心梗 直升机紧急救援转运病人
- 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以农资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
- 热门推荐
-
- 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消费者投诉举报增速五年来首次大降
- 探访“地球独生子”黔金丝猴的五口之家
- (新春走基层)探访盐城机场边检站:“国门卫士”坚守一线 守护口岸通关顺畅
- 元旦档成“史上最强”,爱情和喜剧是跨年刚需
- 北美票房:《驱魔人:信徒》口碑低开票房夺魁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探索“渔光互补”模式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 《陈嘉庚文集》新书在福州首发 不少文章为国内首次公开
- 如何消除数字鸿沟 让老年人共享数字生活?上海多领域探索→
- 重磅文件公布后,多位知名企业家发声!
- 一票难求!话剧《人世间》广州首演成功
- 小药片连着大民生(在现场)
- 铜奔马玩偶遭盗版,文创维权亟待加强
- 广东英德:又一次与水患“交手”
- 渝万高铁最高墩主墩承台浇筑完成
- 外航营收创新高 国内航空扭亏在路上
- 字节跳动公益平台“公益聚力计划”正式上线
- 透视广州车展,易车携手腾讯打造多元化超级看展盛宴
- (乡村行 看振兴)安徽肥东:盘活资源焕发乡村新活力
- 行走雄安: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书店式文化空间”
-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国防教育与文旅融合的 “出圈” 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