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开局有力、起势良好 有望延续稳定增长势头
剪辑、摄像:人民网记者 何萌 魏青成
【观点摘要】
·今年我国外贸实现“开门红”是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基数效应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为我国全年外贸“质升量稳”打下了坚实基础,预计我国外贸有望延续稳定增长势头。
·外贸新动能活力不减、外贸潜力加快释放、外贸伙伴日趋多元是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三个特点,同时也是三大优势。
·未来,我国要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关键要走“以质取胜”之路,以“质升”促进“量稳”。
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进出口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国有企业进出口规模达到历史同期最高值……一季度,我国外贸交出亮眼“成绩单”,创出多个“首次”和“最高”。我国外贸如何实现“开门红”?“红”在哪里?
“总的来看,今年我国外贸实现‘开门红’是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基数效应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金瑞庭做客《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开局有力、起势良好,传递出中国经济的蓬勃热力、满满活力和强大实力。
三大因素促我国外贸实现量与质“双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01693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出口57378亿元,增长4.9%;进口44315亿元,增长5.0%。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3%。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在此背景下,一季度外贸取得“开门红”说明了什么?得益于哪些因素?金瑞庭表示,一季度外贸取得良好成绩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一系列外贸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这是我国外贸顺利实现“开门红”的主要因素。去年以来,我国在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等领域持续发力。在此基础上,我国外贸经营主体预期不断好转,信心持续增强,凝聚起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稳住了我国外贸基本盘。
二是国际市场需求出现了明显改善,这是我国外贸顺利实现“开门红”的客观因素。今年一季度,全球经济稳中有升,整体恢复情况显著好于去年四季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值为49.6%,明显好于去年四季度47.9%的平均水平。过去一段时间国际市场需求的回暖,有力支撑了我国外贸增长。
三是低基数效应客观存在。从出口来看,今年1-2月份出口环比增速高于历史均值约10个百分点以上,客观上拉高了一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增速。
“其中,坚强有力且务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是重要保障,国际市场需求的改善是关键支撑。”金瑞庭认为,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为我国全年外贸“质升量稳”打下了坚实基础,预计我国外贸有望延续稳定增长势头。
外贸“开门红”折射我国经济韧性和产品竞争力
当前,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更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金瑞庭表示,在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依然能够取得“开门红”的佳绩,至少能够说明以下两点:
一是反映了中国经济形势进一步回升向好。今年以来,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中国经济开局良好,生产稳中有升,需求持续恢复,先行指标和高频数据继续向好,特别是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在连续5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重返扩张区间。今年外贸取得“开门红”,也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
二是反映了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软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优势,能以成本优势对全球供需变化作出快速响应。近年来,虽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在发生深刻重构,但“中国制造”的地位依然稳固。我国外贸形势的持续向好,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产品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金瑞庭总结称,外贸新动能活力不减、外贸潜力加快释放、外贸伙伴日趋多元是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三个特点,同时也是三大优势。
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
经济全球化虽遭遇逆流,但仍在深入发展。面对当前外贸环境中存在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我国应如何有效应对?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过程中,我国又应如何把握机遇,进一步培育外贸新动能?
“未来,我国要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关键要走‘以质取胜’之路,以‘质升’促进‘量稳’。”金瑞庭表示,可将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锚定重点方向,向开放要活力。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大制度型开放测试力度,全面推动外贸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挥好高水平开放平台作用,积极扩大优质产品进口,打造世界共享大市场。
二是锚定重点领域,向改革要动力。围绕外贸企业融资、用工、成本等痛点堵点难点,研究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持续完善配套政策,加快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帮助外贸企业解决标准、渠道等问题。推动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支持承接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深度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不断增强国际竞争优势。
三是锚定重点市场,向合作要效力。通过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等重大举措,不断做大我国外贸“朋友圈”。继续办好广交会、进博会、消博会等展会,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多机会。继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积极妥善应对部分国家滥用出口管制等歧视性行为。
“展望2024年,中国开放的大门将会越来越大,中国开放的开放范围将会越来越宽,中国开放的开放水平将会越来越高。”金瑞庭表示,新的市场需求、新的投资机会、新的合作项目将会持续、大量涌现,中国不仅将为包括外贸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而且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强大动力。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舌“毒”,不如理明
- 山清水秀生态美 广西以最美画卷抒写绿色发展答案
- 2023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33.7万吨 比2022年增加21.5万吨
- 宅家期间仍睡不好 1.5亿国人需睡眠医疗干预
- 西藏定日县茶江村学生卫生防疫志愿者助力灾后健康宣教
- 美国SpaceX“星舰飞船”第三次试射 目前已发射升空
- 滑雪场里的“显眼包”,这样运动少受伤
- 【2024打卡中国】“中国制造”破浪出海 中埃情侣博主讲述徐工“外”传
- 中国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投放流动性 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
- 被困冰下冬泳者遗体被捞上岸 业内:人在冰层下危险性极高
- 滞留太空的两名美国宇航员返程日期再推迟
- 去年中国黄金消费量超千吨 同比增长8.78%
- 海南打造国际健康食品港 拉美肉类进口量激增
- 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3.8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 新政出炉后的深圳楼市:售楼处通宵卖房,中介门店二手房单日成交量创近三年新高
- 男子凌晨驾车撞伤3人逃逸 漳州警方:肇事司机已被控制
- 河北省邢台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 “数”看75载现代农业普新篇
- 制作人陈珀:香港流行乐是不可取代的
- “6·18”年中大促:多平台直播带货主播撞上“隐形墙”
- 热门推荐
-
- 福建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福建非遗展演展示活动
- 美财长就债务违约发警告:美国将面临经济和金融灾难!
- 如何健康“追星”? 专家这么说
- “夜校经济”日益兴起 “Z世代”悦己式“充电”渐热
- 北京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670分 体育与健康科目分值50分
- 彰显国企担当 国药太极用实际行动筑牢“保供”防线
- 日本地震灾区持续停水 避难所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 “艺苑撷英——2023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启幕
- 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丙酸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
- 两部门:推动大企业加强计量引领带动,促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 多措并举推进煤炭保供 山西阳泉日均外运量超6万吨
- 戈壁滩上长出“向日葵” 这里的光热发电有点炫
- 进一步加强央企董事会建设
- 运输结构调整暨多式联运发展现场推进会在广西钦州召开
- 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家联袂献上龙“乐”新春专场音乐会
-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布三大考古新成果
- 惊险!土耳其战机飞行途中油箱掉落 砸中地面汽车
- 强信心 促发展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 美媒:被问现年80岁拜登能否完成第二总统任期,白宫发言人模糊回应
- 报告析中国城市发展新趋势:北上深广引领 新兴城市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