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声音传向全球,中国展现自信国际形象丨两会·世界观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中国新任外交部长秦刚在两会记者会的“首秀”,吸引了世界目光。多家境外媒体关注中国外交政策接下来的走向,还有媒体指出,中国越来越自信,不惧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更多地发挥作用。
中国新外长两会首秀,
风格形象引发关注
新加坡《联合早报》注意到,秦刚在记者会上,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约1小时50分钟的记者会上,有14道现场提问,问题聚焦中美关系、乌克兰危机、“一带一路”等热点议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介绍称,中国新任外交部长秦刚曾任中国驻美大使,驻外期间,他以谨慎和睿智的外交官形象,树立了声誉。
英国《卫报》关注到,7日,在2023年中国全国两会期间,秦刚作为新任外交部长,首次在媒体前露面。他概述了中国未来几年的外交政策议程,对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等大国关系发表了看法。
新加坡《海峡时报》认为,秦刚成功地树立了一个温和的公众形象。任命他为新任外交部长,可能预示着中国即将开启更温和的外交风格。
肯尼亚广播公司(KBC)称,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的外交官,秦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当前复杂、不稳定的国际形势下,秦刚指出,中国的声音应该被国际社会听到。
视频:秦刚回应外交热点问题 信息量很大!来源:中国新闻网
透露中国外交政策走向,
热点议题引发聚焦
CNN指出,在两会这场记者会上,秦刚为中国外交接下来的政策走向,做出了定调。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以超长篇幅展示了秦刚在记者会上的发言,对多项热点议题进行了完整记录。该媒体重点关注中俄关系,援引秦刚的话称,“中俄携手,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有了动力,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就有了保障。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
多家外媒还关注到秦刚做出“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的表述。
秦刚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俄罗斯《消息报》此前援引俄专家弗拉基米尔·波尔加科夫的话指出,北京的立场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美国正在借台湾问题进行各种挑衅、制造各种谣言。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也援引了秦刚有关台湾问题的表述,并注意到他谈及中美关系时表示,希望两国能够找到“正确的相处方式”。
新加坡《海峡时报》称,秦刚在记者会上谈到美国人民时态度温和,将他们与美国领导人和政治家区别开来。他提到自己在美国遇到的一名港口工人、农民和一名学生时说:“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热情、友善、淳朴,都追求幸福生活、美好世界。”
秦刚说:“每当我想起他们,我就想,决定中美关系的,应该是两国的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而不是美国的国内政治和歇斯底里的新麦卡锡主义。”
此外,法新社、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都援引了秦刚对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热点话题的发言,展开报道。
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中国展现大国自信
巴基斯坦《每日时报》关注到,秦刚在记者会上,提到“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重要启示”。该媒体援引秦刚的话,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即“独立自主、人民至上、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团结奋斗”。
津巴布韦《先驱报》报道称,秦刚在记者会开始时提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费奥多尔·卢基亚诺夫在《今日俄罗斯》发文称,“中国的自信心正在增长”,“一个新的时代或许已来临,中国的表现展示出其不惧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而中国的作用“将对世界带来改变”。
香港《南华早报》称,中国早就意识到稳定与和平周边环境的重要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已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南华早报》评论道,中国的外交政策似乎已见成效。中国在柬埔寨、老挝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度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考核结果出炉
- 中国物流业多举措降本增效
- 报告:二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需求持续恢复
- 机遇中国 多彩世界|“这是我向往的生活”! 外国驻华使节与专家走进花茂村,点赞乡村新风貌
- 刘天池:治愈是我给戏剧的定义
- 3岁以下婴幼儿如何做好防护?这些要点家长们务必注意!
- 探访森林“隐身人”的世界:守住心底的一抹绿
- 2024“环球品牌瞭望”中国市场ESG品牌创新十大案例发布
- 牙龈突然肿痛 喝胡椒鸡蛋水能救急?
- 山西援吉布提“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第三批医疗队凯旋
- 江西新余“1·24”特大火灾事故救援救治工作加紧进行
- 长沙市民踏秋偏爱徒步和骑行,户外运动带动城市新消费
- 西湖大学新增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工智能两个本科专业
- 国家统计局:下阶段经济运行仍会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 俄音乐会恐袭亲历者回忆惊魂时刻
- 时评:淄博烧烤与其说“凉”,不如说是回归常态
- 科幻场景照进现实 未来产业发力链博会
- 集中整治寄递安全隐患
- 老中青三代扛起“华夏绝艺” 福建建瓯挑幡传承三百余年
- 美政府欲为监控法案“续命”:招致公众反对、议员声讨
- 热门推荐
-
- 山西安泽山火南北线明火已灭 各方力量正扑打东西火线
- 【工事工评】新年三愿:亲友健康、单位发展、环境更美
- 《我爱北京》2025全球征稿活动报名开启
-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提示书
- 职业教育平台“天天学农”获C+轮融资
- 中医针灸为何能够“针”服全球?
- 首列“中老泰”全铁快速农产品专列运抵成都国际铁路港
- (寻味中华 | 文博)展七米漕运图卷 览千年运河胜景
- 湖南祁阳医疗资源下沉群众更有“医靠”
- 秦文琛协奏曲音乐会 开启2023年北京现代音乐节
- “95后”阿尔及利亚姑娘在中国:架起非中旅游之桥
- “击中目标!” 胡塞武装:使用导弹袭击以色列红海城市
- 菜市场“代炒”,期待炒出烟火气的新活力
- 重庆公积金新政:可提取支付购房首付 延长贷款期限
- 《独行月球》北京首映 “沈马”组合时隔7年再合作剧情长片
- 不止变胖久坐带来的“内伤”了解下
- 广州5G超高清科创中心推进 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
- 广西上思留得青山 成珍稀野生动植物天然家园
- 带伞!北京今日闷热感持续 西部北部等地将有雷阵雨来“扰”
- 2024“环球品牌瞭望”中国市场ESG品牌创新十大案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