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 你所不知道的脑内秘密
有的老年人因头痛或头昏做了个脑CT检查,发现有腔隙性脑梗塞(简称腔梗),结果吓得不轻,以为自己患上了急性中风,会马上出现瘫痪、失语等症状。实际上这些情况是做脑部CT和核磁最容易“意外”发现的。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人一看到这样的结果,就自己吓自己,紧张得不得了。
腔隙性脑梗塞究竟是什么病?它和脑梗的区别又在哪里?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腔隙”不一定是腔隙脑梗塞
省城市民王女士最近去山西白求恩医院体检,拿到体检报告后,她看着影像报告单上的“腔隙性脑梗塞”几个字受到了不小的惊吓,以为自己患上了急性中风,会马上瘫痪、失语等。“我的身体一直都比较好,平时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所以这个检查结果可以说是让我措手不及。”王女士说。稍稍定神后,她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医院的神经内科门诊就诊。
“腔隙性脑梗塞在中老年人中其实是比较常见的。”山西白求恩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护士长王育宁介绍,有相关数据显示,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率相当高,占脑梗死的20%-30%。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因为硬化、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形成微小的空洞,即所谓的“腔隙”。需要注意的,是“腔隙”不一定等于腔隙性脑梗塞,例如老年人的脑小动脉硬化造成血管与脑组织之间的间隙扩大;间隙中液体成分较多,容易在核磁共振成像中表现为腔隙样的改变。这种所谓临床下的腔隙灶往往在做脑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时才被发现。
通常来讲,绝大多数腔隙性脑梗塞不会产生临床症状,它常发生在大脑的基底节、丘脑等部位,由于病变范围较小,往往不易察觉,直到MRI或CT检查时才被发现。
高血压等是危险因素
王育宁介绍,“腔隙性脑梗塞”的形成有众多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腔隙性脑梗塞的风险因素之一。”他说,这是因为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小血管壁,增加了血栓形成和血管疾病的风险。其次就是动脉硬化,它可能导致血管狭窄或完全闭塞,从而产生腔隙性脑梗塞。而糖尿病可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就将增加腔隙性脑梗塞的患病风险;高血脂(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可导致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并限制血液流动,从而导致腔隙性脑梗塞。
“还有吸烟和年龄因素。”王育宁说,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并使血管变得更加易于收缩。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变得脆弱,容易受到损伤。这都会增加腔隙性脑梗塞的风险。
发现“腔梗”不必太过紧张
“腔梗的发展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很多人是因为年龄大了的增龄性改变,并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王育宁表示,自己经常在门诊看到一些拿着CT或核磁共振片子的人紧张异常,就是因为检查报告上写着“腔隙”或“多发性腔隙”的字样。但实际上,完全没必要。
王育宁介绍,腔梗的病因不一定是小血管病变,大动脉病病变或心源性栓塞亦可导致“腔隙性”病灶;小血管病变也未必就是腔梗,也可导致面积较大的梗死。换句话说,虽然小动脉闭塞性脑梗塞多表现为“腔隙性”,但“腔隙性”梗死未必都是“小动脉闭塞性”。不过对于没有任何症状,经医生查体又是正常的人,应由医生结合片子作出具体分析,不要一概先入为主地认为就是脑梗塞。另一方面,即便是腔隙性脑梗塞,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没有造成严重危害,也不必要担心。“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以后定期的做健康体检就可以了。”
那腔隙性脑梗塞需要治疗吗?对此,王育宁表示,总体来讲,无临床症状的腔隙性脑梗塞无临床意义,无需给予相应治疗。但对于有症状的腔隙性脑梗塞病灶,必须积极治疗和干预,以免病情进展,治疗一般以控制原发病为主,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符合溶栓条件则须静脉溶栓治疗。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已形成的病灶,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可避免新的病灶形成。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腔隙性脑梗塞虽然症状较轻甚至无临床症状,但如果不加以控制,易致残甚至致死。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应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扩张脑血管的药物以及活血化瘀类药物等等,同时还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如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炎、肺气肿等,应积极治疗。
预防从生活方式入手
对腔隙性脑梗塞的预防,主要从生活方式上入手。“比如,有高血压的,要控制高血压;有糖尿病的,要确保良好的血糖控制;有高血脂的,要通过健康的饮食、合理的体重管理和药物治疗(如果需要)来控制血脂水平。”王育宁说。
另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采用均衡、多样化的饮食,坚持适度的体力活动等都有助于降低发生腔隙性脑梗塞的风险。“适度的体力活动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建议大家参与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王育宁说。同时,建议大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最后,王育宁强调,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降低腔隙性脑梗塞发作的风险。对于个人情况,还是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具体的预防建议和指导。(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江山如画|江山画中游,丝路情陇原梦
- 泰国国王正式批准佩通坦·钦那瓦出任总理
- 英国伦敦问山茶舍——“从艺术到茶”传播中国文化
- 近万名瑶胞“神州瑶都”湖南江华共庆瑶族盘王节
- 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主塔顺利封顶
- 中老铁路:凝聚发展共识 开辟两国合作新纪元
- 广州首次开展建筑数字技术专业职称评审 39人申请
- 江西已进入后汛期 预计未来五河及鄱阳湖呈稳定退水态势
- 拜登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告别演讲
- 国家外汇局:截至11月末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18亿美元
- 甘肃“追风逐日”承接产业“西北飞”
- “建行-万得投资级债券分析引擎”创新发布
- 伦敦“设计沪航计划”展览开幕
- 共话汉字之美 中马书法家在西安开展青少年交流活动
- 《天回医简》正式整理出版 或为失传扁鹊医书
- 南非全国性限电“卷土重来”
- 中国荔枝主产区减产 大量越南荔枝进口上市
- 贸促会报告:二季度超四成外企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
- 辽宁省为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金牌选手及专家团队颁奖提高技能人才荣誉感
- “95后”小伙接下浙江金华火腿传承创新“第三棒”
- 热门推荐
-
- 美国华侨饱受“绝症”困扰 浙江医生出手顺利治愈
- 桃李新苗少儿舞蹈展演系列活动在杭州启动
- 中国—东盟经济关系研讨会在穗举行
-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独角兽存续总量约占全球三成左右
- 关注海岸带文态空间(看·世界遗产)
- 惨绿少年、瘦羊博士…… 这些成语别望文生义
- 济郑高铁8日全线贯通运营
- 欧盟计划对俄罗斯实施第11轮制裁
- 朱民:2024年中国有望继续贡献30%的全球增长
- (身边的变化)陕西铁路餐车30载:从饭菜足量到舌尖上的高铁
- “古法新作”陕西文化艺术展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揭幕
- 沪人吃“长寿面”结伴过重阳
- 全球数字化风起云涌 中国如何把握潮流“脉动”?
- 非洲咖啡豆“邂逅”中国咖啡师 咖啡赛事助推中非经贸合作
- 前三季度全国空气和地表水质量总体改善
- 云南广西等地有较强降雨 川渝鄂湘等地高温天气持续
- 广西南宁等市今明两天有中雨 局地大雨到暴雨
- 重庆针对24个区县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成都计划到2027年累计淘汰老旧汽车30万辆
- 商务部回应美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