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还小不用管?它才是你最该关注的
前不久,小李体检时查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更严重的是,还有颈动脉斑块。小李慌了,他可才四十岁出头呀。所幸,大夫说斑块不太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也不是很严重。这才让小李放下心来。
但在继续就医的过程中,心内科的医生告诉他,斑块的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希望他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远离危险。小李不太理解,斑块小有啥可担心的?斑块还可以自己消失?
其实,很多人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赶紧来听听心血管内科专家来解惑。
误区1
斑块小不可怕等大了再干预也不迟
很多人都会将斑块的大小视为最危险的因素,其实最可怕的不是斑块大小,而是斑块的不稳定(易损斑块)。就像馅大皮薄的饺子容易煮破一样,不稳定的软斑块特别容易发生侵蚀和破裂。
斑块破裂进而形成血栓,将动脉血管迅速堵塞甚至堵死,血流不过去,器官组织得不到血液和氧气,就会坏死。这种情况无论发生在哪一根动脉上,都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和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者甚至死亡,医学上称之为血管性死亡。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未来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血管性死亡有密切的关系。斑块大小和多少都不是最重要的,是否破裂才最重要。
误区2
颈动脉位置最重要所以主要查颈动脉斑块
之所以检查颈动脉而不是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是因为颈动脉非常表浅,超声容易探及和评估。任何位置出现斑块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检测血管内中膜厚度和是否有斑块,以及评估斑块的大小和范围,是硬斑块(强回声)还是软斑块(低回声)。如果是软斑块,往往提示为易损斑块,容易破裂惹事,需要积极干预,如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等药物。
误区3
颈动脉没问题别的位置就没斑块
颈动脉其实就是一个窗口,就像调查森林病虫害一样,我们不可能对树木逐棵进行检查,其中某一片树林甚至某棵树上有了虫害,意味着其他树或者林子也可能已经有了或者即将发生病虫害。
而血管超声检查发现了斑块,并不说明这个斑块一定会脱落导致危险,更重要的意义是,它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指标。假如您患上心血管疾病,不管您的生理年龄多大,都说明您的血管已经开始衰老,需要积极干预。
误区4
生活方式健康就不会出现斑块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壁开始逐渐出现脂质条纹,就像金属管道里面生的锈。
年龄和各种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指标异常)的作用使这些脂质条纹逐渐生长成为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们的身体就开启了漫长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展过程。
如果寿命足够长,每个人的血管都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看看那些枯萎的树枝和干涸的土地,看看老年人的皮肤,我们就能想象到老年人的血管是什么模样了。不少老年朋友的血管弹性越来越差,血管腔里越来越窄,就像空心的管子变成实心的,有些血管严重钙化,如同钢管一样。
误区5
斑块必然有再干预也没啥用
的确,每个人都会衰老,都无法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在此过程中不加以控制和干预,就会加速斑块的长大、长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可以延缓发生的。
让血管健康的最好方法就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克服坏习惯。最高境界就是将这些良好习惯变成自觉的行为,而且,这些行为必须从娃娃抓起。
误区6
必须去医院检查才能知道血管是否健康
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这些都是血管健康最重要的要素与标志。如果您查体都正常,平素健康,不得病,不吃药,血管不会差到哪里去。
即便到医院进行临床评估,医生也会首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了解,如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是否吸烟等,此外就是基本检查,包括体重、血压、血脂和血糖等。
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血管健康的重要保障。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遗传不可改变,性别无法选择,年龄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决定命运。
多知道点
颈动脉 颈动脉是直接连通大脑的血管,位于颈前部和气管两侧。这两根动脉因为独特的Y字形结构,很容易发生堵塞,也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堆积在颈动脉。通常,人到40岁左右,颈动脉的动脉硬化斑块开始明显;到60岁左右,颈动脉找不到一处斑块的人屈指可数。
冠状动脉 当斑块积聚在将血液输送到心脏的冠状动脉时,就会导致冠状动脉疾病或冠心病。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使管腔急性闭塞造成的。由于动脉突然被堵得很严密,导致心肌发生坏死,并很容易造成猝死。
外周动脉 从心脏流出来的动脉血,经过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小腿的动脉,为下肢提供营养。如果这些动脉里积聚了斑块,管腔就会变窄,流向下肢的血流减少甚至中断,腿和脚就会出现疼痛、麻木等缺血症状,尤其在活动时(间歇性跛行),临床称为外周动脉疾病,也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敲黑板
许多情况下,动脉内斑块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不知道哪一天,动脉斑块就像火山喷发一样,整根血管被血栓堵死,重大不幸事件(脑梗死、心肌梗死等)降临。
如果早期发现重要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预警和干预心脑血管,严重事件就会大幅度下降。
文/许俊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来源:北京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西阳曲:村庄秀出“高颜值” 村民生活迈向“高品质”
- 日媒:有恐吓邮件称已在东京迪士尼安装炸弹
- 关于优化涉外营业性演出管理政策的通知
- 投资上海·全球行系列活动(法国站)在巴黎举行
- 全国学员浙江“取经”:培养艺术乡建“带头人”
- 粤西融湾“快车道”全线开放双向八车道通行
- 这项榜单的全球TOP20,中国占了三分之一
- 新疆春博会吸引近千家国内外企业参展
- 江苏将推动民营企业权益保障条例立法
- 第九届上交会闭幕 达成五百余项合作意向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东山!
- 荔镜笙箫越千年 三代梨园戏传承人同台演绎《陈三五娘》
- “觊觎”多国领土引众怒 外媒: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已变成“美国唯一”
- 山西借助科技手段开展“四普”实地调查 摸清文物大省家底
- 宁夏倡导绿色低碳祭扫 节地生态安葬呈增长趋势
- 解码丽水“两山”实践:何以做深“土特产”文章?
- 2024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大连活动年闭幕 中日韩三国共促文化交流互鉴
- 佩列格里尼赢得斯洛伐克总统选举
- 日均30万人来“赶集” 临沂“大集”有哪些吸引力?
- 新疆吐鲁番市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 热门推荐
-
- 传承非遗文化 培育技能人才
- 格力电器董明珠:2023年纳税176亿元 希望2024年纳税超200亿元
- 穿上商家寄的服装拍照就能挣钱?
- 一朵花开“好钱景” 湖南宁乡“栀”出乡村振兴梦
- 俄罗斯“汉语热”持续升温
- 江西南昌:党员干部巡堤查险 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 泰国1月份外来投资大幅增长
- 2023中国—东盟电影文化周促电影跨国界对话
- 复旦科创母基金启动 首期规模10亿元
- 国家发改委:促进农村消费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 国际城市创新力评估成果发布 专家建言教育人才科技协同发展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红利持续释放 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24%
- 饿了么联合香河园街道共建“小蓝灯放心社区”,助力养老服务数字化
- “AI阿来”在蓉发布 助读者跨越千年了解杜甫成都诗
- 铁路12306网优化升级候补购票功能 进一步提高旅客候补购票成功率
- 北京一酒店员工“顺”走公司900余万元!公安机关提醒
- 乌鲁木齐持续高温天气 民众防暑降温有“妙招”
- 青海: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状况优
- “增持中国”成全球金融机构共识
- 新增21种普通本科专业 2023年高考招生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