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贪“鲜”,小心惹上“布病”
■董雅芬
近年来,羊奶因营养丰富、易于吸收等特点成了新的消费热点。殊不知,若饮用不当,“补品”也可能变“毒品”。
日前,有报道称,一名6岁女孩因饮用现挤现卖的鲜羊奶后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腿疼得走不动路,经诊断为布鲁菌病。什么是布鲁菌病?又该如何对其防控和治疗?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也被称作“波状热”,是因感染布鲁杆菌而引起的传染病。布病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畜中存在,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可引起人畜共患病,造成严重的健康和社会经济损失。
在我国,布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北方的牧区。近年来,广东、广西等南方非牧区也时有布病发生,因此也不可掉以轻心。
春夏是布病发病高峰时期
布鲁杆菌是革兰阴性多形球状杆菌,为胞内生长,且无芽孢形成。羊、牛、猪及犬布鲁杆菌均可引起人类疾病,而毒力最强的要数羊布鲁杆菌。
人群在接触或感染布鲁杆菌后,布鲁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即可进入人体。但是否发病、症状轻重与人体免疫力、菌体数量和毒力相关。若感染布鲁杆菌后人体免疫力强大,战胜了布鲁杆菌则不会发病;若进入人体的布鲁杆菌数量多且毒力强,超过了人体免疫力的战斗力则会引发布病。
布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布病危害较大,因此必须做好防控。
■避免直接接触传染源
除感染人体外,布鲁杆菌也可感染牛、羊、猪、犬等动物而引起动物致病。带病的羊、牛、猪等动物,特别是羊,是引起人类布病的最主要传染源。
普通人群尤其是去牧区的游客尽量避免与家畜接触;而养殖户等职业人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需与家畜直接接触,如饲养、挤奶、剪毛、屠宰、加工皮毛和肉等,此外接触病畜排泄物或分泌物如乳汁、羊水、尿液等也可能感染致病。
因此,职业人群在工作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穿戴好工作服、橡胶手套、口罩、帽子、围裙及胶靴等;工作中要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对于病畜及其相关物品做好无害化处理,确保无传染性;工作结束后做好个人、工作场所及器具的消毒。
■避免病从口入
布鲁杆菌在冰箱冷藏的奶油中可存活6周,冰冻的奶制品中可存活30天,新鲜的奶酪中可存活50-100天,乳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水中可存活5天到4个月。若饮食中不注意,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布鲁杆菌感染而引起布病。
不过,再顽强的生命力也有致命缺点,布鲁杆菌的致命点就是怕热。因此,一定要从正规途径购买检疫合格的牛羊肉且煮熟后食用,砧板及刀具要做到生熟分开,生鲜奶必须煮沸后饮用。春夏也是布病的发病高峰时期,撸串爱好者一定要将肉类烤熟后才能食用。
■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和病畜管理是控制布鲁杆菌引起布病的主要措施。对布鲁杆菌所在流行地区的牲畜接种减毒活疫苗;在产羔季节前2-4周对牧区人群接种疫苗都是很有必要的。
准确用药绝不可自行停药
若一不小心感染了布病,也不用太担心,一旦发现自己有发热、多汗、关节痛等疑似布病症状时,立即去医院就诊。
目前,对抗布鲁杆菌的武器——抗菌药,种类繁多,如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等。医师会结合具体情况采用上述药物中的2-3种进行联合治疗。
要提醒的是,布病治疗疗程较长,治疗过程中绝不可自行停药,否则容易引起疾病复发。此外,不规范服用药物,在影响药效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同时还易引发对布鲁杆菌的耐药性。
简单来说,药物在对付布鲁杆菌的同时,布鲁杆菌也在不断变强使自己存活下来。一旦布鲁杆菌对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以后想要再对付它就更麻烦了。因此,下述用药重点,不可忽视。
■多西环素
有四环素类药物过敏史者禁用,若曾经因使用四环素或者米诺环素而发生过敏反应要提前告知医师;8岁以下儿童禁用;妊娠期不推荐使用;哺乳期妇女服用时应暂停哺乳;服用后不要直接暴露于阳光或紫外灯下,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如穿戴防晒服和遮阳帽等,一旦发现皮肤有红斑需立即停药;可以和牛奶同时使用,但含有镁、铝、钙等药物如铝碳酸镁、碳酸钙等会降低该药药效,需要间隔2小时服用;服药后不能立即平卧,否则易引起食管溃疡。
■利福平
妊娠早期(3个月内)禁用;该药可导致肝功能不全,服用期间应监测肝功能并避免饮酒;可使唾液、痰液、泪液、大小便颜色变红,无需紧张;该药可影响同时合用的其他药物代谢,如果同时服用的药物较多,应提前咨询医生或药师。
■环丙沙星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禁用;与奶制品或含有铝或镁药物如铝碳酸镁、碳酸钙等需间隔2小时服用;服用后不要过度暴露于阳光或紫外线灯下,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如发现皮肤出现红斑、水泡、灼烧感等光毒性反应时需停药;服药期间多饮水,保持每天的排尿量在1200毫升以上。
■复方新诺明
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禁用,如曾经服用磺胺、呋塞米、塞来昔布、氢氯噻嗪、乙酰唑胺等药物后出现过敏反应需提前告知医师;2岁以下婴幼儿禁用;服药期间多饮水,防止药物在尿中形成结晶而划伤尿道。
要注意的是,治疗布病的药物中很多是儿童禁用的,因此,这些药物要妥善保管,需放置在儿童无法获取的地方。
(作者为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公安部:对欺诈发行证券犯罪,坚持毫不姑息、一查到底
- 2023年宁夏科学技术奖揭晓
- 拟少用、不用融雪剂 北京就今冬扫雪铲冰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 美国2022年10.9万人因过量用药致死 创历史最高纪录
- 美军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7次空袭
- 新疆烤包子:老味道何以传承百年?
- “中东欧风”吹甬城:透过“热情”看见中国更开放姿态
- 中国企业500强营收超108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5.74%
- 介入治疗新技术为老年房颤患者减少卒中风险带来福音
- 张军扩:要着力保障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 (成都大运纪事)成都打造世界文化名城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 中欧直达!长三角地区发往欧洲“最快航线”诞生
- 目前海南铁路渡口积压汽车已基本疏运完毕
- 西藏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队勤务中队紧急献血救助失血患者
- 沈铁:东北首列冷藏集装箱中欧班列顺利启程
- 2022年“拉美艺术季”在陕西开幕
- 聚焦技术创新引领汽车行业转型 业内专家建言加速投入科技能力
- 菲律宾渡轮失火致死人数升至33人
- 搭乘“流浪行星” 人类或可实现星际迁移
- 首都航空开通三亚=达州航线
- 热门推荐
-
- 新年盆菜:放开肚皮,层层“寻宝”!
- 总台独家探访丨美军使用集束弹药轰炸越南 炸弹之痛现今仍存
-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季度“新两样”出口分别同比增长94.1%、58.7%
- 分析料香港IPO市场下半年逐步复苏 集资额有望跻全球前三
- 全球首枚3D打印火箭成功发射 但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 山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投产 生产力持续“扩容”
- 宁夏局地遇强沙尘暴天气 最低能见度126米
- 银川新增至6个城市航线航班 加密至19个城市航线航班
- 3万余条新生儿信息被贩卖,漏洞在哪儿?
- “5·19中国旅游日” 西安铁路局开行魔幻主题列车开行
- (乡村行·看振兴)探访广西“鱼米之乡”:现代农业绘就好“丰”景
- 1小时6-8元?“电量救星”变身“钱包刺客”亟须规范
- 日本鹿儿岛县近海发生5.2级地震
- 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海内外专家学者共话新发现
- 最新“亚洲品牌500强”:中国入选最多 国家电网和工商银行跻身前三
- 【央广时评】“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古都历久弥新的中国案例
- 中基协:对登记备案材料造假行为“零容忍”
- “老阿姨”龚全珍之女忆父母:艰苦朴素 乐于助人
- 一揽子政策发力 楼市回暖期待“金九银十”
- 北京110家三级医院实现医保移动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