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潜江虾稻产业综合年产值超750亿元 小龙虾“长出”一条全产业链
养草、补苗、提高水位……刚忙活完今年第三茬小龙虾捕捞,湖北潜江市玉欣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李福建随即又开始养殖第四茬虾。
“按照传统养殖模式,过去一年只养春夏两茬虾。现在有了新技术,四季都能养虾捕虾,收入增加不少。”李福建的养虾池塘有30亩,年初收了6300多斤冬季虾,其中大虾占76%,销售额近20万元。
“潜江龙虾”入选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作为“虾稻共作”模式发源地之一,潜江年产小龙虾16万余吨,虾稻产业综合年产值超过750亿元,20多万人从事小龙虾相关产业。
2023年,潜江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建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聚力开展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助力传统小龙虾全产业链提档升级。让李福建鼓了钱袋子的冬季虾,就是科研成果之一。
“科研人员营造不同季节的小龙虾生长环境,搭配水草组合、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等技术,反复试验攻关。”研究院副院长李明波介绍,“在冬季虾养殖方面,我们已获得4项技术专利。”
围绕“养好虾、养大虾”目标,潜江探索推广“四季有虾”及“虾稻共作”繁养分离养殖等新模式,提升小龙虾养殖户综合收益。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刘挺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市亩均产出大虾比例已提升至60%以上。”
位于潜江市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内,撕胶带的声音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用胶带封箱打包。旺季,这里每天约有2000吨小龙虾发往600多个大中城市。交易中心年销售额超110亿元,辐射带动就业创业超过10万人。
“一只虾”的产业链能延多长?
自动分拣、超声波气泡清洗、高温煮沸、极速冷冻……走进湖北新柳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小龙虾经过多道加工,变成真空包装的各类产品。
“我们自主研发的超低温液氮速冻技术,保证了小龙虾的新鲜度。”公司董事长助理陈清介绍,公司投资5.5亿元建设年加工18万吨速冻小龙虾及淡水鱼食品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年销售额就实现7.3亿元,今年二期工程建成后年销售额预计达20亿元。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潜江协同推进小龙虾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形成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加工企业集群,拥有规上加工企业48家,年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开发了虾仁、甲壳素及衍生品等系列产品60多种。
2023年,湖北省出台《支持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潜江与监利、洪湖、公安、沙洋、黄梅等省内小龙虾养殖主产区签订协议,共同打造“潜江龙虾”品牌。如今,潜江在全国建设的小龙虾餐饮店已超过3000家。
“潜江将加快新品种繁育选育等科技攻关,提升精深加工、冷链仓储、集散交易等关键能力,努力把‘潜江龙虾’打造成为富民强市的千亿元级现代化产业。”潜江市委书记盛文军表示。(人民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世界邮票里的前“兔”似锦
- 【国际漫评】“迟来”的圣诞老人
- 谢锋谈中美关系:缩短负面清单,拉长正面清单
- 辽宁:聚焦适老助残辅具产业 精准保障兜牢民生底线
- 立足数字化营造文化新体验
- 青海省埋深最大公路隧道乐化隧道右洞贯通
- 澳大利亚政府发布审查报告 移民制度面临“彻底”改革
- 这次护士“蹲跪授帽”为啥网友看了不舒服?
- 正义迟迟未到 苏纳克新法尚无明确时间表
- 专家:医学卫生健康事业投入是最重要的民生投入
- 广州发布低温冰冻天气安全生产工作提示
- 来乌鲁木齐过年,这篇攻略就够了!
- 拉夫罗夫:美国及其盟友在全球搞殖民主义
- 瓣瓣同心丨你有技术,我有产业链 “智慧枢纽”助京津冀科创联动
- 震后西藏定日县境内5处受损国省道经抢修实现单幅通车
- 秋季开学日如期而至:按时、峰值与“读懂”
- 越南经济增长面临多重压力 未来几个月可能放缓
- 对涉企“网络水军攻击”应依法从重处罚
- 天文学家捕捉到有史以来最大宇宙爆炸
- 中国经济微观察 向“新”而行 良性竞争 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 热门推荐
-
- 中国贸促会:11月中国多项知识产权指标位居世界首位
- 土耳其南部强震已致该国逾2300人丧生
- 生态资源赋能绿色产业 秦巴腹地着力培养“绿领”人才
- 6条中有1条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对照自查!
- (经济观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CCER重启释放积极信号
- 湖南祁阳“吊种”冬瓜 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问世间情为何物——被金庸、琼瑶频繁引用的金代诗词大家,竟然是鲜卑皇族?|升平四海同文轨之①
- 江苏公布一批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 国办:建立健全容错机制 容忍正常投资风险
- 新图景里的数智脉动|星辰大海
- 中法文化旅游高级别对话论坛举行 主题为“相逢”
- “航班取消”套路骗走旅客近万元 警方提醒:第一时间与官方客服核实
- 西康高铁浐河特大桥跨浐河刚构连续梁顺利合龙
- 海浪橙色警报:东海东部将出现6到9米的狂浪到狂涛区
- 13部门: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 (身边的变化)内蒙古广林村的华丽蜕变:民富村强产业兴
- 杨兴蓉:让文化“活”起来,才能让城市“火”起来
- 淘金垃圾分类,长沙人正走向“风口”
- 《人世间》获年度大剧 出品人谈创作心得
- 养老不仅是民生也是产业 中日人士在沪共议“银发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