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明年将验收 10万年薪为何吸引不来科研人员?
明年上半年,FAST将接受国家验收。届时,全天候的观测节奏,将使得现有的驻地人员“捉襟见肘”。为此,FAST面向全国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才招聘。10月28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副经理兼办公室主任张蜀新表示,希望新一轮招聘能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因为此前的招聘情况并不理想,10万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
核心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目前,FAST已确定于明年上半年接受国家验收,涉及工艺、设备、档案等六大项目。一旦通过验收,FAST将正式对外开放,全中国的科学家都可以共享使用。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总工程师、研究员姜鹏说,经过两年的紧张调试,FAST的数项指标超过预期,截至目前已发现了53颗脉冲星、60颗优质候选体。从调试进展来看,FAST在灵敏度、系统噪音、指向精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已经达到了国家验收标准。
按照姜鹏的说法,调试后的FAST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灵敏射电望远镜,它“耳聪目明”,可以帮助人类了解更遥远、更早期的宇宙。
不过,目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姜鹏透露,科研人员正在研发现场设备的电磁屏蔽技术,以改善FAST周边的电磁环境,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此外,科研人员也在设法提升FAST的全天候能力,增加有效观测时长。
那么,FAST下一步的观测目标是什么?姜鹏表示,FAST谱线终端调试已经完成,随时可以开展中性氢的观测。届时,所取得的科学成果,将帮助人类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了解宇宙的历史。
10万年薪为何吸引不来科研人员
FAST正式投用后,将启动24小时观测,科研人员需三班倒轮流值班,而现有的驻地人员只有20多名,人手上“捉襟见肘”。为此,FAST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才招聘。
招聘启事显示,FAST此次共招聘24人,涉及数据处理、数据中心运营和通信维护等岗位,要求科研人才能够长期在FAST现场工作、英文水平良好,有部分岗位还要求能够胜任夜班工作。
张蜀新表示,此次招聘为聘用制,但在工作相应年限后,表现优秀者可入编。至于薪酬,工资加驻地补贴,每年可以达到10万左右。
张蜀新说,希望这一轮招聘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前,FAST公开招聘过一轮,但只招到半数科研人才,与预期相去甚远。“来的人不多,选择面窄。”
为什么10万年薪招不到人?张蜀新分析,除了宣传不到位外,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驻地偏僻、条件艰苦,一般情况下,科研人员驻地半个月后才能回趟家,会和家人长期分居两地,而且FAST验收后,工作不像建设期和调试期那么有挑战性,可能会比较枯燥。
也有科研人员分析,FAST的驻地工作,在年轻人看来可能更像坐“冷板凳”,短期内也难以出大的科研成果,毕竟人各有志,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更希望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对此,张蜀新表示难以赞同,他说,科研上要出成果,没有一定的沉淀是不可能的,搞科研不能急功近利。
驻地工作并非“与世隔绝”
由于附近的通信基站已被悉数关闭,他们只能借助固定电话和外界联系。手机不能带,手环不能打开,没有微波炉,数码照相机和无线网络也不能随便使用,就连看似无害的电吹风之类,也因为会发出射频干扰而受限。
在媒体的描述中,FAST驻地人员过的更像深山隐居的生活。
张蜀新解释说,事实上,这可能是外界的误解。在FAST驻地工作,虽然生活节奏比较慢,也远离一切电子产品,但驻地人员并没有与外面的生活脱轨,完全可以通过台式电脑及时获取外界信息,况且,国家天文台一直在努力为驻地人员创造一切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星级酒店般的住宿环境、花园式的办公场所,满目郁郁葱葱。走进FAST驻地,宛若走进一个都市后花园,心会随着周围的环境,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更为主要的是,在这里,生活了一群活跃在国内外天文科研界的追梦人。
“感官安宁,万籁无声,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已故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描述了科研人员追逐的脚步。
在大窝凼的这些年,作为“FAST首席摄影师”的张蜀新,几乎走遍了附近的每个山头和FAST的每一个角落。不管是农民工,还是科研人员,张蜀新差不多能准确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在他的带领下,很多人在毕业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成长为工程师。
博士毕业后,原本搞结构力学的姜鹏,一头扎进贵州的深山里,从一个天文学“门外汉”,变成了同事眼中最懂FAST的人。
若干年后,一批世界级的科研成果或许将从FAST诞生,而目前,FAST最需要的,是一个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你。
通讯员 何 春 本报记者 何星辉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内世遗 哪些更适合游玩
- 国务院: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
- 俄罗斯计划改革防空部队 加强芬兰边界防御
-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专家谈如何融合传统与现代
- 河南拼经济:今年以来项目建设超5700个
- 275天环球邮轮泊天津 近2000名各国游客开启京津游
-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还需补上哪些短板?
- 外媒: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后,加沙一家庭被迫搬迁14次
- 一项人事任命在欧盟引发轩然大波
- 2024全国科普日9月15日至25日举办 港澳将开展近40项重点科普活动
- 【一线调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海:幸福的“小烦恼”
- 山西太原直飞莫斯科旅游包机首航
- 上海警方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102人被查处
- 九九重阳敬老情 尊老爱老就在生活点滴
- 【民生调查局】“不是理发店去不起,而是快剪店更有性价比”
- 广东潮州获授“世界工夫茶文化之乡”称号
- 中新网评:网络正能量,让中国故事被全球听到
- 品牌为媒 “浙南油库”青田唱响油茶产业共富谣
- 年终盘点:一字述一年,各国选出的年度字词有哪些?
- 山西首列国产燃油汽车中欧班列启程
- 热门推荐
-
- 业界人士“中国盐湖城”评“镁”:优势将更突出,消费处成长期
- 吉林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推进冰雪合作
- 10月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明显收窄
- 昌九高铁昌北机场站站台层主体结构完工
- 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
- 海评面:外媒关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 5月27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上周五下降0.71个点
- @滑雪新手 第一次滑雪这些准备要做好
- 《只此青绿》后再推新作,中国传统文化IP“瞄准”年轻人
- 当广州遇见阿克苏——2024年读懂中国会议的双城文化交响曲
- “星辰”旅游城市联盟在贵州成立 五城联动推动旅游发展
- 2024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揭幕 专家学者探讨改善代谢综合征
- (新春走基层)浙南山区的春运护航者:坚守十三载 用温情点亮归途
- 湖南江永打好寒潮“防御战” 护好产业“致富苗”
- 4月24日夜间起广西多地有暴雨和强对流天气
- 甘肃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城市街道全覆盖:让“养老”变“享老”
- 普京向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提交自我提名总统选举候选人材料
- 学生作业玩“梗”让老师无奈 “雅言”岂不更美?
- 构筑“人工智能+”新增长极
- 湘潭大学举办首届青年文化交流节 发布十大“青年友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