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要去看医生吗?
“学习困难”要去看医生吗?
医生建议,首先要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其次,要做情绪稳定的父母,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近年来,全国各个地方的“学习困难”门诊热度居高不下、一号难求,不少家长抱着看了门诊孩子就能提高成绩的心态来,甚至还有家长希望可以借医生来“管教”孩子。
“几十分钟过去了,写作业都写不出几个字,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从测评和检查结果看,孩子应该属于抽动症,导致他注意力集中不了。回去吃一个月药,看后续情况再调整治疗方案。”当记者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学习困难”门诊时,一位从外地来京的家长,正坐在该院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崔永华的诊室里,候诊区则坐满了等待检查诊断的家长。
在崔永华看来,“学习困难”若不及时干预,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进而也会影响其进入社会后的职业发展。
不要一味指责和批评孩子
“刚开学时,不少孩子容易对学习生活不太适应。”崔永华表示,新学期开学,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甚至还会出现诸如头疼、恶心、发烧等生理上的症状。“这些躯体症状我们又找不出明确的躯体方面的原因,这些都是心理焦虑的一些躯体化表现。”
在他看来,开学出现这些情况很正常,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失落”。很多孩子刚放假时心态上“放飞”自我,开学以后觉得假期好景不长,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二是“担心”,担心学习跟不上,担心课业增加、难度增大,担心新的人际关系不能适应,当然有的孩子也担心手机电脑可能被收回去。“大多数孩子都是能恢复的。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太适应的情况时,家长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而要学会去解读孩子心理行为背后的密码,努力找一个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崔永华说。
温州中通实验中学资深教师陈强表示,家长不应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应转向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和小学的学习难度有较大差异,学生在刚开学时可能较难适应新的学习节奏,家长不能因一两次的成绩就对孩子丧失了信心,务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在其沮丧和受挫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短期的成绩差不是评判依据
2021年,北京儿童医院成为首批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的医院之一,门诊设立在该院精神科,该科室还下设抽动障碍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门诊、孤独多动抽动专业门诊、青春期心理门诊等多个亚专业,这些门诊都可以帮助孩子诊断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崔永华介绍,有的家长对精神疾病有顾虑偏见,不愿给孩子挂精神科,开设“学习困难”门诊也有助于消除家长这类顾虑,还能给儿童提供更加综合完善的检查与治疗方案,便于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学习困难不是一个疾病的诊断,学习困难是一组疾病导致的结果。”崔永华告诉记者,短期的学习成绩差并不能作为学习困难的评判依据,当一个学龄期儿童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远远不匹配时,才考虑会有学习困难的可能。“如果这种情况长时间存在,家长就应警惕。”在“学习困难”门诊,好多家长带着刚刚上学的孩子来看诊。医生表示,刚上学的孩子,学习困难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环境的适应困难,比如在学校好动、在课堂上随便离开座位、不听老师指令、招惹别的同学等。
据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周新林介绍,学习困难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界定是持续性的学习成绩不好,狭义的界定这是神经发育障碍。
“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儿童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存在问题,都会导致学习困难。”周新林指出,造成“学习困难”的各种精神心理类疾病,包括学习技能障碍(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方面的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抽动障碍(抽动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等病症。
“针对学习困难的治疗,有的比较理想、有的需要长时间干预,而有的则没有那么大效果,这和儿童导致学习困难的病因是有关系的。”崔永华告诉记者,相对而言,孤独症谱系障碍导致的学习困难,治疗效果则可能不乐观。
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有的家长期盼看完学习门诊后,孩子能逆袭成为“学霸”,崔永华则直言这是极端情况很少出现。“我们要做的是找准病因,自然孩子会有进步,至于能否成为学霸,那就要看个体情况了,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他的努力相匹配就好。”
作为学习困难干预师,心辅予成学习能力提升中心的李旭光和同事发现,孩子的问题往往与家庭有很大关系,而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又会加剧家庭存在的问题。每次做完学生的综合测评后,他们会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
在李旭光看来,与家长保持充分沟通,既能综合判定孩子的情况,也能及时调整干预训练的安排,而且孩子有问题,压力最大的还是家长,同时也是给家长诉说释放的机会。“孩子成长发展很快,出现问题很正常。碰见问题尽量还是求助专业的人或者机构解决问题,回避解决不了问题。同时,家长也要努力保持正常的社交生活和心理状态,家长的心理健康对于孩子的成长也非常重要。”
“我也曾见过研究生不会背乘法口诀的,所以面对学习困难儿童,家长首先要从了解孩子开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他的能力,寻找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给孩子。”周新林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家长一定要针对每一个孩子,设计他的发展目标,进而为孩子寻找到适合他的赛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当面对焦虑、沮丧又担忧的家长时,崔永华经常会给他们两点建议,首先就是要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其次,要做情绪稳定的父母,情绪平和地对待孩子发生的一切,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本报记者 王羡茹 曹玥 贺少成
《工人日报》(2024年10月12日 03版)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图灵奖得主:中国可以在人工智能道路取得领先地位
- 外媒: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遭武装人员袭击 枪声阵阵
- 中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既然没有先例,那就创造先例
- 中越边境八县民众广西大联欢
- 国家铁路局发布《2022年铁道统计公报》
- 福建三明优化“河长制” 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 全球海拔最高的特高压输电铁塔在四川巴塘组立完成
- 2024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
- 音乐剧《爱情神话》在上海首演 “名场面”再现城市烟火气
- 近200支团队参与首届中国合唱大会暨2023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
- 重庆医科大学试点运行高校内控数字化协同平台
- 中国电动自行车保持增长态势
- 全国最具规模全地形运动公园落地广州从化
- 广西南宁市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200例
- 空调上岗前 别忘先给它清清肺
-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西安探索知识产权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
- 广西德天瀑布景区旅游体验项目发生故障 致1死60伤
- 云南拟遴选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2%作为骨干教师培养
- 欧洲头条丨中国2023年经济数据发布 欧洲人发现了这个亮点
- 中国空天信息领域首个产业共同体、基金群在渝发起
- 热门推荐
-
- 业界代表讨论职业教育如何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
- 新疆如何打造跨境医疗服务新高地?
- 极寒天气该不该点外卖?让外卖骑手有保障有尊严才是最好的回馈
- 你真的会减盐吗?家庭必备减盐技巧,赶紧用起来
- 罗中立:《父亲》已是过去式 想追回传统让其永恒
- 天津市第九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启幕
- 2023年中国“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73%
- 家政服务上新,年轻从业者成主力军
- 新疆图木舒克:成群灰鹤栖息越冬 场面壮观
- 美国密西西比州6名前警察因对非洲裔施暴被判10至40年监禁
- 京津冀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布“两节”市场价格行为提示
- 以军袭击黎巴嫩民防中心致12死 世行称黎因冲突损失85亿美元
- 埃及前总理:中国倡议描绘美好未来,加油干吧!
- 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源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
- 加拿大西捷航空将关闭旗下廉价航空子公司
- 中新真探:跑步会让腿变粗?
- 从“顺商”故事里“寻味”顺德
- 专家学者共议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 做白日梦时 大脑里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