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有了路线图 系统部署五方面重点任务
到2025年,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
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有了路线图(锐财经)
本报记者 徐佩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11月22日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印发实施,将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绿色消费,提升我国外贸产品竞争力。
逐步建立核算规则和标准
什么是碳足迹?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产品碳足迹属于碳排放核算的一种,一般指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些国家逐步建立起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制度,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
《意见》提出了近期和中期建设目标:
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展,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
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全面建立,碳标识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在先行先试方面,《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对国家公布的核算规则标准之外的产品先行开展规则标准研制,条件成熟的可适时纳入国家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推进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建设。
系统部署五方面重点任务
聚焦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的短板弱项,《意见》系统部署了核算规则标准、背景数据库、碳标识认证制度、碳足迹应用场景、国际衔接互认等五方面重点任务,构建起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总体框架。
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快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明确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组织有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制定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建设碳足迹背景数据库。行业主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为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公共服务。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依法合规发布细分领域背景数据库,支持国际碳足迹数据库据实更新相关背景数据。
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国家层面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研究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鼓励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自愿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
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碳足迹管理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帮助企业查找生产和流通中的碳排放管理薄弱环节,挖掘节能降碳潜力。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的产品。
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加强国际碳足迹方法学研究,充分发挥双多边对话机制作用,加强与国际相关方的沟通对接,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碳足迹核算规则和认证结果方面衔接互认。
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消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印发实施后,将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企业节能降碳。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确立降低产品碳足迹的导向,有助于生产企业系统掌握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原材料碳排放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持续降低产品碳足迹。
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扩大低碳产品供给。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利于通过清晰直观的产品碳排放数据,引导和激励公众更多选择低碳产品。绿色低碳产品消费需求传导至生产端,还将促进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有利于妥善应对贸易壁垒,提升外贸产品竞争力。建立我国自主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并加强国际对接,企业可自愿委托国内或国际机构开展碳足迹核算认证,据实测算产品实际碳足迹,避免参数被高估损害企业利益,同时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如何确保政策有效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碳足迹核算规则研究和标准研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商用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建立以产品碳足迹为导向的企业绿色低碳水平评价制度。同时,在能力建设方面,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专家工作组,为各项重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关专家认为,《意见》为全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提出明确目标,相关举措尊重客观实践规律,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日报海外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荷兰宣布永久关闭格罗宁根气田
- 数字人民币平台发红利?谣言
- 莫桑比克海岸沉船事故已致近百人遇难 包括多名儿童
- 广汕高铁今日开通 沿途风光很“哇塞”!
- (经济观察)业界人士探讨未来智能工厂什么样
-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工发组织第二十次大会阐述中国主张
- 马来西亚“一马公司”等起诉前总理夫人 追讨逾3亿美元
- 中汽协:坚决反对欧盟委员会对华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
- 大提琴演奏家王健:最珍贵的艺术出处
- 数十辆被盗并走私到泰国的高端汽车被归还英国
- 德国总理朔尔茨慢跑时跌倒 脸部被擦伤
- 网络“黑兼职”诱发犯罪问题突出 日本暴力犯罪案件呈增多态势
- 盐碱地育种新突破:旱碱麦亩产超411公斤 鲜草亩产2437公斤
- 带电动车进电梯违法!上海修改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
- 郑州公交上线“碳易行” 绿色出行氛围感拉满
- 贵州省2023年高考文史、理工类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划定
- “数字+”解锁新场景 为实体经济插上智慧翅膀
- 中秋国庆假期前四天“皖浙天路”迎来2.3万车次
- 南京40万家庭 需家政服务员照料生活
- 广西横州市大力发展大头菜产业 探索“绿色致富路”
- 热门推荐
-
- 热评丨醉驾新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不是放松打击
- 新春走基层丨踏地为节 舞蹈歌唱 一起欣赏“村晚”里的最炫民族风
- 湖南双牌晚稻开镰 机械化抢收助稻油轮作
- 谈了411天、分三个阶段……加沙停火协议有哪些内容?各方如何回应?
- 根治电器“小病大修”,还需要哪些解法?
- “太保蓝之队”全新集结,共赴巴黎、再战巅峰!
- 德专家:中国为中东和平提供新选项
- 浙江文化观察:山区县因何婺剧人才辈出?
- 香港金管局成立央行数码货币专家小组 与港5所大学合作
- 外媒:一架载有游客的飞机在巴西坠毁,致14人遇难
- 首次走出京津冀 第十三届恭王府“海棠雅集”走进浙东唐诗之路源头
- 第24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凸显时尚风韵 中外歌手以歌传情
- “你好 中国”国家旅游形象亮相2023日本国际旅博会
- 日本国土交通省认定东京羽田机场飞机相撞事故为航空事故
- 重庆两路果园港综保区将打造口岸型综合生物医药产业园
- 药食同源商品首次从中越边境河口口岸入境
- 新疆巴克图口岸恢复常态化人员流动
- 重庆警方破获经济犯罪案件481起 挽回经济损失4.17亿元
- 遇见福建:培田古村落闹春耕以农促旅
- 货比三家,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客户用豆包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