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第一大省的增产密码
央视网消息: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期,作为全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黑龙江正在推进水稻、玉米、大豆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抓好各项稳产增产措施落地见效。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这里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的遥感信息所,大家看到我身旁这幅图是科研团队对全省农作物的长势的卫星监测图。黑龙江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两亿多亩,要完成这么大面积的苗情监测,科研团队依托新技术和大数据有了全新的探索。
农业科学院遥感与信息研究所所长 郑妍妍:这张图是我们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作物的长势进行监测,我们在图中(把粮食长势)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颜色越深的位置,就证明它长势是越好。对于我们黑龙江省的水稻、玉米、大豆三大粮食作物来说,目前呈现的是从浅绿到深绿的生长的态势。
按照遥感所大数据中心的指引,记者来到了田间地头,对水稻、玉米、大豆三种主要粮油作物进行一一探访。黑龙江抚远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水稻喜开第一镰。今年,合作社种植了2万亩水稻,面积是2016年的4倍,每亩单产也提高了50斤。
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袁胜海:水稻从种到收实现了标准化、智能化,今年预计我们水稻亩产超过1200斤。
今年,我国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黑龙江加快建设国家粳稻口粮战略保障基地、玉米和大豆优质粮源生产基地。这几天,黑龙江鲜食玉米等早熟农作物抢先一步迎来丰收。在兰西县康荣镇荣岗村,随着玉米收割机的轰鸣声,一排排玉米被收进谷仓等待加工,秸秆也同时被粉碎还田。一台收割机每天能收60亩的鲜食玉米,大约15万穗。
绥化市兰西县康荣镇农民 陈洪生:一天拉十多趟,(玉米)实时采收,不能太老。
绥化市兰西县玉米种植基地负责人 关海涛:种的时候是按错期种的,收也按错期收,能保证(鲜食)玉米的口感。
建三江:为中国饭碗里装上更多优质粮
提起黑龙江的粮食生产,一定离不开建三江。建三江每年生产粮食140亿斤左右。手握北大荒核心基地的生产能力,建三江人也开始在科技增产提质上下功夫。
辽阔的三江平原稻浪滚滚。秦玉秋是建三江七星农场的种植户,这几年在稻米快要收获的时候,老秦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都要看看地块里的水分和水稻的根系情况。在老秦看来,这个时候保证根系发达,是产量提升的关键。
想让水稻丰产,就要抓好它的整个生育期,让温光水肥达到最优配合。在七星农场各类传感器的帮助下,秦玉秋家地块的信息被传送到“智慧大脑”。经过长期分析水稻各个生长阶段的株高、叶面积等相关数据后,就可以建立当地的水稻生长发育模型,为进一步精准进行高效施肥、植保灌溉等农事作业提供技术支撑。每个环节的精准,就会带来产量的提升。
今年,通过垦地融合项目的实施,北大荒的先进集成技术也在向普通农户的田块推广。其中,八五九农场就在抚远市海青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单环节托管作业面积突破22万亩次,实现了大豆平均亩单产增加100斤以上。
小玉米有大“内涵”
黑龙江省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全国首位,但你知道吗?供我们直接食用的玉米其实很少,几乎90%以上的产量都要经过精深加工应用于各个领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重新认识一下小玉米的“内涵”。
总台央视记者 魏雯雯:三春没有一秋忙,鲜食玉米抢先归仓。现在我们采收的就是最适宜食用的鲜食玉米,看看这颗粒饱满,鲜嫩多汁,看着就很有食欲。玉米作为粮食作物,首先得好吃,尤其是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升级,现在鲜食玉米的品种,总有一个能满足你个性化的需求。
总台央视记者 魏雯雯:那边一片忙碌,这边按兵不动,其实现在还没到玉米大面积收获的季节,玉米不仅是人们的口粮,它也是饲料之王、重要的工业原料。鲜食玉米主要是用来吃,它占种植面积很少一部分,就拿我所处的绥化地区来说,这里玉米种植面积1600万亩,其中鲜食玉米面积是100万亩左右,那剩下90%以上的玉米都是这样的普通玉米,它的玉米棒更大,淀粉含量更高,更适合做精深加工的原料。在黑龙江,玉米也是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最深最长的粮食作物,那一穗玉米,到底能变成什么样呢?
总台央视记者 魏雯雯:一厘米见方的玉米粒,其实蕴含大内涵,想要把它吃干榨净,大体分四步,首先玉米皮可以做成饲料、玉米胚芽做成玉米油、蛋白部分可以做成玉米蛋白粉,玉米最重要的就是提取淀粉。玉米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从淀粉开始延伸,变性淀粉就有上百种,继续向下延伸还可以把玉米淀粉做成玉米糖,我现在是在一家玉米精深加工企业,这里玉米糖的种类就有十多种,有液体、固体,有的用于食品、饮料、制药。赤藓糖醇是玉米加工糖的链条中比较中高端的产品了,虽然听着很陌生,但很多人都吃过它,它就是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零糖零卡的纯植物糖,4吨玉米能提炼出1吨的赤藓糖醇,相当于把玉米的价值提高了4倍。
玉米变形记,走的是一条“靠谱”之路,这个就是玉米加工的产业图谱,产品从传统的淀粉扩展到淀粉糖、醇类、氨基酸类等等,在黑龙江由玉米延伸来的主要产品达到40多种,像我手中的辅酶Q10,目前市场价是每吨250万元左右,它的产品附加值是玉米淀粉的七倍,科技赋能,让百变玉米含金量十足。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春见闻)青海藏族民众多元方式过年 祈愿新生活
- “双台风”将给福建带来风雨影响
- 万千气象看云南丨小徐的大型追星现场
- 美国佛州好莱坞海滩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 致9人受伤
- (走进中国乡村)广西壮族支系以黑为美 民俗游迎八方客
- 山东援塞医生:跨越国界奉献大爱 厚植中非深厚友谊
- 重庆青年民警王彦君专注案侦13年:练就细节捕捉的“火眼金睛”
- 福建漳州:服务退役军人“大篷车”装满崇敬进社区
- 一池清水道尽人间百态 京味儿话剧《清水堂》上演
- 克里姆林宫回应拜登退选:这是美国选民应当关心的事
- 美国多地遭遇龙卷风袭击 已造成至少18人死亡
- 巨型脱胎漆画《永恒中轴》亮相北京正阳门城楼
- 浙江大学发展“智能+”“机器人+” 促实验室成果转化
- 香港教大与清华大学签合作协议促学术交流
- 特朗普证实将通过宣布国家紧急状态调动美军驱逐非法移民
- 华人艺术家晨晓:用“中国好色彩”温暖孤独症儿童
- 中国驻俄大使:中方一直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采取实际行动
- 今年上半年三峡过闸货运量8148万吨 同比增加9%
- 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19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
- 文化中国行丨土楼:世界遗产也是“家”
- 热门推荐
-
- 首届链博会明日开幕 各项工作准备就绪
- 安徽省发布重污染天气省级橙色预警
- 关爱西部儿童 北京链家近1400家门店启动“冬衣捐赠季”
- 福建漳州海警查获一起涉嫌走私冻品案
- 昆仑山下“盐湖城”中草药种植再添“新成员”
-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发布今年首个橙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 外籍媒体人打卡内蒙古博物院 感受中华民族发展史
- 中国将在三年内为东盟培养1000名数字人才
- 江西本轮降雨集中期结束 仍需加强灾害易发区监测巡查
- 江苏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
- 天津市滨海新区与锡林郭勒盟签署能源合作协议 共推绿色发展
- 鼓励大学校园有序开放
- 第21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开幕
- “元游宁夏”项目已累计完成14个数字景区建设
- 四川雅安境内一油罐车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已致2死2伤
- 邀请小朋友进警营、捐款捐物 各地铁警关爱儿童情暖“六一”
- (新春走基层)沪上民众“寻龙”迎新春
- 松花江干流富锦段预计11日出现洪峰
- 公安部铁路公安局集中打击整治站车霸座 猥亵 强讨等行为
- 反向旅游,对县城是机遇也是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