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员浙江“取经”:培养艺术乡建“带头人”
中新网杭州6月22日电 (张斌)“各地都在推动艺术文化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的背景下,各类产品同质化的趋势已经初步显现,我们更要因地制宜找准自己的特色,用艺术乡建的系统性思维赋能本地发展。”6月21日,来自山东济南的学员冯统在受访时说。
当天,“艺术乡村促共富‘一乡一品’经营管理高级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工商大学艺术学院举行,标志着这一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正式“开花结果”。
该项目负责人、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核心专家、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王丽云介绍,经过遴选,2023年,50名来自全国21个省域的学员在北京、浙江等地展开集中培训、采风交流等。学员类型丰富,有艺术家、手艺人、项目策划师、规划设计师、乡村运营师、品牌经营者和高校教师等。
来自青海省西宁市的青海省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撒拉族学员韩颖说,此前,她通过对课程的系统化学习,和实地对浙江5个市9个县(市、区),18个优秀艺术乡村的学习考察,望见了美丽乡村建设“小切口,大场景”的实践,学习了在农业转型、绿色发展、智慧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成果,“我们不断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视野比以前开阔多了。”
和她年龄相仿,冯统原本是从事文化艺术教育的山东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因慕名浙江乡村发展参加该项目培训,并探索将山东的孔子文化和浙江省湖州的乡村文旅发展相结合形成策划创意方案,已经获得落地。
“一定要市场化,让项目运转更可持续。同时要注意运营的前置,让产业支撑文化,让文化赋能产业。”他说。
浙江省长兴县泗安镇罗家地村党委书记张贵清则笑称,自己是这次“收获最大”的学员,不仅自己能够来系统学习乡村运营、艺术乡建,更得到一本为自己的村子打造的文旅发展规划。“和原来比,我的观念最大的改变就是,村子要发展一定要开放,不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来投资兴业,发展乡村文化。”
学习期间,学员们前往北京、杭州和长兴县等地参加专题班集中培训和部分现场教学活动。长兴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孙宏惠介绍,近年来,长兴县紧扣“共同富裕”大场景,聚焦“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的协调统一,结合艺术乡建工作的开展,在该县范围内广泛实施艺术特色村落培育创建行动,相关做法入选浙江省艺术乡建典型案例。
经过专题培训和现场教学,有学员专门为长兴小浦镇银杏长廊等4个集中创作基地产出涵盖项目策划、品牌构建、文创产品设计、空间规划设计、宣传片、动画片、村歌、艺术创作等多组艺术乡村建设方案,为地方艺术乡建提出思路。
“我们希望让学员们用实际行动回报所学,把优秀经验带回家乡。”王丽云说,项目注重人才的跨界专业能力和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邀请了涵盖艺术、乡村、品牌经营管理三大领域的31位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和企业家作为授课导师。
经历三十多天的集中培训和近一年的采风交流、创作实践与转换赋能,她感受到各地学员们对于艺术乡建的热情和创新能力。在她看来,此次项目最大的成果在于,引导学员对艺术乡建从片面性、单一化、模式化的理解,转向构建整体性、系统化、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也让艺术乡建“人人可赋能、处处可开花”的理念深入学员内心。
“这个项目立意高远,服务面向国家需求,为国家输出优秀的‘一乡一品’经营管理高级人才提供培养方案,也是学校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积极开拓艺术学科领域国家级研究项目的新突破。”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顾青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员们将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州市支持境外银行卡取现的ATM覆盖率达98.6%
- 中国两部门公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关个税政策
- 《汽车之夜超级盛典》即将开播 汽车之家再造新潮IP
- 四川泸定至石棉高速公路石棉段建成 沿线景区将迎客流高峰
- 安徽开启深化新时代“黄丝带帮教”工作三年行动
- 山东麦田里“铁牛”奔忙 “农机+农技”解放农民双手
-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柘荣:文化铸魂 古村新生
- 传承手艺 在有温度之前 应该先有态度
- 通讯:60余名专家学者内蒙古“行走秦长城”见闻
- 浙江县域观察:山区县何成中国儿童文学“高地”?
- 美军仓皇撤离阿富汗两周年丨误炸 射击 破坏 美军撤离带来混乱和惨剧
- 美国的“芯片焦虑症”越来越严重了
- 中国高跷之乡的“Z世代”:愿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
- 广东台山野草按枝卖 入汤有“妈妈的爱”
- “双城”签署备忘录 两岸小熊猫准备“相亲”
- (第七届进博会)深耕中国市场 跨国企业“预约”明年再见
- 全国铁路暑运累计发送5.4亿人次 多举措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 机圈首场AI数字人发布会 徐起:做好产品细节体验,带来更好的电竞体验
- 深挖社会议题呈现现实锐度 《不完美受害人》研讨会举行
- 陕西非遗蒲城麦秆画:让“泥土麦香”从乡村飘到海外
- 热门推荐
-
- 全国最宽单墩双幅T构桥在西安成功转体
- (经济观察)数字时代 中国如何为交通插上智慧“翅膀”?
- “京剧电影工程”硕果累累
- “新度假” 风来袭: 打卡更深度 姿态更休闲
- (身边的变化)“中国纺织之乡”的蜕变之路
- 中韩科研人员在新型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1至11月中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9%
- 北京发布2023年薪酬大数据报告 首次发布首席技师等薪酬状况
- 2024年暑期北京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将启动
- 西藏林芝举行“粤藏两地情”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 山西:一条旅游公路拉动特色经济
- 2024百家融媒重庆行|大山深处的守护者与开拓者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座苏北城市的“千亿畅想”
- 首届安徽佛教文化交流活动在安庆举行
- 重庆发放首张川渝互通互认居住证
- 中国入境游产业链持续优化 潜在来华旅游需求高涨
-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在武汉揭晓
- 专访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全球大米价格创新高,加剧粮食安全担忧
- “土疙瘩”变“金疙瘩” 陕西丹凤天麻产业激活县域经济发展“重引擎”
- 专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两者配齐贵州才能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