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银行破产 美不负责任货币政策再酿危机
□ 王一同
近日,美国金融当局没收了加州陷入困境的第一共和银行,并将其出售给摩根大通,希望能够结束这场令金融体系震惊的长达两个月的银行业危机。第一共和银行成为两个月内倒闭的第三家美国银行。稍早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分别公布了针对此前两家银行破产的调查报告,报告揭示区域性银行危机早有祸根。
第三家银行倒闭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5月1日宣布关闭第一共和银行,由银行业监管机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后者为寻找买家接手这家濒临破产的银行资产,4月底紧急组织竞拍,并赶在美国股市5月1日开盘前宣布决定:由注册地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摩根大通银行收购第一共和银行全部储蓄存款和剩余资产。
随着对美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忧虑蔓延,大量储户恐慌性提款,第一共和银行也受到这波挤兑潮影响。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共和银行储户该季度提走逾1000亿美元存款,其股价随之暴跌。3月中旬,标普全球评级公司将第一共和银行的信用评级进一步下调至“垃圾级”。
据悉,截至4月28日,第一共和银行市值跌至5.57亿美元的历史新低,仅为2021年11月峰值400亿美元的七十分之一不到。
第一共和银行是继硅谷银行、签名银行之后,两个月来因资金链断裂而被关闭、接管的第三家美国区域性银行。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资料,截至去年底,第一共和银行资产规模在美国商业银行中排名第14位,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则分别排在第16位、第29位。
另据外媒报道,第一共和银行3月底资产总额为2330亿美元。若不计雷曼兄弟等投资银行,第一共和银行将是继2008年华盛顿互惠破产后,美国史上第二大倒闭银行。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在当地时间5月1日早间宣布,摩根大通将悉数接手第一共和银行总计1039亿美元的存款,并收购其2291亿美元资产中的大部分。
作为该协议的一部分,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将与摩根大通分担第一共和银行贷款的损失,估计这笔交易将给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存款保险基金造成130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财政部发言人说,乐见第一共和银行在对储蓄保险基金耗费最少且保护了所有储户的状况下解决问题。该部认为,美国的银行体系仍然健全且具有弹性。
报告揭监管不利
作为美国两大商业银行监管机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与联邦储备委员会4月28日分别发布调查报告,揭示区域性银行危机早有祸根:除了银行自身管理不善,还有几个深层次原因,包括美国近年在立法上放松对中小银行监管、宽松货币政策导致银行资产规模膨胀过快而积累风险、监管机构核查人手不足等。
在美国,不少储户仍担心这波震荡会影响到个人存款的安全。先前为了稳住市场,防止出现更大的挤兑潮,联邦储蓄保险公司额外承诺为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所有储户存款提供担保,超出正常情况下每家银行每个同类别账户存款保险金不超过25万美元的官方标准。
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美国银行提供保险金,负责提高和保持公众对美国财政机构的信心,主要职责包括定期核查美国数千家不属于联邦储备系统的商业储蓄银行以确认其运营合乎法规、清算破产银行资产等。
美联储负责监管金融事务的副主席迈克尔·巴尔在报告中表示,硅谷银行关闭原因是“教科书式”的管理不善,银行管理层未能管理利率和流动性风险,董事会未能监管管理层并让其负起责任,美联储的监管人员则未能采取足够有力的行动。
巴尔指出,对硅谷银行的监管标准太低,监管无力,美联储也没有考虑硅谷银行关停造成的系统性后果。
报告指出,美联储根据前总统特朗普时期通过并实施的相关法案放松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并提出强化监管框架,但这些举措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
为避免2008年金融危机再现,美国在2010年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法》。但受党派利益和中小银行游说等影响,在2018年新立法放松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要求。
美联储报告还指出,受益于异常低利率带来风险资本和科技板块存款的快速增加,硅谷银行资产规模从2019年的710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2110亿美元。
报告显示,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资产规模近几年快速膨胀。随着利率在2022年走高,这两家银行遭遇存款流出。
这两家银行正是在美国货币政策极度宽松阶段快速扩张并累积了风险,而美联储快速收紧货币政策导致风险暴露和损失出现,并最终在这一不负责任货币政策调整中倒下。
美联储再加息
当地时间5月3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即上升0.25%。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终结了维持四年的零利率时代,开启加息通道,并且在超过一年时间内连续加息,此次加息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5%至5.25%的区间,为2007年以来的新高。
舆论认为,继续激进加息或为陷入危机的美国银行业火上浇油,让美国离衰退更近一步。
此前,业内人士普遍预计美联储将连续第十次加息,而这很可能将是本轮美联储紧缩周期落下的最后一枚加息“棋子”。
“这可能是一场尤为关键的会议。”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蒂亚尼·斯沃克表示,“在这场马拉松比赛中,我们正接近美联储最艰难的最后一英里——对加息的强烈抵制将加剧,这是美联储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
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一直在上调政策利率,仅在一年内就将联邦基金利率从接近零的水平上调至 4.75%至5%的区间。
美国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通胀指标正加速上升。第一季度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上涨4.2%,高于预期值3.7%,创一年来最大涨幅。
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选择继续加息,将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第一,美联储继续加息一定会抑制经济,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进出口都会被抑制增长。美国经济可能会继续下行,压力会更大。第二,美国银行业的危机可能继续,会进一步引发系统性风险。第三,对于外汇储备不高、外债较高、产业结构单一的国家来说,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这些国家出现破产现象。
舆论认为,眼下摆在美国政府和监管部门面前的是个悖论,即继续加息可能加剧银行流动性危机,暂缓加息则无法有效抑制通胀。
有专家预计,美国经济很有可能在今年年中陷入衰退。
《纽约时报》指出,美联储用“软着陆”或“硬着陆”之类的委婉说法来回避经济衰退问题。实际上,美国经济在一年内出现放缓的可能性相当高,美联储期待的“软着陆”难以实现。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糖尿病患者要关注营养均衡(名医讲堂)
- 别让一氧化碳中毒成“季节性伤害”
- 江西累计制发社会保障卡4794万张 基本实现全省“人手一卡”
- 首届中国—东盟千校携手大会举行 千校校长“携手黔行”活动正式启动
- 第十六届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年会顺利召开
- 卡游动漫与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开启系列公益合作
- 陕西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西安辖区所有收费站入口封闭
- 越南副总理:推动东盟和中国铁路互联互通
- 对财务造假还得立体追责
-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路径明确
- 多地年夜饭预订火爆!今年你准备在哪吃?
- 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主场活动在四川成都举行
- 刘添祺《GOODBYE》全国巡演压轴站登北京 “告别”母题令人动容
- 哈萨克斯坦首都近郊发生火灾
- 泽连斯基访欧洲获军事“大礼包” 英国送上数百无人机
- 旅游平台:新春旅游市场升温 外国游客扎堆来华过年
- 11月多部影片绽放大银幕 《长津湖》幕后纪录片值得期待
-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达2.49亿人
- 理性看待汽车出口全球第一
- 报告:2022年亚太区酒店投资总额将超107亿美元
- 热门推荐
-
- 【新闻随笔】写好春节民生答卷
- FAST明年将验收 10万年薪为何吸引不来科研人员?
- 萨尔瓦多驻华大使:向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取经”
- 植物“活化石”苏铁蕨孢子人工繁育成功
- 首次胜利!美媒:黑利赢得华盛顿特区共和党初选
- 欧盟:将提供100亿欧元援助中东欧受洪灾影响国家
- 德勤:港交所今年有望位列全球IPO市场“四强”
- 剧版《三体》取得发行许可证
- 小语种跨境直播助推国货“出海”东南亚
- 上海机场多措并举为第七届进博会保驾护航
- 钟南山等专家学者齐聚首届广东省呼吸与健康科普公益大会
- 今日入伏丨平安顺意,夏日安康
- 叶盛吉文书捐赠仪式暨纪念叶盛吉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 大IP翻拍,《三体》做对了什么?
- 北京今日“晴”歌继续高唱 明日傍晚到夜间或有雷雨光顾
- 世界心脏日:警惕!这些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 丰收“新”盛景 | 麦浪滚滚 喜获丰收
- 探访雄安地标中国中化大厦 设计理念出自白洋淀“金芦苇”
- 谭久彬院士:构建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必然选择
- 阿里巴巴:网传裁员为谣言 今年预估新招1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