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你家孩子的“远视储备”余额还多吗
“在儿童眼科门诊,经常会遇到孩子在检测视力时撒谎说自己能看清,而实际视力可能只有0.1、0.2。”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眼科副主任张浩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些孩子担心检测出视力下降,家长就不再让他们玩电子产品,所以尽力瞒着。”
每年寒暑假以及开学前后,首都儿科研究所的眼科门诊都会迎来就诊高峰期,其中有70%-80%为检查视力的患儿。根据2023年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从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情况来看,近视高发的年龄段已从8-12岁提前至6-10岁。
近视眼主要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张浩说:“当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成为儿童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寒假期间,特别是春节,孩子长时间玩手机、看书,导致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多,户外时间减少,视力下降风险增加。”
“如果孩子看东西总是眯眼睛或距离很近,家长应当提高警惕。”张浩建议,可以在家中张贴一张视力自测表,对孩子视力做大致评估,或是带孩子到专业机构检测视力。
现在,中小学校每个学期基本都会组织视力检测,“如果孩子视力低于同年龄段的视力标准,就需要做视力相关检查。3岁孩子的视力一般在0.5-0.6,4岁一般是0.7-0.8,8岁的孩子视力大概在0.8-1.0。”张浩说。
关注孩子的“远视储备”
“视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家长们普遍有一个认知误区,觉得孩子视力正常便不需要做检查。”张浩说,“视力正常并不代表没有问题,有的孩子虽然视力正常,但是远视储备已经很少了。”
所谓远视储备,是指青少年儿童对应年龄的远视度数。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眼轴只有16mm左右,往往存在350度左右的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增大,视力增加,远视储备减少。正常情况下,孩子长到青春期过后转为正视眼。从出生到3岁,孩子的眼轴变化是最快的,至学龄前期,眼轴仍然变化较快,这个时期,家长尤其要控制好孩子的近距离用眼,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如果眼轴增长过快,远视储备会被过早透支,孩子就会近视,而青少年一旦出现近视,受用眼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近视度数将呈现增长趋势,不易控制。
张浩解释,远视储备就像粮食储备,储备逐渐消耗没了,正视化完成,再发展就会由正视向近视转化。
据《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白皮书》数据,我国6岁儿童中,45%已失去远视储备,其中6-10岁的儿童近视度数增长最快。
因此,张浩建议家长以半年为期,定期带孩子到正规机构做视力检测和评估,根据检查结果建议每年复查2-4次,检查项目通常包括散瞳验光或显然验光、眼球轴长测定、角膜地形图、眼压、眼底照相、OCT检查等。“检查项目越全面,对视力的评估就越精准。”
提早检测的目标在于发现问题,提早干预。张浩说:“临床检测出的假性近视是可以及时纠正过来的,真性近视也可以使用科学的方法延缓其发展的速度。”
张浩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假性近视是由眼球内的睫状肌痉挛造成的。长时间用眼造成眼睛过度调节,引起睫状肌痉挛,眼球内圆盘状的晶体变厚,看远模糊,看近清楚,这种情况和近视的症状完全一样。
张浩建议:“发生睫状肌痉挛后若是能够好好休息,睫状肌放松,圆盘状的晶体变扁,近视就消失了。若是自己无法通过休息放松眼睛,可以到医院来,我们会给孩子使用一种散瞳药,强制性地让睫状肌放松,也可以直接消除所谓的假性近视。”
任何宣称能帮助孩子摘掉眼镜的机构都不可轻信
张浩遇到过许多家长带孩子来看眼科门诊前,已经去非正规医疗机构验光配镜了。“他们在配镜前甚至没有做散瞳验光,就给出了眼镜度数,结果来我们这一查,比实际的经过正规散瞳验光配出来的度数高出许多。”张浩说,“我接触到的度数偏差最大的孩子比实际高出了100度,不正规的验光配镜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此外,许多机构宣称拥有专利技术,可以让孩子摘掉眼镜,也都是夸大宣传,家长需要谨慎鉴别。”张浩说,“假性近视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干预、逆转,但若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再干预,便只能延缓近视发展的进程,并不能逆转。如果真像那些机构宣传得那么神,就不会有那么多戴眼镜的孩子了。”
普通框架眼镜只能让孩子看清东西,本身并没有延缓近视发展的功效。当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离焦镜片、OK镜等特殊镜片,不仅能让孩子看清东西,还可以延缓近视发展,但都不能将近视度数真正消除。
“特别是OK镜,晚上睡觉时佩戴,白天摘掉视力恢复。但所谓的视力恢复并不是指度数没了、近视被永久性解决了,它是通过夜间在角膜上塑型实现的。如果3周以上不佩戴OK镜,原有的近视度数还会再次出现。”张浩说。
张浩特别强调,一些特殊镜片属于医疗产品,只能在医院验配,配镜也并非越贵越好。家长在给孩子验光配镜时,一定要先经过医院正规散瞳验光获得准确的度数,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结合孩子的实际需求,给出配戴建议。如配戴框架眼镜,可选择正规眼镜店或专业医疗机构。
假期用眼过度,开学了如何科学护眼
若孩子假期用眼过度,开学后,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科学护眼。
与孩子约定好用眼时间,无论是使用电子产品还是纸质书阅读,只要涉及近距离用眼,都可以给孩子定个闹钟,看半小时必须休息15分钟,让孩子到阳光照射下的窗前远眺。
尽量带孩子多到户外接受自然光照。外界自然光照的亮度级跟室内光照的亮度差别很大,大自然光线可以促进视网膜内多巴胺分泌,延缓眼轴增长,减缓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在户外,哪怕不做运动,只是单纯散步,到视野开阔处眺望远方,对眼睛都是有好处的。”张浩说。
饮食上应当注意营养均衡。近视发展主要是眼轴被拉长造成的。眼球壁越软越薄,韧性越差,便越容易被拉长。所以孩子营养一定要均衡,保证各种营养元素的摄入,例如适当补充钙质,在促进身体发育的同时,保证眼部的营养,加强眼球壁的硬度、弹性和韧性,眼球壁则不容易被拉长,对近视防治有一定帮助;也可以多吃胡萝卜、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给孩子补充叶黄素,保护视网膜。
另外,甜食对儿童近视发展有一定影响,在摄入饮料、巧克力、蛋糕这些特别甜的饮食时一定要节制,否则对牙齿、对视力都不好。
孩子室内学习环境的光照亮度也是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光照亮度合适与否,小孩子常常是说不清楚的,建议家长可以坐在孩子的位置上感受一下,学习用光不可太暗,也不可太亮,适当即可。
除此之外,可以鼓励孩子多做运动,比如打乒乓球、排球、网球、羽毛球等,这些运动可以通过“一远一近”的方式锻炼眼睛睫状肌的调节力。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谭思静 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宝力”“青宝”近亲系谣言
- 黄金周假期已过半 “游价”降三成
- 北京大兴机场海关查获砗磲围棋子一罐
- 男子4天内两盗金店 内蒙古警方5天火速擒贼
- 国家能源局:将密切跟踪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发展趋势 系统谋划保供举措
- 国庆期间北京推出1348场文化活动 线下活动超千场
- 山西加强露天煤矿安全生产 推进智能化建设
- 数字时代图书馆如何推动全民阅读
- 中国两部门公布《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 私人山庄遭擅闯被造谣成“鬼屋” 房主:系家中老屋,屋内价值5万元遗物遗失
- 中国新任驻法国大使邓励抵法履新
- 土耳其反对党议员在议会发表完演讲后突发心脏病去世
- 濮存昕:我是观众的考生
- 中新真探:频繁开关空调更费电
- 2023年山西社会融资规模存量6万亿元
- “游客夜爬昆明大牯牛山纵火烧山”?官方通报
- 南非复活节假期逮捕超1000名违法驾驶者
-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主题展亮相广东省文化馆
- 信用卡营销靠“耍花招”不是长远之计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安义:新乡贤融入基层治理 共绘幸福新画卷
- 热门推荐
-
- 山东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 掀起新一轮消费升级热潮
- 广电总局要求加强对“霸总”微短剧管理:不以“霸总”之类的字眼作为片名吸睛引流
- 中国电科首次系统展示数字领域五“新”实践 “电科机器人1号”受瞩目
- 前七月中国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8.6%
- 世贸组织报告:2022年全球贸易表现好于预期
- 非遗献礼祖国华诞 浙江瑞安展现“百工之乡”魅力
- 中国网球2024年全面开花 TikTok网友赞叹中国体育成就
- 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乘“一带一路”倡议东风 渐成投资非洲热土
- “东北亚长旅号”旅游观光班列首发
- 豆芽添加违禁物毒性大?专家称未发现致癌证据
- 加官员:为应对“关税大棒” 加拿大已向特朗普承诺加强边境管控
- 【央广时评·真抓实干①】发展好职业教育 把大国工匠一批批培养出来
- 春节假期广东高速车流量约占全国总量五分之一
- 中国科技馆推出哥白尼诞辰550周年纪念展 免费开放至2023年底
- 青海茫崖网红景区“恶魔之眼”艾肯泉全年开放
- 墨西哥发生公共汽车坠崖事故致29死
- 北京三中院:涉老纠纷数量和类型增多 需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机制
- 先有高品质作品,才有好的影视“售后”
- 投资中国 开放共赢|中国新能源产业领先全球 “向绿而行”共创可持续未来
- 青海提前为地震受灾困难家庭足额发放低保和特困供养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