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点心,中国人有何讲究
本报记者 肖雅文
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每当传统节日来临,总有一些食物能唤醒我们对节日与文化的记忆,这些传统“小食”就是点心。
那么,你知道中式糕点为何被称为“点心”吗?中式糕点经过了怎样的发展演变,又反映了怎样的文化传统?
历史悠久,花样繁多
相传,“点心”二字来源于战场。东晋时期,一位将军为了慰劳英勇杀敌的将士,将烘制的糕饼送到前线,以表“点点心意”。自此“点心”二字便传开了。
历史上,对点心的记载亦有迹可循。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古籍《周礼·天官》中的“糗饵粉粢”,即由粮食磨成粉后制成的食物。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点心的雏形。在《楚辞·招魂》中有:“粔籹蜜饵,有餦餭些。”其中,“粔籹”是用蜜和米面煎成的束状环形食物,“蜜饵”是用蜜和米面制成的糕饼。
到了汉朝,“饼”类点心开始崭露头角。《四民月令》中记载:“寒食以面为蒸饼。”据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发面及蒸汽烹饪技术。
芝麻饼也是在汉朝出现的。《释名》中“胡饼之作,胡麻着上”说的就是芝麻饼。当时的芝麻饼由烘烤而成,深受大众喜爱。而芝麻则是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西方交流为点心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开启了大融合时代,羊羹配茶成了当时的特色。羊羹原本是草原上的美味,用羊肉熬制冷却而成,后来逐渐演化成豆类制成的果冻型食物,成为一道著名的茶点。
隋唐时期,中式点心的代表“月饼”出现了。在这之前,人们一直有八月十五祭拜月亮的习俗,不过当时的“饼”还被称为团圆饼或小饼。相传,“月饼”二字为杨贵妃中秋赏月时所赐,之后便在民间传开。
到了唐朝,糕点走向商品化。据记载,长安有不少糕点铺,还出现了专业的“饼师”,饮茶佐以点心,也在唐代宫廷的茶宴中流行起来。在白居易的诗中就有“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宋朝时,糕点的创新迎来高峰。水晶皂儿、紫苏膏、高丽栗膏、雪花酥、狮蛮重阳糕等各类点心层出不穷。当时,“糕”类点心成为主要代表,仅宋末元初《武林旧事》中提到的糕类便多达几十种。另外,由于科举盛行,“进士糕”“状元饼”等专为进京赶考准备的糕点也应运而生。
明清时期,糕点文化进一步发展,成为待客送礼的佳选。明朝时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的沈榜在《宛署杂记·民风》中记载:“士庶家具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三大派系,争奇斗艳
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中式糕点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点心流派,“京派重油轻糖,苏派精致浪漫,闽派嗜甜如命”相对准确地总结了中式糕点界三大派系的特点。
其中,京派喜欢把糕点称作“饽饽”,老字号糕点铺也叫饽饽铺。“稻香村”便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老字号饽饽铺之一。
鲁迅先生爱吃甜食,他寓居北京的时候就常常跑到“稻香村”解馋。据《鲁迅日记》记载,在1913年到1915年的两年时间内,鲁迅先生曾15次在稻香村购买糕点。
相较而言,苏式糕点种类丰富,工艺也相对复杂,更讲究时令与新鲜,一度严格遵循着春饼、夏糕、秋酥、冬糖的规律。而广式糕点与广东的饮茶文化密不可分,点心小巧精致、造型各异,口味清新多样、甜咸皆备。
其实,无论是哪种派别,中式糕点的诞生与流行,都与文化、礼仪和习俗息息相关。例如:饺子、年糕、元宵,是春节的传统食品;青团是清明时节的风味小吃;端午节吃粽子寓意祛祸避害;重阳节吃重阳糕有“重阳吃糕,百事俱高”之说等。
除节日时令之外,每逢婚丧嫁娶、祭祀乔迁之类的家庭大事,也必然少不了糕点的点缀。例如:生日寿辰有“喜大八件”,由枣花、福字、禄字、寿字、喜字、卷酥、核桃酥等组成,北方还要配上寿桃、寿包。而女子嫁娶生育时,则有喜饼、送子观音饼、麒麟送子饼、长命百岁饼等多种题材、寓意丰富。
另外,中式糕点推崇“应时而食”,将时节、文化习俗与食物紧密结合,例如:农历二月有太阳糕,四月有玫瑰饼,五月有五毒饼和粽子,七八月是绿豆糕、水晶糕、豌豆黄;秋天是月饼和花糕;冬季做槽糕和油糕;腊月二十祭灶时,有桂花糕、关东糖、蜜供、糖瓜……小小的糕点,也在岁月的流淌中,逐渐承载起人们独特的记忆与情感。
复兴回归,再引潮流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烘焙市场都是中式糕点的“主场”。
之后,随着西式烘焙涌入国内市场,一系列西点品牌开始受到消费者青睐。而传统的中式点心却因为外形、口感、包装一成不变等原因面临着较大的冲击。
其实,中式点心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单从点心模具就能管中窥豹。
在汉代,中医药和道家思想的发展为点心制作提供了灵感。当时,“玉兔捣药”成为最重要的糕点模具形象之一,反映出人们对健康养生这一理念的追求。
古人还会将节气变化反映在点心上。例如,有一种六边形点心模具,雕刻有飞虫翅膀纹饰的昆虫,头如蜻蜓,尾如蜈蚣。其中,六边形意味着“六合之内”,而昆虫寓意着在“春雷惊百虫”的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万物开始萌动。
近年来,中式点心又有了重新“翻红”的迹象。虎头局、墨茉点心局、泸溪河、鲍师傅等新中式糕点大受欢迎,稻香村、杏花楼等老牌或资深中式点心也正重新焕发活力。
其实,无论是墨茉点心局用传统瑞兽“狮子”作Logo,还是虎头局以传统字体书写品牌名称,抑或是稻香村携手《国家宝藏》等文化类IP推出联名礼盒,都展现出中式点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巨大的文化魅力。
历经千年发展,在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地上,中式点心早已枝繁叶茂。而今天,随着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消费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中式点心的传承和创新也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间。未来,进一步挖掘好文化要素,形成将历史与时代相融合的中式点心,或许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10年增长115%
- 搭建合作平台 本届智博会共签约84个重大项目
- 杭州机场开通往返塔什干客运航线
- 吉林长春四平等地再迎降雪 公路铁路民航受不同程度影响
- 典型示范以点促面 广西培育打造民族特色村寨
- 汇聚上万件艺术作品 四川美术学院启幕2023毕业生作品展
- 国际天文研究:约46亿年前陨石新发现成果增进对早期太阳系理解
- 北京本轮降雪过程基本结束 未来几天气温持续偏低
-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超1100家 创新投入持续加大
-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发生4.3级地震 震源深度21千米
- 东盟与中日韩数字赋能中小企业绿色发展论坛举办
- 上半年北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76.6亿元 民生领域支出保持增长
- 湖南汨罗客货邮“融”出乡村振兴新动能
- 提前两小时排队办签证!出境游热度“狂飙”
- 2023年上半年重庆GDP达1.43万亿元 同比增4.6%
-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精准发力
- 沈阳举办环保开放日活动 民众入企感受绿色生态造纸
- 重庆运营“智油充”超级充电站 实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
- 讲述真实留学故事 《对话青年·崛起的力量》新书发布
- 《天鹅》登场 拉开粤港澳大湾区杂技艺术周帷幕
- 热门推荐
-
- 广东湛江举办2024年“鲜美湛江”海鲜美食放送季活动
- 为老人代写回忆录,年入6位数?
- 青藏高原雪豹保护研讨会暨青藏高原雪豹保护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宁召开
- 出乎意料!《出使北疆图》竟然藏着一部宋使访金的纪录片?!
- 俄新型战略核潜艇试射“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
- “完全柴可夫斯基” 爱乐汇交响乐团2024音乐季演出计划发布
- 四川省举行2023年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
- 慎海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助力并见证着新时代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
- 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古发现50周年取得系列成果
- (新春走基层)走进春节文化之乡:春倌说春迎新年 春节老人赐福忙
- 洪水刚退,村子里来了党员服务队
- 2024年法国“科技万岁”展登场 中国馆亮相展会
- 广西公布4起涉企犯罪典型案例:严打经济犯罪 全力追赃挽损
- 华中地区将举办近20场中法文化之春活动
- 泰国前总理他信获假释
- 日本和乌克兰签署双边安全协议 岸田文雄和泽连斯基表态
- 首艘国产大邮轮顺利出坞 7月、8月进行二次试航
- 泰国多地现40年来最低气温
- 长沙:温度28℃以上时公交车必须开空调
- 阿联酋表示寻求在清洁能源等领域加强与中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