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聚焦秸秆产业化利用 推动“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中新网南宁7月1日电(记者 杨陈)7月1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近年来,广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推进秸秆科学还田、建设完善收储体系、提升秸秆加工水平、扶持发展规模化产业等方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将“生态包袱”转变成了“绿色财富”。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促进农作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耕地质量、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水稻秸秆直接还田腐熟分解时间长,还田过量处理不当还会导致作物黄苗、死苗、减产等技术上难题,广西大力发展创新推广早稻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2021年至今,当地共建成单个规模100亩以上的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循环培肥示范区超过300个,核心示范面积超过24万亩。通过秸秆还田技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作物增产幅度达6%—15%,每亩可节约化肥成本150元左右。
为保障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产业前端供应,广西聚焦秸秆离田收储,扶持、引导农村能人、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了秸秆离田收储队伍,建设标准化收储站点,探索建立“秸秆收储主体+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秸秆离田收储能力、扩大收储覆盖面。
据悉,近年来,广西已形成了岑溪市“秸秆置换有机肥”模式、横州市“自然村有堆放点、行政村有收储站、乡镇有收储中心、县有规模化利用企业”的层级式收储利用体系、柳城县“一点对多源、多点对多源”的秸秆“点—线—面”收储运机制、青秀区“种植(回收)+加工+销售+配送”模式等典型秸秆收储模式。
与此同时,广西不断提升秸秆加工水平,推进多途转变增值。针对水稻、玉米等秸秆,通过揉丝、青贮、制作颗粒饲料等技术,加工秸秆饲料产品。蔗叶秸秆则主要采用生物质发电和加工固化成型燃料等方式实现增值。得益于因地制宜推进秸秆规模化、产业化利用,目前广西已基本形成以秸秆饲料化利用为主,燃料化、肥料化等利用方式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利用格局,打造了一批年产值千万元甚至亿元的高值化利用产业。
在广西河池市都安县,当地大力发展秸秆畜禽养殖产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广西崇左得力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展秸秆生物质发电,年发电量8500万度,实现经济价值3500万元以上;广西粟丰肥业有限公司,发展熟化固体畜禽粪便+秸秆+微生物发酵堆沤有机肥产业,年产值超4500万元;河池市罗城县大力发展秸秆制基料种植食用菌产业,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前10月中国房地产投资、销售额同比下降
- 辽宁持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
- 正视“长新冠”但也无需恐慌
- 澳大利亚展台上,“新面孔”齐齐亮相,热闹中收获更多确定感
- 贵州茅台拟斥资30亿元至60亿元回购股份
- 2023年最大“超级月亮”8月31日亮相天宇
- 美国费城大批蒙面青少年洗劫商店 超20人被逮捕
- 河北沧州黄骅港至莫斯科中欧班列首次开行
- 赵孟頫行书《临兰亭序卷》在无锡博物院展出
- 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银行业如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 韩国总统尹锡悦和执政党党首韩东勋举行会谈
- 河北98个县区883个乡镇遭受洪涝灾害 受灾人口超222万人
- 停课、停工、停产、停业!珠海启动防风I级应急响应
- 讲述音乐背后故事的百科全书 《音乐史》推出
- 交通运输部:交通行业各项工作基本实现“有标可依”
- 贵州百里杜鹃:“地球彩带”颜值高 “美丽经济”促振兴
- 兰州高新区“新政”: 扶持认定孵化平台促创业就业
- 中国首个核药领域外资项目落户浙江海盐
- 山西大同借云冈石窟文化IP激发古城文旅活力
- 江苏宜兴发生持刀伤人案 致8死17伤
- 热门推荐
-
- 突发!澳大利亚悉尼一教堂发生行凶事件 多人受伤
- “应急使命·2024”防汛防台风演习将于5月10日上午举行
- 一天发电超10亿度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顶峰保供
- 9月份中国CPI同比持平 环比继续上涨
- “滑稽梅花”第一人张克勤:“老开心”带来无数欢笑
- 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7千米
- 美国无家可归者危机日趋严峻
- 2023“上合之夏”系列活动青岛开启 深化上合组织国家民心相通
- 美国4月成屋销售量环比下降1.9% 低于市场预期
- 中新真探:甲状腺病患者不能吃加碘盐?
- 帮年轻人找“赚钱”蓝海
- 中新健康|上海专家创新打造围手术期管理体系 助结肠癌患者术后“极速康复”
- 北玉米南水稻 藜麦也来凑热闹 共绘金秋好“丰”貌
- 渝昆高铁云南境内首条超3.5公里隧道贯通
- 广州白云站枢纽配套联络线完成郭塘站第一阶段封锁施工
- 杭州推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 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上交所:境内指数化投资市场蓬勃发展 ETF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资产管理工具
- 年度压轴大戏讲述基层故事
- 浙江余姚一钢结构建筑发生倒塌 有人员被困
- 三大造船基地造船指标积极向好 高质量发展驶出“新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