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种草6000余万亩
中新网西安11月25日电 (杨英琦 阿琳娜)曾经“一碗水半碗沙”的黄土沟壑,迎来了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陕西省林业局25日公布,46年来,陕西“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种草6000余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超过58%。
目前,陕西“三北”工程区域已建立了120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811.32万亩。在子午岭林区,生活着约110只华北豹,是目前中国已知数量最大、密度最高的野生华北豹区域种群。
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域,朱鹮成功实现了野化放飞,野外成功繁育的“铜川籍”朱鹮已达202只。同时,南泥湾、横山等地建立的朱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飞试验基地取得显著成果,已成功繁育出11只“榆林籍”朱鹮。
同时,陕西已建成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示范带、陕蒙边界防风固沙带、陕北长城沿线防风锁沙带、关中北山绿色重建带、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等一批集中连片、规模宏大的绿色生态防护屏障。
1978年,“三北”工程正式启动。陕西作为“三北”工程的重点省份,约28.4%的毛乌素沙地分布在陕西西北部。陕西“三北”工程区涉及榆林、延安等9市68县。46年间,陕西“三北”工程在190多万公顷的沙化土地上筑起了中国西北地区巍然屹立的绿色生态屏障。
46年来,陕西把“三北”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持续推进。该省创建了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探索推广“沙障造林”“石坑客土造林”“容器苗造林”等适用技术,着力推动防沙治沙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为推动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驻美大使:应该担心的不是中国经济会不会“崩溃”,而是这些
- 5月起携宠物入境可免除30天隔离免疫
- 2023年金融数据出炉 释放了什么信号?专家解读
- 湖南深海矿产资源开采关键装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 “吴谢宇弑母案”二审开庭
- 中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将分三类实施,已入库改造项目162个
- 美媒:美国房价房租不断飙升 越来越多民众被迫改住长租式汽车旅馆
- 欧洲学者: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丨两会·世界观
- 湖北:5G创新应用向三大产业同步铺开
- “中国龙虾之都”江苏盱眙民俗巡游文化味浓
- 西藏山南赴广州开展路演 推介旅游资源和藏源文化
- 特朗普发文缅怀美国前总统卡特:“我们都应该感激他”
- “中国最早确认的巴文化遗址”考古发掘70周年成果亮相
- 留法海归、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肖飞舸——博物馆点亮城市文化生活
- 宁夏将完善妇女全生命周期服务
- 2023年度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创新发布
- 喜迎国庆 成都8.2万余面国旗装点街头
- 大秦铁路11月份运送煤炭3766.3万吨
- 新疆阿勒泰赴穗开推介会:以文学力量推动文旅繁荣
- 知名导演谢飞编选《百岁红军百年路》:记录母亲王定国的传奇人生
- 热门推荐
-
- 依法有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
- 血友病抗体患者一年药费或超百万 如何破解“有药难及”?
- 广州白云站枢纽工程箱梁架设全部完成
- 我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投运
- 全国热卖!这个春节,黄金又卖爆了!最具人气的是它
- 优秀的儿童剧要拍给孩子,也要让更多人“看到”
- 【寻味中华|饮食】福州鱼丸:像妈妈一样的“古早味”
- 《2023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 《2024胡润全球高质量企业TOP1000》发布
- 家里最脏的犄角旮旯 别漏掉
- “碳”路先行|从用电量看山西经济新动能:上半年制造业、消费结构持续转型升级
- 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95%是现实
- 生活美学类图书悄然走红
- 中国贸促会发布《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
- 国际最新气候变化研究:南极海冰损失导致更多风暴形成
- 国务院成立宁夏银川富洋烧烤店“6·21”特别重大燃气爆炸事故调查组
- 湖南永兴:“四张清单”解“急难愁盼”办民生实事
- 中新健康丨国家医保局回应部分地区农村出现医保“退保潮”:不准确
- 如何让最美小镇“最美”?文化体验是关键
- 从西湖到天山 一场土特产推介背后的“浙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