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真的能练出来?知道真相还是别喝了
大家看过金庸的《天龙八部》都知道里面有两个酒神——段誉和乔峰。段誉喝酒靠的是六脉神剑,可以把喝下去的酒变成涓涓细流,从手指中排出,乔峰则是真的天生就很能喝,千杯不醉。而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有没有办法可以提高酒量呢?
很多人寄希望于“天道酬勤”,认为每次多喝一点,天长日久就能把酒量给练出来。从自己的体验和身边人的经验来看,貌似确实有点效果,但这些其实都是身体表现出的假象。真相是什么呢?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不敢再肆无忌惮地豪饮了。
能否喝得“爽” 要看它俩的工作能力
酒量真的能练出来吗?这个得从酒精在我们身体的代谢说起。
酒精又叫乙醇,当我们饮入之后,会随着血液分布到全身。其中的小部分可随呼吸排出体外。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大致成正比,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吹气来检查司机是否喝酒。而另外的大部分酒精,将在肝脏进行代谢。酒精在肝脏的代谢过程很复杂,完整讲起来比较枯燥,我们只要了解最主要的部分就好。
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条途径叫做“乙醇脱氢酶(ADH)乙醇氧化体系”。这条代谢途径需要两位兄弟的帮忙:大师兄“乙醇脱氢酶”和二师兄“乙醛脱氢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两兄弟怎么帮助我们代谢酒精的。
首先,进入体内的酒精,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我们感觉“很爽”。具体来说是“心情愉悦,精神放松,希望侃侃而谈”的感觉,这也是一部分人爱喝酒的原因。当然,要保持这种“很爽”的感觉,前提是体内酒精浓度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如果浓度太高,会表现为酩酊大醉,失去意识、昏迷甚至死亡,这就是酒精中毒。
酒精在大师兄“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变成乙醛。和酒精不同,乙醛是一个让我们“不爽”的物质。它会导致脸红、恶心,还可以让我们的细胞产生突变,促进肿瘤的形成。怎么办呢?不能坐以待毙,这个时候,二师兄“乙醛脱氢酶”出马,将乙醛分解掉并转化为无毒的乙酸,乙酸进一步在肝脏被代谢成水、二氧化碳和能量,最终完成了酒精的代谢,这是我们自身解酒的一个过程。
两兄弟的工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喝酒的能力。如果大师兄和二师兄工作能力都不错,分解酒精(乙醇)整个流程畅通无阻,酒精的代谢比较顺畅,使得我们既能品尝到酒精带来适当的“爽感”,同时又不会受到乙醛的伤害。
“千杯不醉”是天赋 这些人天生酒量不太行
但是试想这样一种情况,大师兄(乙醇脱氢酶)是个工作狂,二师兄(乙醛脱氢酶)喜欢磨洋工,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这时,大师兄会不断地将酒精转变为乙醛,但是二师兄无法及时将乙醛分解掉,这就麻烦了,乙醛就会在体内堆积,乙醛的毒性作用会很快袭来,比如面红耳赤,恶心难受。
那些不太能喝酒的人,或者喝一口就面红耳赤的人,一般是因为体内住着一个工作狂大师兄和磨洋工的二师兄。
有的小伙伴说,我多练练喝酒,锻炼(提升)一下二师兄的工作能力(态度),是不是可以改善酒量呢?
很遗憾,两兄弟的特点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的,是天生的,后天可改变的幅度不大。
这种酒精代谢障碍,主要出现在哪些人群中呢?主要在东亚人群。在中国,主要在东南部,也就是汉人为主的地区,大约可以占到30%。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这30%呢?很简单,回答这两个问题:第一,你喝完一杯啤酒(大约180毫升)后,会不会很快出现脸红?第二,在你开始喝酒后的头几年,你有没有问题一的情况?只要有一个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就是这30%中的一员。
“练”出来的是假象 脸不红是血管麻木了
对于天生酒量不太行的人群来说,我的建议是尽量少喝,以免对身体产生伤害。但是,还是有人不服气:“多喝,酒量还是能提高一点的嘛。”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实际上,“脸红综合征”是身体天然的预警和保护,可防止个体酒精(乙醇)中毒。如果非要顶着这个难受劲去豪饮、去锻炼酒量,看似“脸红综合征”缓解了一点,但这是因为我们脸部的血管对刺激麻木了,表现得不那么红了。而实际上,在体内没有及时代谢的乙醛仍然在持续地损害着我们的脏器。所以酒量不好的人能不喝,还是别喝了。
酒量好也别放纵 酒精照样毁身体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小伙伴洋洋得意:“我天生酒量就不错,原来是上天赐给我了一个优秀的基因呀,那我可以去充分享受喝酒的乐趣了吧。”可别高兴得太早,虽然你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是仍然不能肆无忌惮地饮酒,至少有以下原因:
首先,一个人对乙醛的代谢能力强,只能说他代谢得快一点,乙醛在体内积聚得少一点,并不是说一点毒性都没有。长期饮酒,大量饮酒,积少成多,乙醛产生的危害仍然会体现出来。
其次,除了中间产物乙醛,酒精(乙醇)还有多种方式伤害我们的身体。高浓度的酒精对消化道上皮有直接毒性作用。酒精可以增加体内一种叫CYP3E1的酶的活性,促进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而这些氧自由基与肝脏、结直肠、食管等组织的癌变有关。同时,长期大量饮酒可以影响叶酸的吸收和代谢,这与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另外,过量的饮酒还可影响免疫功能、雌激素水平,以及造成消化道菌群失调,这些负面因素都会侵蚀身体健康,甚至促进肿瘤的发生。
送你解酒小妙招
酒精有害健康相信大多数人都认同。但是可能有人会说了,工作应酬、朋友聚会难免会有需要喝酒的场合。如果我们有时必须喝酒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里告诉大家两个靠谱的解酒的方法:第一,缓解酒精的吸收;第二,加快酒精的排泄。
我们在喝酒前,多吃点饭菜,喝点酸奶,吃根香蕉,这样让我们的胃充满起来,可以减慢酒精的吸收,减轻身体代谢酒精的压力。
尽量多喝水,或者服用一点解酒药,它们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排出酒精,同样也能达到解酒的作用。
最后送给大家四句话作为总结,汉人代谢有障碍,多喝也不能加快,要想护肝不伤害,多喝水来多吃菜。
文/朱志翔 张晓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一中国公民在日本海边游玩被海浪卷走 中使馆:已平安脱险
- 去年贸易额近2000亿美元 中国同南亚国家经贸往来势头好
- (新春走基层)国门驻站联络员老杨:34载用心守护中越铁路线
- 韩媒:韩国务安国际机场将关闭至2025年1月7日
- 河北廊坊三河市一临街商铺发生爆炸 火势得到有效控制
- 新疆阿勒泰:道路打通 滞留人员安全撤离禾木村
- 赢得南卡州共和党初选 特朗普回应:从未见过共和党如此团结
- “跨学科”教学提高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 共建共享 有福之州造福于民
- 文明祭扫更显“清明”
- 深陷“反犹”风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宣布辞职
- 气温骤降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 新疆奶酒酿造技艺何以绽放光彩?
- 沈阳对台服务再提升 台企增资扩产落项目
- 山东省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 中国信通院联合三六零启动大模型标准制定,助推AI安全可控发展
- 泰国选举委员会确认新一届上议院选举结果
- 南航拟新开五台山至大连航线
- 浙江古城布局低空经济:多平台落户 拓应用场景
- 旅意青年插画师安培:中华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的瑰丽宝库
- 热门推荐
-
- 北京发布23项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涉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
- 多措并举 江西龙南“老”围屋焕发“新”活力
- 西藏群艺馆举行免费开放培训总结典礼
- 两名科学家因机器学习基础性贡献获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北京全力开展道路灾后恢复重建 提高防护标准
-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寿宁筑巢回引“新农人”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 (新春见闻)杭州西湖现沉浸式“宋朝集市” 国潮宋韵迎中国年
- 中欧班列(成都-俄罗斯)蓉欧速达班列首发
- 京津冀三地首次“牵手”辞旧迎新
- 欧洲最大核电机组正式投入运营
- 直播成了新农活
- 全国百名专家学者太行山下论道 为弘扬太行精神探索新路径
- 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宝慧制梁场首榀箱梁完成浇筑
- 浙江沿岸海域将有8~10级雷暴大风 我国近海海域将有6~8级风
- “欧洲经济火车头”动力还足吗?
- 人社部启动职引未来——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
- 三江源国家公园完成首次雪豹生存状况评估 建立个体识别数据库
-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 北京多措施助力经营主体发展
- 《自然》最新论文:韦布望远镜探测到已知最遥远复杂芳香分子
-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专家:防治需坚持“四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