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难阻铁路暑运攀高
7月1日,为期62天的2023年全国铁路暑期运输“发车”,官方预计发送旅客7.6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将有较大幅度增长。作为疫后首个暑运,预计客运量增长的背后是出行需求的释放,这从一个侧面透视出经济的持续回温,部分产业工人在区域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天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高温为今年暑运带来了挑战,无论是电力供应还是服务保障,都需要铁路部门积极备“烤”。
62天预计发送7.6亿人次
7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62天的2023年全国铁路暑期运输启动。与前三年不同的是,2023年暑运是疫后首个暑运,相关部门也将因此面临新的形势,其中之一便是客运量的增长。
据国铁集团消息,7月1日-8月31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6亿人次,日均发送1200万人次以上。这一数据较2019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据悉,2019年暑运,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7.35亿人次。
从单日上看,2019年暑运,日均旅客发送量1186.2万人次,同比增加111.7万人次;单日旅客发送量超1100万人次的天数达51天,发送量超过1200万人次的达24天。今年预计日均发送量在1200万人次以上。从地方来看,运输人数或也有明显上升。以北京为例,2019年暑运期间,北京铁路局共发送旅客6796.15万人次;2023年,中国铁路北京局暑期预计发送旅客7115万人,日均114.8万人,较往年有明显增长。
除人数明显攀升外,今年面临的运输环境也有所不同。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天数为4.1天,比常年同期(2.2天)偏多1.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7-8月),我国华北、华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
多因素推高客流
根据国铁集团信息,今年暑期,铁路客流预计保持高位运行。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是因为疫情过后第一个暑假,很多学生都希望出去旅游。另外,由于疫情之后经济复苏,整个商业市场在不断回暖,部分产业工人在区域间的流动更加频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同样指出,这是由几个因素叠加导致的。“第一,就是前些年疫情影响下很多出行需求被压抑了,今年大家这种需求得以释放。第二,今年的上半年核心主线是扩内需、保增长、促消费,各地无论是旅游接待地、景点、企业,还是地方政府等都举办了各种活动,调动了大家出行的积极性。第三,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非常多的网红打卡地、网红景点,暑运期间天气也比较好,能够吸引游客外出前往。三重因素叠加,今年的暑期客流预计超过2019年。”
在具体的出行特点上,王鹏认为,往年暑运的线路其实是有一些重点区域的,比如热门景点、热门城市等,但今年无论是远程还是短途可能都会很热,以往把更多铁路管理相关的资源集中到热门城市、热门线路上,现在各种小线路可能也会出现小高峰,铁路部门需要就此做好积极的应对。
此外,王鹏提示,今年气温异常偏高,对于铁路部门来说意味着需要做好能源供应,夏天可能会出现电力紧张的情况,需要提前做好筹划。同时,在服务方面,天气过热之下可能有乘客出现中暑、身体不适等情况,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准备、物资准备,也需要做好应急演练。
铁路部门积极备“烤”
客运量增长的同时,铁路部门也将面临同步增长的服务与管理压力。据悉,铁路部门已统筹客货运输组织,制定暑期运输方案,满足旅客出行和重点物资运输需求。
三季度列车运行图已于7月1日同步实施,京津城际铁路和广深港高铁扩大运能,增开进出东北高铁列车,西部铁路网提质运营,普速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压缩,旅游列车运行线全面调整,铁路客运能力实现新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暑运期间还将增加热门方向和主要旅游城市间的运力投放,安排开行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直通临时旅客列车148列,其中动车组78列。同时,根据客流变化,随时灵活增开短途旅客列车,通过动车组重联运行、普速旅客列车加挂车厢等方式,有效增加旅客座席。
同时,铁路部门还将充分用好兰新、沈山、浩吉、京九铁路等主要货运通道能力,大力增开货物列车,提升保通保畅能力,保障疆煤外运、北煤南运、北粮南运需求。加大电煤保供运输力度,对发电企业用煤需求实行运力倾斜,为各地迎峰度夏提供保障。保持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列车稳定开行,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
在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方面,将加强客流高峰时段进站候车旅客引导和乘降组织,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开辟绿色通道,做好站车空调、餐饮、供水等基本服务,与公交、地铁等市政交通紧密接驳,努力打造温馨旅途。积极推广计次票、定期票等新型票制产品,用好12306在线选铺、学生优惠票在线核验等新服务新功能。
此外,关注到暑期运输的环境特点,铁路部门还将确保铁路安全畅通。组织防汛抗洪工作,落实“超前防、主动避、有效抢”策略,强化铁路轨道、桥梁、隧道等设备设施的巡查和检修,加强自然灾害预警监测,针对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的汛情,采取调整径路、降速运行、减开列车等主动避险措施,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天津开展首批高校技术转移官培训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 院士专家齐聚浙江桐乡 共拓超材料学术产业发展新路
- 中国股票市场正式建立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和相应监管安排
- 财政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 履约远超承诺 美国“报告”无法抹杀中国“入世”贡献
- 海南离岛免税店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1%
- 多重经济效应加持 中国消费市场“热”力十足
- 美国经济衰退警钟滴答作响
-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发生4.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第五届进博会)上海非遗在进博会“绾”出“生活之花”
- 澳媒:澳大利亚近六成民众反对通过加税为“奥库斯”协议买单
- 浙江台州港头门港区首次出口船舶顺利通关
- 第二十一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江西南昌开幕 1400多家展商参展
- 通讯:见证中法友谊的小说《白牛》
- 经济观察:期货期权产品不断添新 “上海价格”持续释放国际影响力
- 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十年来均下降六成左右
- “国聘行动2024”就业促进活动举行
- 辽宁凌绥高速首条长大隧道正式贯通
- 第二届国际不锈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福建宁德召开
- 成达万高铁南充嘉陵江特大桥主墩封顶完成
- 热门推荐
-
- 华为高管疑因长跑猝死 非专业运动员需注意啥
- 美国通胀压力持续 党争致赤字难以缩减
- 浙籍港胞40多年锱积铢累在家乡兴学
- 中国商飞首批2架ARJ21客改货飞机交付 即将投入航空货运
- 古铜镜中的吉祥话
- 议会停工、大规模疏散……土耳其强震已致1500多人丧生
- 如何通过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
- 双标!加学者: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为迎合美国
- 共富路上话民生:如何兜起“稳稳的幸福”?
- “春之声 两岸情”在川台胞音乐会11日在成都举办
-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恢复商业捕鲸5年后 日本计划将长须鲸列入捕鲸名单
- 菲律宾宣布全面禁止离岸博彩业
- 大熊猫巴斯:从福州大梦山走向世界的中外友好使者
- 著名空间物理学家和空间天气学家张效信因交通事故逝世
- (两会访谈)建一座“桥”,让中外有更多“相逢一笑”
- “精准供热”“按需送热” 多方面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 智慧体育社区、听力辅助装置……他们的生活因“网”而变→
- 巴基斯坦西北部船只倾覆遇难者升至52人
- 甘肃两处知名丝路遗址开建旅游路 畅连大敦煌文旅圈东线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