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罩400万平方公里国土 本轮沙尘暴影响4亿余人
“沙子里掺了点空气”“这场景感觉像穿越了”……
昨天一大早,“沙尘暴”“吃土”双双冲上热搜——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受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影响,3月以来的第五轮沙尘天气目前正在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甚至少数南方地区。
常年同期的沙尘过程次数大约是5-6次,而这次是今年以来我国出现的第8次沙尘天气过程。4月9日以来的此轮沙尘天气过程达到沙尘暴级别,为今年第二次沙尘暴过程。中央气象台于8日18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昨天6时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气象卫星监测显示,山东日照PM10峰值浓度甚至达到了2299微克/立方米。
中央气象台预计,本月后期,还将有沙尘天气影响中国,13日至16日,西北地区和华北等地仍多沙尘天气,其中,13日夜间至14日,沙尘天气将可能再次影响到京津冀等地。
今年沙尘天气为何如此频繁
沙尘天气是指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浑浊的天气现象。沙尘天气的形成需要持久强劲的大风作为动力,需要沙尘来源,同时也需要低层大气不稳定,这样才有利于强对流发展,把更多沙尘卷扬得更高。
昨日,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接受记者采访,解读沙尘天气有关情况。
“从沙尘源来看,今年的沙尘天气基本都是蒙古气旋带来的大风导致的。沙尘在途经我国的时候,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个沿途沙尘的补充,所以沙尘源实际上是蒙古国和我国的一个共同作用。”桂海林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长吴波分析,我国沙尘暴主要的境内源地集中在新疆南部、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中西部等沙漠地区,这些地区的植被恢复对于减少沙源区释尘量、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沙尘源地,2022年蒙古国南部植被生长状况与近年平均状况相比偏差,沙尘源地植被覆盖较差。
“这段时间,蒙古国和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造成冻土层融化,地表沙土变得松散,加之春季北方地区大风高发,配合裸露的沙尘源地地表条件,形成频繁的沙尘天气。”吴波说。
专家介绍,此次发生沙尘天气的主要成因有:一是中国冷空气活动仍处在活跃期,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产生的风力较大,为沙尘天气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二是前期气温回升较快,不稳定的空气状态为起沙提供了热力条件;三是前期蒙古国和中国沙尘源区降水偏少,土壤墒情偏差,加之目前植被尚未返青,地表裸露,不利于抑制沙尘天气发生。
我国是否进入沙尘活跃期
桂海林表示,9日以来,中国沙尘天气过程达到沙尘暴级别,为今年第二次沙尘暴过程。此次沙尘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大,中国多地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11日,随着冷空气的东移南下,沙尘天气继续向南推进。桂海林表示,截至11日早上7时,本轮沙尘天气在中国的影响范围已经达到360多万平方公里,随着冷空气继续南下,预计本轮沙尘天气在中国影响范围将达到390到40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约4.09亿人。
2018年以来,中国北方平均沙尘总次数和沙尘暴次数均高于2013~2017年均值,表现出小幅上升,中国沙尘天气进入新的活跃周期了吗?
“至于是否进入沙尘活跃期,还需要从更大的时间尺度去看。2000年以来,中国大范围沙尘次数整体来说还是一个降低或减少的趋势,但近年来看,尤其是部分年段,沙尘次数比常年同期略偏多,这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地表植被情况、降水、气温、积雪,以及天气系统的强度等等,这些因素都会有着年际的变化。因此,总体来说,从目前的情况看并不能判断中国进入了新的沙尘活跃周期。”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丁婷表示,2018年至2022年期间,我国北方平均沙尘总次数和沙尘暴次数都多于2013年至2017年平均数。但从更长时间尺度来看,21世纪前10年,沙尘总次数和沙尘暴次数均明显多于近10年。这表明,现阶段我国仍处在沙尘影响减少的大背景下,不能认为沙尘暴出现了明显变多的趋势。
“跨长江到南方”常见吗
此轮沙尘跨过长江影响到了南方,这是常见的现象吗?
桂海林表示,根据预报范围,此次沙尘天气总体来说影响的主要是长江以北区域为主,长江以南的区域像浙江北部、湖南北部等部分地区可能受到一点波及,但是影响总体不大。至于沙尘南下的原因,当北方的一个天气系统很强的情况下,沙尘的爆发位置刚好又在主要的沙源地,沙尘强度会比较大,在高空偏北气流的输送下,往往能达到一个远距离的输送。
“其实不仅仅是到了南方,从监测数据来看,在比较强的沙尘天气时,甚至可以围绕地球一圈,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上曾经也检测到了来自于亚洲地区的一些沙尘。所以说沙尘是一个远距离的输送现象,即使影响到了我国南方地区,也并不是特别稀少的事情。”桂海林说。
此外,他也谈到,如果公众长期关注沙尘对我国影响的话,其实不难发现,每一次比较强一点的沙尘暴过程基本上都会影响到黄淮,甚至会跨过长江,到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区。影响范围还要看沙尘的路径,如果路径是偏西的话,有时候会从甘肃陕西这边跨过,强度甚至会到达四川盆地。
桂海林表示,沙尘暴通常会给交通、农牧业以及人体健康带来一些影响,比如,沙尘粒子在沿途会携带一些重金属或敏感源,因此,心血管或者过敏体质的人群在沙尘期间应尽量少出门,或者出门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戴好口罩、纱巾等。此外,沙尘通常伴随大风天气,需要注意室外搭建物或广告牌的加固,户外高空作业应加强个人安全防护,行人尽量远离高层建筑,避免被吹落物砸伤。对于农牧业来说,沙尘会使土地风蚀沙化,要加强农田土地的保护。
不是所有的沙尘都叫沙尘暴
每当天空泛黄,空气中有尘土漂浮时,就有人认为:沙尘暴来啦!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沙尘天气都是沙尘暴。只有沙尘天气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称为沙尘暴。在气象学上,按照影响由轻到重,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
沙尘暴,特别是特强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当沙尘暴来袭时,气象部门就会发布相应的预警。根据现行的国家级预警发布标准,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沙尘暴预警分为三级:沙尘暴蓝色、黄色、橙色预警,预警颜色由浅到深,代表影响程度和防御等级越来越高。
“其实,沙尘并不是需要根治的天气,在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之外,也对全球生态系统有一些有利之处。”桂海林强调。
他表示,对于一些本来就降水稀少的气候区,我们现在防沙治沙采取的是科学态度,也就是对这些地区宜沙则沙,主要是防止它沙地的扩大化。“在不利于植被生长的地方,配上这种大风气旋的天气系统,沙尘是必然的一个天气现象,所以说它并不是一个需要根治的天气。”
“而且沙尘暴实际上是一个国际化的现象,治理必须国际合作。不仅只在我国有沙源地,包括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还有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大范围分布的沙源地也需要有效治理沙尘。”桂海林说。
专家表示,荒漠化防治不是一蹴而就,未来仍需要加强植被修复,减轻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和沙尘暴危害,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沙尘暴危害这一全球性问题。
综合新华社、央视、中新社、中国天气网报道
翻译
搜索
复制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福建首批重点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出炉 推动影视业发展
- 广东顺德画家带来岭南叙事作品展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 11月10日起丰台至沙城铁路恢复开行旅客列车
- 深圳认房不认贷落地首周:有机构门店看房量上涨50%,成交开始活跃
- 俄媒:俄高官批美办“民主峰会”,称“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独裁者”
- 北京建成全国首个大气环境监测大模型
- 螺蛳壳里做道场,小龙虾吃出大产业
- 3.78万亿元、142.6亿件……“数”说我国7月份消费稳步增长
- 北方“候鸟老人”成群结队“飞”往海南
- 今年以来上海警方侦破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虚开犯罪案件70余起
- 乡村民谣、硬笔书法、非遗手工……这届年轻人为啥抢着上夜校?
- 新一轮牛市行情劲爆开场
- 山西博物院加码展览“进出口” 促进中外文明互鉴
- 阿尔茨海默病早筛早查尤为重要 社会认知仍需提高
- 白发拔一根长十根?医生揭露真相
- 焦点访谈丨“半年报”: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 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故已致9人死亡
- 靳东演活了真实的法官
- 驾校培训存在多少“潜规则”?
- 熊猫指南2023年度榜单发布 促进中国优质农产品产业发展
- 热门推荐
-
- 中国电动车企积极布局东盟市场
- 百万博主“小万姑娘”:汉服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 阿奇霉素耐药率高,专家:用药合理包括选药、剂量、使用时间合理
- 2023年中国再保合并总保费收入1768.49亿元,同比增4.2%
- 中国拟对原产于美欧等地的进口共聚聚甲醛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 经典影视IP助力文旅 《家有儿女》黄崖关长城六一嘉年华举行
- 财政部将在沙特利雅得发行美元主权债券
- “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这些网上流传的说法靠谱吗
- 2023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启幕
- 2023中国(宁夏)—荷兰奶(肉)牛与家禽产业合作交流洽谈会在银川举行
- 锦绣中国年|哈萨克族姑娘两度登“春晚”:盼更多人通过舞乐见新疆
- “艺汇丝路—丝路童心”画展开展 多国儿童绘敦煌
- 长三角三省一市文艺界人士汇聚扬州 共话“文艺两新”工作新发展
- 每道意想不到的美食背后都源自当地人的生活执念
- 四川:游客擅自进入未开发开放区域将承担相应责任
- 2027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拟达1.2万亿元
- 装修押金要不回 物业称在申请
- 2023中国客运哪家强?广州白云机场、广州南站双双夺冠!
- 江西400余名青年学子共赴科创盛会
- 韩央行报告:中国疫后经济重启有望拉动韩国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