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逐出食品圈的槟榔还能吃吗
张田勘
浙江、四川等地近日下发禁止销售槟榔的通知,浙江一些地方甚至将长期禁售槟榔。为何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零食成了“禁品”呢?主要原因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没有列入槟榔,这意味着槟榔不能再作为食品来管理和销售。此前已有研究指出,槟榔有致癌风险,有“10个口腔癌,9个嚼槟榔”之说。那么,槟榔对人体健康究竟有哪些损害?还能不能入药?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
1
致癌效力与砒霜为同一等级
人类食用槟榔的历史有1800年了,涉及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等诸多国家和地区,食用方式一般是直接咀嚼或与蒌叶同食。另据《不列颠大百科全书》记载,全球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有咀嚼槟榔习惯。
然而对于食用槟榔的争议早已有之。明确这种饮食习惯与癌症有关的最早结论,出自1992年英国《柳叶刀》刊登的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对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169名口腔癌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77%的患者经常用涂抹了石灰粉的蒌叶卷着槟榔食用,且口腔内咀嚼的部位就是癌症的原发部位。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咀嚼部位的pH值升高到10左右,并促使了活性氧物质产生,后者能够促使石灰粉诱导癌细胞增殖。后来,有大量研究佐证了口腔癌与咀嚼槟榔有关。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包括槟榔果、含烟草的槟榔嚼块、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在致癌效力上,槟榔与烟草、酒精、黄曲霉素、砒霜为同一等级。我国印发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 年)》中也提到,我国于2017年公布致癌物清单时,已将槟榔列入一级致癌物。
槟榔致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与硝胺类物质有关。研究人员从嚼槟榔的人唾液中检测出3种亚硝胺类物质,这可能是槟榔中的亚硝酸盐与口腔中的微生物和酶相互作用产生的。
二是与槟榔中的多种生物碱和活性成分有关。这些活性成分不只是让人兴奋愉悦,还有促使癌变的作用,如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它们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有直接的致癌性。槟榔生物碱能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和干扰细胞外基质大分子(胶原、弹性蛋白等)的沉淀和降解过程;槟榔加工过程中添加的丁香性多酚、活性氧化剂,也会产生某些基因毒性。
2
吸烟者食用危害更大
虽然槟榔已被证明有致癌性,但并非是吃一口就会得癌症,脱开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槟榔摄入安全与否,与使用方式和剂量有关。
槟榔质硬,人在咀嚼槟榔时,槟榔纤维的摩擦会造成口腔黏膜局部外伤和黏膜损伤,特别是用蒌叶和石灰包裹后的槟榔对口腔的磨损更厉害。所以,若是经常咀嚼槟榔,便会使口腔黏膜长期处于受损状态,导致伤口迁延不愈,引起慢性炎症、氧化作用增强和细胞增殖。当咀嚼槟榔者口腔黏膜细胞脱落频率明显增加时,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另外,在咀嚼槟榔的人群中,吸烟者占了很大比例。一些槟榔本就添加了烟草成分,既吃槟榔又抽烟使得槟榔中的生物碱和烟草同时作用于口腔,唾液中的毒性物质浓度显著升高,更容易破坏细胞DNA的合成和修复,共同诱发癌症。
这个结论有数据支撑。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既嚼槟榔又抽烟极易造成口腔癌的发生。全球消费槟榔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南亚和东南亚一带,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有全民嚼食槟榔的风俗,民众吸烟也比较普遍。这两个诱因叠加在一起,造成了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口腔癌发病率最高,患癌人数也最多,约占到全球口腔癌患病人数的58%。
除了可诱发口腔癌之外,还有研究指出,咀嚼槟榔的时间越长,患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越高。总之,槟榔与癌症的关系存在剂量相关性。长期咀嚼槟榔,以及吃槟榔吃得较多的人,罹患相关癌症的几率必然更高。
3
具有生殖毒性可影响胎儿发育
槟榔还有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隐患,那就是生殖毒性。
早在1985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研究人员就发现,槟榔碱对小鼠早期精子细胞有诱导精子头部形状异常和计划外DNA合成的能力。他们分别用20mg/kg、40mg/kg和80mg/kg剂量水平的槟榔碱处理小鼠,结果发现,头部异常的精子数量与槟榔碱的剂量增加有密切关系,这表明槟榔碱对小鼠生殖细胞有损伤毒性。
除此之外,槟榔果提取物可使雄性小鼠精子数量明显减少、活动率明显降低、畸形率增高。北京大学药学院的研究人员对我国槟榔中的3种主要生物碱(槟榔碱、槟榔次碱和去甲基槟榔次碱)进行了鉴定,并且对我国槟榔主产区的12种槟榔样品进行评定,发现不同地区槟榔中的生物碱含量差异显著,籽粒中的含量高于果壳,干燥槟榔中的含量高于新鲜槟榔。
随后,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3种生物碱对志愿者提供的样本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槟榔碱对精子活力的降低作用明显,且具有强烈的剂量依赖性。其中,影响精子活性的主要是槟榔碱,并且浓度越大,降低作用越强。个中缘由尚未厘清,但有一些研究认为,这可能是槟榔碱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导致的。
此外,槟榔所具有的生殖毒性还体现在对胚胎和胎儿的孕育和生长上,表现为槟榔碱能够减少胚胎着床数量,导致流产,并对胎儿后续生长产生毒副作用。孕妇食用干果制槟榔与小儿脑性瘫痪也具有相关性,容易出现胎儿早产等情况。
4
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槟榔
虽然槟榔致癌、有生殖毒性等已被现有研究证实,但同时它也是一种药物。《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收载了槟榔、焦槟榔等药材或饮片,并指出槟榔经过炮制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功能,可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因此,槟榔在“药品圈”中是有一席之地的,只是药用需遵循医嘱,不要擅自购买使用,以免不对症,反伤身。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有人没吃过槟榔,纯粹是想尝鲜,那大可不必。前文已列举了它可致癌、有生殖毒性等种种危害,尤其是不能跟吸烟这种行为共存,否则危害更大。如果是已经对咀嚼槟榔成瘾的人,则应将它视同于毒品,尽快戒除。这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土耳其、新加坡、阿联酋、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把槟榔划归为毒品,予以禁止。
临床数据显示,口腔癌患者一半以上会因癌症复发而死亡,5年生存率仅50%,即使手术成功的患者也会因面部永久性创伤和严重的口腔功能障碍而痛苦不堪。所以,“像远离毒品和烟草一样远离槟榔”,这个倡议带来的益处是巨大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因威胁多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美国一男子遭逮捕
-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杰出贡献奖公布 全球14家企业上榜
- 中外嘉宾“把脉”江西绿色经济:发展优势产业 加强国际合作
- 农业农村部:努力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 中老增殖放流活动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
- “海派之源”系列图书新作亮相 图文展示上海教育发展历史脉络
- 今天白天北京风力将再加大阵风6至7级 上午时段或有浮尘
- 陕西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体验古时中秋
- 杭州余杭良渚文化大走廊加码布局微短剧
- 黑龙江省两会观察: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业?
- 和评理|美国用贫铀弹给俄乌冲突火上浇油 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
- 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7.6级地震已致55人死亡
- 从大热到降温 万亿预制菜市场向何方?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中国两部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
- 人社部: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青年就业创业
- “时代的容颜——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人物绘画精品展”开幕
- 美国艺术家“沉醉异域”艺术展杭州闭幕 从画作中探索自然
- 广西推进实施首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
- 从联合国发布《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分析中国经济新活力
- 热门推荐
-
- 美敦促乌下调征兵年龄下限,乌方:我们缺装备,不缺人
- 美国多地出现“鬼脸杀手”,有人吓得报警(图)
- 艺术再现雄安建设者奋斗故事 原创音乐剧《星辰》首轮巡演走进河北
- 特写:天山脚下的“浙建红” 续写新时代“山海情”
- 科技赋能助力渔业丰收 新疆尼勒克县实现养殖智能化、加工数字化
- 央行: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
- 韩媒:打击深伪犯罪,韩国拟扩大卧底调查范围
- 中新健康丨“中风120”互动体验展馆率先在上海开馆
- AI画的网络流行用语,你咋看?
- 国际最新研究:运动追踪数据或能帮助发现帕金森病
- 多款新型商业航天固体发动机在陕发布 为中国航天发展注入新动力
- 中新真探:运动30分钟以上,才能减脂?
- 秘鲁暴雨泥石流灾害已致40人死亡
- 云南镇雄县“1·22”山体滑坡已致11人遇难
- 全球化智库举办慕安会官方边会 聚焦中欧美气候合作
- 商务部:将用好多双边机制帮助企业积极应对不合理贸易限制
- 中央气象台10月30日06时继续发布大风黄色预警
- 国际热评:利益难共振,美日韩的“小圈子”只能圈住自己
-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巴黎举行黄河文化展 搭建设计别出心裁
- 北京两机场端午假期预计运送旅客近9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