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米的香气从何而来?如何辨真假?
香米的香气从何而来?如何辨真假?
专家建议:低温储藏锁住香味,这样的香米最好吃
香米作为一种具有特殊芳香的优质稻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市场价格普遍高于普通大米。然而,香米的高价定位也成为了部分不法分子追求利益的切入点,一度导致香米市场上出现产品良莠不齐的状况。近日,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江苏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贮藏加工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方勇教授,结合大米香气的形成机理及储藏期间香气变化的规律,重点针对香米真假鉴别提出具体建议,帮助公众练就火眼金睛。
通讯员 施卫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香米的香气究竟从何而来?
到底什么是香米?记者来到了一家超市,店员向记者推荐了某品牌寒地长粒香米,10千克,会员价75.9元。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方勇介绍,香米与基因、环境和加工方法都有关。通俗来说,只要是具有独特香味的大米,烹饪后香气四溢,富含营养,即称之为香米。而根据农业标准《NY/T 596-2002 香稻米》中的定义,香米为自身含有香味物质,其香味强度超过人对香味的识别阈,在蒸煮和生熟品尝过程中,能够溢出或者散发令人敏感香味的稻米。
香米的香气是如何产生的呢?经过大量研究,科学家将控制米香的基因位点定位在水稻8号染色体的第7外显子。除了基因的作用,香米香气的产生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稻谷在加工过程中,也会由于加工精度的影响,造成稻米中香味物质的损失。在加工阶段,对糙米皮层的碾磨度越高,稻米香味物质的损失就会增加,香味也会减少。因此,适度的碾磨不仅能够保证大米口感、营养,也能保留更多香味物质。
常见香米掺假方法有这两种
方勇介绍,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掺假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在引起公众关注的“泰国香精香米”食品安全事件中,不法商贩主要通过化学物质的添加,只要往一袋50千克的非香米里滴几滴香精,就会散发出特有的香味。另一种方式是将一定比例外观极其相似的非香米掺进香米中,赚取高额利润。
怎么辨别香米掺假呢?专业的实验检测机构主要是检测非法添加香精物质。研究表明,香米自然散发的香气也可被检测到,还可以从基因层面进行检测。携带正常基因型的水稻没有香味,而携带突变基因型的水稻具有香味。
方勇介绍,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首先是通过鼻子闻,真正的香米香味应当是自然的清香,如果闻到明显的浓香味就需要对香米的真实性打个问号了。此外,应尽量通过国内较大超市及商场购买香米,认准地理标志产品。
低温储藏,香味才能更好留存
方勇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在苏香粳100香米储藏过程中,采用真空包装和低温储藏,可以减少特征香气化合物的积累,延缓气味劣变,保持大米香气。研究表明,脂肪分解是大米气味劣变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低温储藏能抑制脂肪酶和脂肪氧合酶活性,延缓脂肪分解、代谢,使香米保持较低脂肪酸值。
所以,对普通家庭来说,购买香米时不要一次性买太多,放在冰箱里低温保存,可以更大程度地留存香气。(扬子晚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近百款“敦煌文化校服”发布:壁画团花图案“轻舞飞扬”
- 遭遇联名“劝退”?白宫:拜登绝不会退出大选
- 高温频发 未来城市如何“应烤” 有啥“凉方”?
- 元旦假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 陕西迎“断崖式”降温 发布霜冻蓝色预警
- 中外客商聚河北高阳 共享“毛巾数字狂欢季”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工作 加大预赔力度
- 巴西东南部暴雨引发山体滑坡 造成至少10人死亡
- 小城大业|莲花既美又能致富,这个小城种出数十亿元产业
- “露营风”劲吹 哪些产业在“飞”
- 西部(重庆)科学城以“科技之钥” 加速开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中法文学相逢论坛在法国巴黎举办
- 福建省景区已开放258家 将推出“旅游特惠大餐”
- 浙江南浔电梯企业深耕“一带一路”新机遇 拓展海外市场
- 重达2492克拉!博茨瓦纳发现世界第二大钻石
- “五一”假期广州地铁日均客流预计约880万人次
- 积极探索养老志愿服务有效方式
- 青岛西海岸新区走进央企(北京)见面会举行,探索合作共赢新机遇
- 火爆的“夜经济”:2024年中国夜间旅游总花费或达1.91万亿元
- 甘肃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2290个
- 热门推荐
-
- 普京驳斥拜登关于俄计划攻击北约的说法:“无稽之谈”
- 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发布
- “打飞的”出行 广东下“先手棋”向天空要GDP
- 湖北潜江虾稻产业综合年产值超750亿元 小龙虾“长出”一条全产业链
- 半舞台版《波姬与贝丝》上演 为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画上句号
- 中方在联大一委一般性辩论上呼吁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 台湾宜兰县海域发生4.4级地震 震源深度40千米
- “北溪”爆炸现场附近的神秘物体竟然是……
- 豆浆、果子、茶鸡蛋,俄罗斯人组团到黑河吃早饭
- 安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2023年营收超6120亿元 实现两年翻番
- 法国议会通过法案给“网红”立规矩
- “荷风常盛·非遗中国传承大会”在京召开,展现中国非遗魅力
- 协和天津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园投用 培植科创高地
- 后浪成劲浪 浙江桐乡民营企业何以生生不息?
- 珠江流域维持防汛II级和洪水防御II级应急响应
-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廊坊正式上线
- 陕西“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种草6000余万亩
- 新能源车市呈现“三国杀”格局,传统车企、新势力与“手机帮”角逐市场
- 青海玉树青少年赴北京参加录制“国庆特别节目”
- 世界黄金协会:8月全球黄金ETF持续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