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发布心理健康蓝皮书——成年人群自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日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2022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结果显示:我国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投入持续增加,成年人群自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的便利性和满意度较之以往显著上升。
蓝皮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三个部分,“作为重要的智库研究成果,蓝皮书探讨了我国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现状、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并就进一步维护和改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蓝皮书主编傅小兰介绍。
蓝皮书基于近20万人次的调查,综合分析呈现了当前我国多个人群的心理健康基本特征。调查发现,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最好,无业/失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工作时间的变化、工作倦怠、朋友支持、婚恋关系、运动与午睡均对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其中,从婚恋状态看,已婚群体的抑郁风险最低,未婚无对象群体的抑郁风险最高,抑郁风险检出率(23.6%)远高于已婚群体(5.7%)。虽然其中也叠加了一些年龄因素的影响,但仍显示了拥有亲密关系的支持对于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说,促进青年人拥有稳定和谐的婚恋关系、促进婚姻家庭和谐,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蓝皮书副主编陈祉妍说。
在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估方面,针对“你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的4个选项——很好、中等、较差、不清楚,调查对象自我评估认为“很好”的占35.9%,“中等”的占48.1%,“较差”的占13.9%,“不清楚”的占2.1%,前两者之和超过80%。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下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突出,本次调查中,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抑郁和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高度相似。在成年人群中,18~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25~3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2.3%,也显著高于35岁及以上各年龄组。焦虑风险检出率的年龄差异呈现类似趋势。此外,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随着月收入的增加,抑郁风险检出率呈现曲线变化,月收入人民币2000元以下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月收入组。
“不同职业群体也呈现不同的心理健康特征。”陈祉妍介绍,抑郁风险检出率最高的是无业/失业人员,达31.0%,远远高于其他职业群体;抑郁风险检出率最低的是管理人员,为3.2%。
“我们建议继续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规范性、推动心理体检普遍开展、关注低收入群体与失业/无业群体、关注与支持青年群体、关注工作倦怠并加强职业指导及提供心理服务、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与支持。”陈祉妍说。
蓝皮书还分别对青少年、大学生、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这四类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全国范围内超过3万名青少年的调查分析显示,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相比2020年有所下降。女生相对男生有更高的抑郁、孤独得分;总体上,抑郁、孤独、手机成瘾得分有随着年级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这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和检测机制,着力加强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加强对高风险群体的心理健康的精准预防和干预工作,进一步保障青少年获得足够的睡眠和运动,倡导青少年健康使用手机、减少手机成瘾风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郭菲说。
“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什么变化?调查发现,作业量的减少、体育运动时间的增多和发展兴趣爱好时间的增多对于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陈祉妍指出:“总的来说,‘双减’政策实施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非毕业年级学生在作业负担方面显著减轻,有了更多的时间采取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蓝皮书主编张侃表示:“我国近年来的心理健康工作在政府的引导下蓬勃发展,随着政府重视程度、公众意识的提高,随着专业队伍的成长与壮大,心理健康工作在组织性、专业性方面都有提升。心理健康蓝皮书则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国民状态指标,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参考。”
(本报记者 齐 芳 崔兴毅)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佟新:学者的责任
- 交通运输部:9月16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1.9亿人次
- 第十一届中国(湖南)矿博会交易总额18.6亿元
- 重庆一学校通报公务车擦挂事件:已责令驾驶员停职反思
- (寻味中华|戏曲)云南滇剧:300年乡间“年戏”温润年轻人
- 洪水退去 “五常大米”的重建这样开始
- 广东制造 向上突围
- 巴基斯坦专家: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成绩不容否定
- 中国科大研发一类新型螺旋机器人 小可抓蚂蚁重可举哑铃
- 2024天津新年音乐会上演 名家联袂奏响新年华丽篇章
-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激发城市新活力
- 海外网评:不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实现新发展
- 安徽淮南火灾9名遇难者遗体全部被找到
- 让地质文化不再“小众” 浙江出新招“唤醒”地质奇观
- 宁夏葡萄酒飘香世界走出“国际范”
- 老工业基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考古确认陕西洛南盆地百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 炎夏防晒别忘呵护头皮
- 上百名学生被捕,哥伦比亚大学的“巴以冲突”为何激化?
- “人持证、车上牌”对从业者影响几何?
- 热门推荐
-
- 平陆运河新福水上服务区实现通水
- 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粮油和食品保供基地开工建设
- 沙漠边缘筑起绿色屏障 致敬创造奇迹的他们
- 长江商学院发布“MM中华艺术品指数”
- 甘肃首个海外“甘味”旗舰店拟落地韩国
- 财政部拟发行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六期)
- “一九”寒意尽显!冷空气又将来袭 降温日历看哪里气温会创新低
- 清明出行注意!国内油价或重回“8元时代”
- 中新健康丨立秋时节如何养生?专家给出建议
- 这一专项行动,对经济至关重要
- 财政部:2024-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
- (两会访谈)建一座“桥”,让中外有更多“相逢一笑”
- 捡漏“纪念币”?小心上当受骗
- 不吃早餐致晕倒 生活不能如此敷衍
- 自行车违规充电冬季又反弹
- 112个项目动工 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园破土 “颠覆性10条”发布
- 沪滇携手推进县域医共体 云南患儿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 带伞!北京今日闷热感持续 西部北部等地将有雷阵雨来“扰”
- 上海地铁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 案值68.91亿元!黄埔海关开展打击走私及虚开骗退税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