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难阻铁路暑运攀高
7月1日,为期62天的2023年全国铁路暑期运输“发车”,官方预计发送旅客7.6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将有较大幅度增长。作为疫后首个暑运,预计客运量增长的背后是出行需求的释放,这从一个侧面透视出经济的持续回温,部分产业工人在区域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天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高温为今年暑运带来了挑战,无论是电力供应还是服务保障,都需要铁路部门积极备“烤”。
62天预计发送7.6亿人次
7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62天的2023年全国铁路暑期运输启动。与前三年不同的是,2023年暑运是疫后首个暑运,相关部门也将因此面临新的形势,其中之一便是客运量的增长。
据国铁集团消息,7月1日-8月31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6亿人次,日均发送1200万人次以上。这一数据较2019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据悉,2019年暑运,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7.35亿人次。
从单日上看,2019年暑运,日均旅客发送量1186.2万人次,同比增加111.7万人次;单日旅客发送量超1100万人次的天数达51天,发送量超过1200万人次的达24天。今年预计日均发送量在1200万人次以上。从地方来看,运输人数或也有明显上升。以北京为例,2019年暑运期间,北京铁路局共发送旅客6796.15万人次;2023年,中国铁路北京局暑期预计发送旅客7115万人,日均114.8万人,较往年有明显增长。
除人数明显攀升外,今年面临的运输环境也有所不同。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天数为4.1天,比常年同期(2.2天)偏多1.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7-8月),我国华北、华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
多因素推高客流
根据国铁集团信息,今年暑期,铁路客流预计保持高位运行。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是因为疫情过后第一个暑假,很多学生都希望出去旅游。另外,由于疫情之后经济复苏,整个商业市场在不断回暖,部分产业工人在区域间的流动更加频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同样指出,这是由几个因素叠加导致的。“第一,就是前些年疫情影响下很多出行需求被压抑了,今年大家这种需求得以释放。第二,今年的上半年核心主线是扩内需、保增长、促消费,各地无论是旅游接待地、景点、企业,还是地方政府等都举办了各种活动,调动了大家出行的积极性。第三,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非常多的网红打卡地、网红景点,暑运期间天气也比较好,能够吸引游客外出前往。三重因素叠加,今年的暑期客流预计超过2019年。”
在具体的出行特点上,王鹏认为,往年暑运的线路其实是有一些重点区域的,比如热门景点、热门城市等,但今年无论是远程还是短途可能都会很热,以往把更多铁路管理相关的资源集中到热门城市、热门线路上,现在各种小线路可能也会出现小高峰,铁路部门需要就此做好积极的应对。
此外,王鹏提示,今年气温异常偏高,对于铁路部门来说意味着需要做好能源供应,夏天可能会出现电力紧张的情况,需要提前做好筹划。同时,在服务方面,天气过热之下可能有乘客出现中暑、身体不适等情况,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准备、物资准备,也需要做好应急演练。
铁路部门积极备“烤”
客运量增长的同时,铁路部门也将面临同步增长的服务与管理压力。据悉,铁路部门已统筹客货运输组织,制定暑期运输方案,满足旅客出行和重点物资运输需求。
三季度列车运行图已于7月1日同步实施,京津城际铁路和广深港高铁扩大运能,增开进出东北高铁列车,西部铁路网提质运营,普速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压缩,旅游列车运行线全面调整,铁路客运能力实现新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暑运期间还将增加热门方向和主要旅游城市间的运力投放,安排开行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直通临时旅客列车148列,其中动车组78列。同时,根据客流变化,随时灵活增开短途旅客列车,通过动车组重联运行、普速旅客列车加挂车厢等方式,有效增加旅客座席。
同时,铁路部门还将充分用好兰新、沈山、浩吉、京九铁路等主要货运通道能力,大力增开货物列车,提升保通保畅能力,保障疆煤外运、北煤南运、北粮南运需求。加大电煤保供运输力度,对发电企业用煤需求实行运力倾斜,为各地迎峰度夏提供保障。保持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列车稳定开行,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
在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方面,将加强客流高峰时段进站候车旅客引导和乘降组织,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开辟绿色通道,做好站车空调、餐饮、供水等基本服务,与公交、地铁等市政交通紧密接驳,努力打造温馨旅途。积极推广计次票、定期票等新型票制产品,用好12306在线选铺、学生优惠票在线核验等新服务新功能。
此外,关注到暑期运输的环境特点,铁路部门还将确保铁路安全畅通。组织防汛抗洪工作,落实“超前防、主动避、有效抢”策略,强化铁路轨道、桥梁、隧道等设备设施的巡查和检修,加强自然灾害预警监测,针对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的汛情,采取调整径路、降速运行、减开列车等主动避险措施,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雄安新区高铁高速网建设有新进展
- (上海自贸区十年)问答|从190项减到27项,负面清单还能再减吗?
- 英国公布“飞行未来”行动计划
- 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 专家:债市供求格局可能发生调整
- 俄罗斯原版音乐剧《恶魔奥涅金》首次登陆上海
- 《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与全球欢度中国年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面
- 沈阳故宫戏台建筑群完成彩画修复向公众开放
- 报告称中国城市群之间已形成联结带动
- 上海馆完成布展 记者带你抢先探营第六届进博会
- 小说《微水浮尘》在京首发 同名广播剧上线
- 广西柳州举办职业技能大赛 挖掘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
- 山西印发晋菜晋味突破提升行动方案
- 河北富龙滑雪场通报网传“游客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
- 重庆21个区县出现暴雨 31条中小河流出现涨水过程
- 南非副总统马沙蒂莱:200余家在南中资企业树立了榜样
- 不妨多点“院内可以晒粮”
- 我国结直肠癌高发背后,早期筛查方案有待优化
- 氟泽雷塞片获批上市 专家希冀推动肺癌精准治疗发展
- 广州警方去年侦破网络案件450余起 抓获1100余人
- 热门推荐
-
- 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安全 严守青少年不良网络消费大门
- 中欧班列“东通道”上半年通行2899列
- 官员:威尼斯2024年试运行入城收费制 一日行收费39元
-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税收政策公布
- 前三季度中国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
- 文旅部: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4.19亿 同比增长16.7%
- 暑期出游莫忘做好风险防范
- 守护视界,勇敢逐梦 “爱尔眼科杯”少年儿童爱眼护眼绘画作品征集活动在京启动
- 武汉的天七夕玩“变脸”“坨子雨”来去匆匆
- 中国最大海上光伏项目在江苏连云港开工建设
- 2023年京津冀共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业2045万亩次
- 广东海洋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 助力打造“海上新广东”
-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中国在几乎所有关键绿色技术方面都是引领者
- 通讯:他们,用音乐再现中华民族的历程和特质
- 企业专家在桂共谋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大计
- 北京将建设花园生活街区和花园特色村庄 科学推进花粉、飞絮等协同治理
- 中银香港推出多项金融服务协助本地中小企业发展
- “留学归国,小城生活”关键是“跟着志向走”
- 新疆巴州克尔古提初秋风景如画 雪山环抱碧野如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