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全地禁食减重?
通过节食争取“掉秤”,是不少人的减肥选择,其中一些人更试图通过禁食实现更好的减重效果。
禁食减肥安全吗?怎样做到科学禁食?哪些人适合禁食减肥?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医科学科带头人秦鉴教授做出了解答。
首先,秦鉴强调,他不主张大家过度减肥,18岁以下的青少年、70岁以上的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女性,酒精中毒、阿尔茨海默症、神经性厌食、精神分裂症等患者,以及BMI指数低于24.9的人群,均不建议采用禁食减肥法。
此外,能通过日常的饮食、运动来减肥的患者,也不应该用禁食方法干预体重。秦鉴说:“减重只是禁食的效果之一,我所倡导的无饥饿禁食疗法,是借助短期禁食,来调整严重肥胖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生活习惯,从而帮助患者实现身心健康。”
为严重肥胖患者设计禁食减肥方案,要结合他们的体检报告,明确是否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受损的情况,其次再根据病人的身高、体重情况,确定禁食的时长和药方。“比如身高180厘米、体重100千克的患者,体内能量充足,就可以安排一周的禁食时间。”秦鉴说。
这些患者的禁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缓冲期”,让患者从普通饮食变成完全禁食;第二阶段则是“禁食期”,把患者肠道清理干净后,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的药物,再喝减轻饥饿感的中药。
接着再进入“饮食恢复期”,“这个阶段一定谨慎,避免风险,食物从少到多、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软食,逐渐恢复健康的饮食。”秦鉴解释,胃是囊性器官,经过一段时间禁食后,患者的胃可以缩小到一个拳头大小的体积,消化、蠕动功能减弱。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饮食恢复不按照这个顺序进行,多吃可能导致胃胀痛、胃潴留,甚至诱发严重问题。
“对比用药物治疗肥胖的效果,在医院进行禁食疗法的减重速度很快,还可以让患者收获良好的饮食习惯,配合饮食认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样减下的重量更不易反弹。”秦鉴说。
对于禁食期产生的“饥饿感”,秦鉴认为,不用过度担心,患者的“耐饿”能力会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禁食的时间长度在患者可以承受的范围,而人体耐饥饿的能力也可以经过适当的饥饿锻炼来增强。
秦鉴强调,“无饥饿禁食疗法”并非人人适用。想要减重的患者,一定要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指导下,恰当地运用禁食疗法来减重,不能无限禁食。(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歌手争着守国门?别只想着蹭流量
- 最新研究: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造福耐药的肺癌患者
- (新春走基层)福建蕉城:老街换装归来 再聚人间烟火气
- 大风蓝色预警: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有8至10级阵风
- 江西南昌打造“绿色工厂” 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民调:多数美国人不赞成拜登政策 超半数支持起诉特朗普
- “十一”黄金周收官 机票价格创五年来同期最低
- 走进云南考古:探寻古滇文化发现之旅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认同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
- 海关总署: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缅甸鲜食菠萝进口
- 美国加州一法院突发爆炸致多人受伤 一名嫌犯被捕
- 2023年前5月苏州实际利用台资超6.8亿美元
- 专访土耳其驻华大使:看到中国西部发展潜力 期待深化两国关系
- 文化和旅游部:无疫情地区可不限制演出场所接待人数比例
- 专家学者共赴闽北绿色之约 探索生态资产转化
- 江西南康:滑翔伞高手云端竞技背后 小城崛起大产业
- 中国(山西)第21批援吉医疗队归国 在非工作获肯定
- 山西新增15个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品类 每件最高补贴2000元
- 河北燕郊爆燃事故造成7死27伤 现场救援基本结束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 热门推荐
-
- 云南德宏州芒市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福建将提升春节期间能源保障能力 全力做好向华东地区送电服务保障
- GE医疗上海“创中心”揭幕 “创新大脑”聚焦数字医疗
- 为博眼球、引流量凭空捏造“杀人案” 一网民被行政处罚
- 全国助残日:走出去,拥抱世界
- 2025黑珍珠餐厅指南发布 中外370家餐厅上榜
- 2023年各族青少年民族体育主题交流(北京)夏令营闭营
- 三亚施行“认房不认贷”住房套数认定新标准
- (新春走基层)甘肃当金山站孤独“坚守者”
- 9岁男孩反复发烧 “开学综合征”患儿扎堆就诊
- 经济学家梁小民带读者回望十大商帮 解析五百年兴衰成败之谜
- 西藏日喀则:科技改变生活,远程诊疗送到边关
- 中国人寿的ESG之路
- 山西25万人次警力助2400余场次大型文体活动安全“零事故”
- 赓续“莫高精神” 潜心为国护宝(连线评论员)
- 澳大利亚诗人马克·特雷尼克获青海湖诗歌节最高奖
- 春节假期加班费权益如何保障?
- 小满至,这一天的习俗你了解多少?
- 从ESG报告看央企担当:中国绿发争当低碳建筑产业链“链长”
- 陕西将在2023年春节期间组织开展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