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经济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权威发布)
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7月经济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权威发布)
生产需求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8月15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介绍了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消费延续恢复态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观察经济运行的需求侧,7月份,随着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消费延续恢复态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看消费态势,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比6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有所加快。7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增速比6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中,10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回升。
服务消费增长较快。1至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4.1个百分点。在暑期旅游旺季带动下,交通出行服务类、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消费增长较快。
新型消费不断拓展。从7月份数据看,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7%,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0.7%,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6.9%,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成为新趋势。
线上消费稳步提升。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推动下,1至7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7%,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5.6%,占比较上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看投资态势,1至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6%。
制造业投资挑大梁。1至7月制造业投资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7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2.2%,比上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走在前。1至7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4%,高于全部投资6.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7%和11.9%。
重大项目贡献大。1至7月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1个百分点。
设备更新成效显。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1至7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0%,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0.7%;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9%,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
观察外需,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5%,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进出口累计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货物进出口质升量增。
“总的来看,7月份市场需求继续恢复。但也要看到,一些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还在显现,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刘爱华说。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7月份,在宏观政策加力显效、新动能加快成长以及出口带动作用增强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0.35%。具体而言:
八成行业近六成产品实现增长。7月份,在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80.5%。在统计的59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54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是59.3%,接近六成。
装备制造业发挥“压舱石”作用。7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7.9%,接近五成。
制造业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从行业看,7月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高端装备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1%、13.1%、11.0%,增速分别比6月份加快8.8、2.1和6.8个百分点。从产品看,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达到84.7%、服务机器人增长41.6%、集成电路增长26.9%、工业机器人增长19.7%,都实现了两位数的较快增长。
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快速增长。7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7.8%,多晶硅产量同比增长27.3%、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39.6%。
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今年以来,虽然国际经贸环境错综复杂,但工业品出口增长有所加快。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4%,比上月加快2.6个百分点。在有出口的39个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出口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84.6%。其中,汽车行业出口交货值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化工行业也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企业预期保持乐观状态。7月份PMI中企业生产指数为50.1%,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1%,继续处于扩张区间。
有基础、有条件战胜发展和转型中的问题
展望下阶段,刘爱华表示,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显现,不同领域之间发展出现分化,还有高温、暴雨、洪涝等短期因素也对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的扰动。
“既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看到我国经济发展仍是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刘爱华说。
从生产端看,新动能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提质升级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和新优势。1至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同比分别提高0.6和0.9个百分点;虚拟现实设备、新能源汽车等智能绿色产品都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经济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有利于增强经济上行动力。
从需求端看,市场潜力、政策效力有望带动国内需求继续恢复。
“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连续3年超过1.2万美元,当前正处在消费潜力加快释放的时期。”刘爱华说,近期,各地区各部门加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不断围绕国潮新品、区域特色优化消费供给,亲子游、演出游、赛事游、影视游等新型融合式消费快速发展,成为带动消费增长的亮点。
下一步,随着《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逐步落地实施,加上中秋、国庆等假期到来,国内消费市场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投资方面,随着“两重”建设项目提速建设,短板领域、薄弱环节、新赛道新领域投资增势良好,投资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从政策端看,宏观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效应持续释放。
刘爱华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有利于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有利于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内生动能。
未来,随着重大政策落地见效,重大举措加快推进,专项债、超长期国债加快发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增强,将有助于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合力,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有利条件。
“总的来看,尽管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中国经济发展仍是有利条件占优,有基础、有条件战胜发展和转型中的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刘爱华说,当前,关键是要推动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把发展潜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心萍 制图:张丹峰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泛美卫生组织警告称美洲地区登革热病例数创历史新高
- 不负好春光 浙中“春日经济”活力十足
- 埃及贸易与工业部长:埃及1月贸易逆差显著缩小
- 巴西将每年11月9日定为“球王贝利日”
- 广州南站:“超级枢纽”地位日益突出
-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李松举行到任招待会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
- “云南民歌大家唱”走进普洱 情歌动人酒歌醉人
- 新中国成立75周年矿产勘查成就展开幕
- 离家23年 内蒙古警方助云南女子与亲人“云聚首”
- 在“浙”里,看光影“生金”的故事
- 旅非30余载 多哥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讲述中非友好交往的要义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大同:黄花产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 菲律宾首家中医学院举行首届毕业典礼
- 厦门机场通报“空载摆渡车撞航站楼”:无旅客受伤
- 濮存昕:迈入70岁后的进与退
- 第八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浙江富阳举行
- 山东电商物流企业提质增效 备战“双11”网购高峰
- 海南10月27日9时起面向全国发放5300万元旅游消费券
- 热门推荐
-
- 新疆呼图壁迎强降温 多措并举应对防范
- 国合署:将发挥好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
- 市场释放巨大“磁吸力” “到中国去”成为更多外企共识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 《财米油盐》|赏春经济升温,三个字助力文旅冲上“榜一”?
- 怎么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多地出招
- 天津博士后团队用技术“架桥” 让听障人士“被听见”
- 中国专家队列研究揭示普通话背景儿童DLD患病率为8.5%
- (身边的变化)江西高安早稻抢收忙 收割机成“主角”
- 一面“手机墙”帮一人抢票、犯罪团伙分工明确 揭开网络“黄牛”开挂秘笈
- 拼多多最新财报:抢占海外消费旺季,助力中国制造加速出海
- 全球首例新型CRISPR疗法效果显著 实验性碱基编辑技术“治愈”白血病女童
- 欧盟中国商会:对欧盟推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表示强烈不满
- 紧抓新能源车下乡机遇
- 涉1.22亿!审计揭露医院招标猫腻
- 星火成炬|我们一起渡难关
- 今年春运中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90亿人次
- 金价上涨,新型“含金”理财产品现认购热潮!潜在风险需注意
- 护腰不难,先告别“沙发瘫”|科普时间
- 招商银行:以科技创新加强普惠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