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就医”明明更方便,为何有人不愿用?
本报讯 (记者刘友婷)诊间“零付费”、诊后“一次付”!近日,记者获悉,深圳南山在区属医院及社康试点推行“先诊治、后缴费”的“信用+就医”智慧医疗便捷服务模式一年来,使用数量从每月320人次增长到每月900人次左右。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由于多种原因,不愿使用“信用就医”。
“当天看诊,医生开完单子,就能去拿药,无需排队缴费,节省了不少时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就诊缴费时了解到“信用就医”,市民陈先生就直接签约了。但是,记者了解到,仍有部分市民对“信用就医”的支付方式了解不足,就诊时订单结算自费部分自动通过“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导致市民误认为就诊全为医保支付,忽略自费部分已使用“信用就医”进行垫付,后续收到系统提醒才进行还款。
此外,也有市民对“信用支付”方式无法接受。在其他省市,有网友曾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次体验:“工作人员拿我的手机办理‘信用就医’时,申请了一张信用卡,我想删除,却被告知信用卡已办理了,最后投诉到银行才注销掉。”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也有一些难点需要破解。深圳南山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广“信用就医”最大的障碍是老人不会熟练使用小程序,存在注册签约难问题;也有部分用户担心还款时,会多扣自己的钱。
记者了解到,为顺利推行“信用就医”,南山区创新使用了“银行垫付、国企担保”模式。据南山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介绍,该区引入国有银行进行诊间诊金垫付,为试点医院及区医疗集团授信额度,同时由区属国企为市民提供“零费率”担保服务。在此模式下,市民免开卡,医院不挂账,实现可落地性强、对用户友好、便于推广的支付模式。
“对医生而言,‘信用就医’减少了我们的解释工作,缩短了看诊时间,提高了看诊效率。”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信息科工程师杨辉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只是不同人群接受程度不同,需要通过长期的引导来改变以往的支付习惯。
杨辉建议,增加医院员工对“信用就医”功能的了解。加强院内患者的推广工作,提高市民对“信用就医”的接受程度。此外,制定出对当前系统流程修改影响最小的方案,方便用户接受使用。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家级罕见病大数据中心在贵州启用
- 数字转型成广西县域关注焦点 大数据模型将赋能大健康产业
- 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促科技项目转化落地 带动社会投资超万亿元
- 福建泉州:传承弘扬“海丝”精神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 CAR-T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抗癌新方法?
- 宁夏10部门联合推进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 江西吉安乡贤义务剪发17载 聚新乡贤力量助发展
- 第136届广交会境外参展商较上届增长18%
- 白皮书:中国企业在汽车价值链中重要性正日益增加
- 安徽文旅切换“过年模式” 海内外游客沉浸式体验徽韵年味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崇仁:“冬闲田”摇身变成“致富田”
- 上海春运首日返乡旅游交织忙
- 消费者出游意愿回暖:平台连夜上架度假产品,旅行社增加两倍客服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投运一年:枢纽功能渐显现
- 北京7月2日起启动2024年度职称申报工作
- 六部新片给观众带来光影盛宴 类型多元满足观众不同需求
- 联合国安理会就中东局势和巴以问题发表声明
- 福州市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为Ⅲ级
- 一条“线”的数字化生长(一线调研)
- 春节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 同比增34.3%
- 热门推荐
-
- 第48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落幕 资深选片人赞中国票房复苏
- 【加油,以梦想的名义】扬帆启航!直击2023浙江高考首日
- 富士康郑州工厂已累计生产智能手机超12亿部
- 当“罪错少年”被送进专门学校
- 体检报告应关注哪些内容?发现这些异常健康管理快跟上
- 和评理|美西方将人权问题武器化令人不齿
- 菲律宾西内格罗斯省发生4.8级地震
- 云南省一院实施全省首例高难度手术救治32岁难治性室速患者
- 7月经济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权威发布)
- 第110届全国糖酒会完美收官 首次开启“春糖节”模式
- 《河南创新发展报告》首次发布 郑洛新居排行榜前三
- 山西上半年外送电量超900亿千瓦时 同比增近两成
- 中印古都文明对话(北京-斋普尔)以学术互鉴深化两国人文交流
- 文艺评论全门类通识性读本《文艺评论概要》出版座谈会举办
- 90后成西安登山新主力
- 焦点访谈丨自动识别红灯、障碍物……看智能驾驶汽车有多“聪明”
- 山东烟台与香港在社区层面建立合作交流机制
- 假冒女幼师造谣,如何处罚?律师解读
- 归巢青年将新观念带回乡村 新婚俗正在成为新潮流
- 新西兰、澳大利亚进入来华旅游“免签朋友圈” 开放的中国迎来更多外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