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电影工程”硕果累累
4月23日、24日,中国电影博物馆迎来数十位京剧名家。“京剧电影工程”新闻发布会以及工程第二批重点影片《四郎探母》《红楼二尤》《群英会·借东风》《文姬归汉》的4场首映礼在这里举办。
作为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宣传部门及京剧界、电影界共同参与的重点项目,“京剧电影工程”自2011年开启以来,经过12年艰辛努力,拍摄了两批共21部作品,取得丰硕成果,“京剧电影工程”也逐渐成为行业内的一座丰碑。
传承传播
国家京剧院原副院长、“京剧电影工程”艺术指导小组召集人赵书成介绍,“京剧电影工程”筹备之初就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和艺术指导小组,后者由20多位京剧表演、理论等方面的专家和电影导演组成。每部京剧电影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梳理润色剧本,挑选演员,舞台排练、展演并由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栏目进行直播或录播,然后进入到电影拍摄阶段。拍摄完成后,还要召开专家论证会,将专家看完样片后的意见反馈给主创,再进行后期制作和补拍、重拍等。两个小组全流程进行认真细致、严谨科学的把控。
赵书成介绍,每部京剧电影的创作都历时两年以上,期间需要处理、解决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有唱词的问题:比如《四郎探母》中有一句唱词是“绑在那芭蕉树上”,有专家指出,这出戏的故事发生在北方边地,那里没有芭蕉树。经过多方追根溯源,确定正确的字眼为“花镖柱”。还有演员挑选和协调问题:打破院团、流派界限,从众多优秀演员中挑选适合角色的演员已经不易,但还有难上加难的问题,比如拟在电影中饰演主角和配角的多位演员,在各自院团排演这出戏时都饰演主角,如何实现强强联合就很重要。
赵书成说,12年来,艺术指导小组开了60余场专家研讨会,会议记录共约200万字。每次会前大家都认真准备,会上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如今,多位老艺术家已逝世,他们的艺术真知和对这项工程的拳拳之心令人感佩。
老中青艺术家在这些影片中都奉献了自己的绝佳表现。《群英会·借东风》是京剧“骨子老戏”,汇集了叶少兰、尚长荣、朱强、张建国、孟广禄、寇春华、叶金援7位当下的京剧名家。他们都是各自行当的领军人物,其中最年轻的也已年过花甲,还有的年近九旬。“京剧电影工程”可以说是对京剧艺术的一项“抢救”工程,意义非同一般。
80岁高龄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是大家一致推荐的《群英会·借东风》中周瑜的扮演者。虽然他跟父亲叶盛兰以及多位前辈学过这出戏,自己也表演、教授过几十年,但他生怕“自己的年岁导致达不到标准”,接受这个任务后,每天坚持练功两遍,拍电影时稳健地完成了动作。他还十分注重表现周瑜的精气神,因为父亲叶盛兰说过要“心与神会”,很多心理活动要通过眼神去表现。片中有个舞剑的片段,他反复拍摄了多次,新做的厚底靴有点硬,把他的脚磨破出血了,他就在伤口上包块纱布,再穿上靴子继续拍。
舞台演出和拍京剧电影有哪些不同?在《文姬归汉》中饰演蔡文姬的程派名家迟小秋说,拍电影时要注意导演的分镜处理,而且搭景后表演的范围比原来的舞台小,自己依然要把圆场跑好、水袖抖好,“演员要有这种适应能力”。另一方面,电影表演需要比舞台表演更加细腻,因为电影镜头会放大演员的表演,突出表演的生动性和丰富内涵,舞台下的观众看不到演员眼含泪花等细节,电影观众却能接收到这种情感的交流,受到感染,所以在表演时也要恰到好处,“既不能不够,也不能太过”。
多年来,除了剧场演出,传承传播京剧已有“音配像”“像音像”等多种形式以及“空中剧院”等电视台、电台的栏目,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什么还要把京剧经典剧目拍成电影呢?
赵书成认为,首先在于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作为舞台艺术的京剧,满场也只有几百人顶多上千人看,而电影是大众艺术,“将京剧经典剧目拍成电影存留下来,可以长线放映,更有生命力”。其次,这样下功夫、花心血组织全国最优秀的演员演出,打磨作品,极为难得,创造了很多佳话,很有价值。再次,每部京剧电影都请资深专家对唱词和念白进行了精准的翻译,配了中英文字幕,便于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放映。“京剧电影工程”两批影片在海内外电影节上至今已获得各种奖项50多个。
守正创新
在第二批“京剧电影工程”剧目中,程派名剧《文姬归汉》和荀派名剧《红楼二尤》均由导演夏钢执导,登上大银幕。同为女性题材,《文姬归汉》和《红楼二尤》的拍摄却各有特点。
《文姬归汉》的大段唱腔突出体现了程派特色,但全剧戏剧性较弱,往往蔡文姬独自站在台上唱很久,被戏称“开演唱会”。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夏钢认为,拍摄京剧电影“既要有传承又要有创造”。他综合吸收以往数个版本的长处,对整部戏的叙述方式进行了一些改变,比如把原来开头的匈奴入侵改成蔡文姬在大帐里弹琴,思念家乡,再倒叙她逃难时遇见匈奴左贤王的情景。中间和结尾也有些改动,还增加了两段根据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创作的合唱。
蔡文姬的多次大段“独唱”,有的通过用龙套举镖旗、变换队形以及蔡文姬做一些骑马动作来化静为动;有的采用蒙太奇手法,插入大雁北归的画面和她梦见孩子们来到身边的镜头;而最后的最长唱腔段落,夏钢用俯拍仰拍、远景近景进行丰富的调度,迟小秋也进行了积极的配合,最终演来合情合理,观后感人至深。
虽然迟小秋以往曾经留下过不少演出录像和“音配像”作品,但她仍然非常看重《文姬归汉》这部电影,因为她觉得“艺术品位和艺术高度不同”。她透露,现在她的舞台版就是按照电影演的,“感谢艺术指导小组专家们的把关和整体打造,给我留下了一个升华后的版本”。
《红楼二尤》的拍摄难度,在于《红楼梦》相关影视作品较多而且家喻户晓,但这部京剧电影投资规模较小,却需要呈现《红楼梦》尤其是大观园的诸般景物,还要表现生动复杂的人物。怎么办?夏钢进行了很多思考。他带领全体演职员一起反复读《红楼梦》,不断加深对原著和剧本的理解,研究荀慧生先生对原著所作的改动。最终影片对尤二姐、柳湘莲等人物有新的解释和表现,不但专家满意,观众也很认可。另外,这出戏的演员相对年轻,渴望多学习、多展示自己,夏钢就启发他们在做好京剧程式化表演之外,多挖掘角色的内心,增加表演的表现力,演员们觉得很有收获。
导演马崇杰出身于京剧世家,算上这次执导的《群英会·借东风》和《四郎探母》,他已经为“京剧电影工程”拍摄了4部影片。他认为,京剧电影应既保留京剧的精华,体现戏曲的美感和京剧本身的韵味,又能在电影当中让观众发现观看舞台表演时看不到的东西。
比如《四郎探母》这出“骨子老戏”已经形成了相当规范、严格的程式化表演。马崇杰用虚拟拍摄手法,营造了这出戏的空间结构,比如萧太后宫殿内外场景都采用了虚拟拍摄,不但不影响演员的唱念做打,而且给演员带来身临其境之感,提供了表演上的心理依据。
《群英会·借东风》这出戏上世纪50年代曾经拍成纪录片,成为难得的京剧电影经典。“京剧电影工程”这次再拍这出戏,马崇杰认为,不仅要含有纪录元素,保留演员们表演的精粹,还要用电影镜头讲故事。他在电影中采用了较多视效特技,比如草船借箭时对水和船的处理;也使用了丰富的镜头语言,比如诸葛亮借完东风回夏口,周瑜派兵追来那场戏,就采用了运动镜头。
好评如潮
《四郎探母》《红楼二尤》《群英会·借东风》《文姬归汉》这4部京剧影片已于4月25日公映。观影后,一些戏迷表示:“没想到在电影院里观看京剧电影,视听效果不输现场听戏。”“还是熟悉的故事与唱腔,名家们的演绎通过电影镜头语言的再创造,更加生动。”而对于影迷来说,在电影院里看京剧也是十分新鲜的体验:“随着故事的推进,我被京剧名家的表演感染了。”“不愧是国粹,和电影融合起来相得益彰。”一些年轻观众表示,通过京剧电影,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京剧电影工程”21部影片已全部入藏中国电影博物馆,这里将不间断地安排公益放映。“京剧电影工程”展览也同步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展,将长期举办。
“京剧电影工程”是促进电影艺术和京剧艺术高度融合的一项跨界工程。北京京剧院院长、剧作家刘侗说:“这样的融合、跨界,共同见证和促进了中国电影与中国京剧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
苗 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1月全球制造业PMI创去年3月以来新高
- 三大城市群制造业:谁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谁创新能力强
- 《花少4》频引争议 总导演李超:8年老IP要突破
- 国家外汇局:1月中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24.67万亿元人民币
- 边城广西龙州首批鹿茸菇开采 菌香扑面日产万斤
- 智慧诊疗 让看病更便捷
- 华清宫第二届上巳花神节启幕
- “中日韩精神——2025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启动
- 各产区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蔬菜“温暖”过冬 智能设施助力稳产保质
- 塞尔维亚航空贝尔格莱德至广州航线成功首航
- “超级牛散”,被顶格处罚!
- 俄乌局势进展:俄要求西方消除俄化肥和谷物出口障碍 美援乌计划疑泄露
- 勾绘传统文化之美 《清明上河图密码》研讨会举办
- 开展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项目4年多来——河北成功干预4000余例缺陷患儿出生
- 蒋梦麟写丁龙 为何误植史实那么多
- 银川兴庆区:羊肚菌抢“鲜”上市 奏响春日丰收序曲
- 全国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民航局:上半年国内国际民航运输生产规模均超2019年同期
- 打造数字重庆“金名片” 2023智博会收官亮点纷呈
- 美国真的有新闻自由吗?
- 热门推荐
-
- 冰雪亚冬 极氪护航!极氪哈尔滨2025年亚冬会官方指定用车正式发车
- 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放缓 美媒:明显失去增长势头
- 绝版木刻拓创者贺昆:从“有形”到“无象”
- 意大利国家众议院前议长:中欧绿色合作应跳出复杂政治语境
- 美国人口普查局:受通胀高企所累 全美家庭收入连续第3年下降
- 三峡国际机场出入境客流量刷新历史年度最高纪录
- 美国借“产能过剩”攻击中国 华春莹连发多文驳斥!
- 新西兰总理拉克森会见王毅
- 前7月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同比增长19.3%
- 央视快评丨携手推动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 新疆兵团社区居家养老水平提升
- 第七届进博会国家展共有7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
- 聚焦全域旅游 安徽发布20条皖美乡村旅游线路
- 广西科学家从红树林一株链霉菌新种中分离出抗癌物质
- 中外企业机构探讨微短剧跨境交流合作 抢占新赛道
- 提升支付便利性 金融机构“各显神通”
- 隆基绿能副总裁佘海峰:太阳能科技推动全球能源公平
- “双星抱月”天象大戏明日上演
- “花中西施”杜鹃花:你想知道的或许都在川大博物馆
- 滕王阁对话吴哥窟:江西与暹粒共庆缔结友城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