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热”来了 博士学位含金量如何提升
考研热后,考博热浪也正在袭来。2022年不少高校博士扩超,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在学博士生达50.95万人。人们不免产生疑问:就业市场真的需要这么多博士吗?这是否会掀起一场新的内卷?博士项目会否“量大质低”?
近年来,教育部开展“学位挤水”行动,不断加大博士论文抽检力度,每年对上一年度授予的博士学位论文按照10%的比例抽检。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不经过论文所在高校,直接从国家图书馆调取论文,3位专家中两位及以上评审意见为“不合格”,则被认定为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问题论文将会对学位授权点评估产生负面影响。问题论文数量较多的学位授权点,有可能会被责令限期整改,甚至撤销学位授权。据统计,2014-2021年共撤销103个学位授权点,196个学位授权点限期整改。
提高博士论文质量,还得靠高校在论文出炉之前严格把关。教育部的这一“辣招”令各学位授权点神经紧绷,倒逼高校推出各项政策措施。不少学校推行预答辩制度,即博士论文正式答辩前需要经过预先答辩,通过后才可获得论文送外审的资格,进入正式答辩程序。
严格的预答辩制度通过率之低,让很多博士生谈之色变。有的预答辩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位答辩委员认为不应通过则被认定为不通过。预答辩失败意味着正式答辩将推迟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严格内部把关,很大程度上纠正了认为论文答辩是“形式上走程序”的错误观念。
严格的全周期过程管理是提升博士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很多博士项目都实行博士资格考。博士资格考是攻读博士期间重要的中期考核机制,考试内容通常是对专业领域经典文献、主要研究方法、自选研究方向等科目的考核。博士资格考在很多国家都适行,通过考试的博士生才能正式拥有“博士候选人”的头衔。
这是让很多博士生打足精神准备的魔鬼考试,一场考试的时间可能长达七八个小时,需要长达数月的准备,通读学科领域主要文献,才有应战的底气。很多人博士毕业后走向教职,多年后还会想起并感谢这场为他们积淀学术功底的考试。博士资格考是博士论文写作工作的起点。不过通常情况下,博士资格考的通过率或者二次通过率较高,更多用来督促学习,并未成为真正的定额淘汰机制。
明确的退出机制也是提升博士学位质量的必要举措。毕竟,只有在选择攻读博士之后才真正了解自己是否适合。现阶段主要的退出方式,是超过最长有效修业年限未完成学业要求,或中途终止修读退出。这无疑是两种成本较高的退出方式,某种程度上也催生了一些读不下去,又不想无功而返,不得已应付完成论文的现象。允许以获得硕士学位作为博士项目的退出方式,将是一种较为灵活的退出机制。
学术型博士并非越多越好,博士教育是我国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主要定位于培养学术研究及理论创新能力、攻坚能力,为研究性岗位输送科研人才和后备力量。这清晰锚定了学术型博士培养学术研究人才的目标。随着国家持续加强对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的管理,很多高校已经停招在职博士,严格把关博士教育质量。
但这并不意味着博士学位需求减弱。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人才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02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博士专业学位发展滞后,类别设置单一,授权点数量过少,培养规模偏小,不能适应行业产业的需求。存在部分应进入专业型博士项目的人才因缺少选项,只能选择攻读学术型博士项目的情况。做强做精学术型博士教育,加快发展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完善我国博士学位教育体系,提升学位含金量的大方向。
与此同时,也要引导社会逐渐形成对博士学位健康的价值和职业认知。获得博士学位远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么简单。读博是一种严肃的学术旨趣和职业方向的选择,学术训练过程中的艰辛可能远超过常人的耐受能力;毕业后主要聚焦学术研究的职业选择范围,也并不适合所有人。未来,随着学术型博士的培养体系建设更加完备,以及博士专业学位类别与国家重要产业领域所需人才的咬合度更高,博士人才培养质量将会不断提升。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楠迪扬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东斥资逾20亿元降低粮食机收损失率
- A股三大股指周一上涨 消费类股票走强
- 纪录片《邬达克》获俄罗斯“共同胜利”电影节“文化对话”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
- 中国驻印尼大使陆慷访问印尼巴中三语学校
- 西藏琼结昌嘎村:宜居家园告别“随风起舞”的白色垃圾
- 山东临沂直航香港定期客运航线正式开通
- 著名诗人作家齐聚武汉 共话诗歌发展趋势
- 所谓“达标”虚实几何?日本核污染水处理装置安全性有效性等存疑
- “小特产”升级“大产业” 山西榆次:打造千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温州号”彩绘飞机首航 打造浙江温州“空中名片”
- 用中文铺设民心相通的桥梁
- 美国白宫承认对以色列可能面对的外交孤立感到担忧
- 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马背姑娘:驰马飒“河沿” 创业富乡亲
- 首届公安影视文化融创发展活动在江西龙虎山启动
- 应对首个杨柳飞絮高发期 北京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
- 拱北海关查获一起利用粤澳两地牌车藏匿走私旧手机68台进境案
- 特步陷北半马“假赛”风波,为何运动品牌都爱“卷”马拉松?
- 福建打造具有涉台涉外特色的司法审判机制
- 陕西宝鸡一小区居民楼疑似发生燃气闪爆 造成3人轻伤
- “公积金可救急”应纳入顶层设计
- 热门推荐
-
- 广西千年六堡茶发布国家标准样品 加快“侨销茶”销全球
- 从泰山“机器狗”爆火看科技改变岗位需求
- 延缓大脑衰退 补充膳食纤维有功效
- 马来西亚企业家广西觅商机推动农产品及旅游合作
- 我国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 九寨沟景区2023年旅游接待突破200万人次
- 台商借道广西“出海”掘金 力拓东盟茶产业新商机
- 保障特朗普安全 美特勤局批准在户外竞选活动使用防弹玻璃
- 跟着节气过日子:秋光可期 处暑节气看哪里告别暑热迎秋凉
- 金蝶国际:2023年度营收56.79亿元,云服务业务收入占比79.3%
- 南方地区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 大学生心理自救,从接纳与面对开始
- 2023年中部(长沙)印刷产业博览会开幕
- 青春“锂”想,从这里放飞
- 作家荣宏君:牡丹真正进入诗词作品是从唐朝开始
- 贴近自然感情升温 亲子露营受“带娃族”追捧
- 苏丹武装部队宣布夺回陆军司令部控制权
- 外媒:乌克兰军方称乌军已撤离恰索夫亚尔地区
- 硬质合金的高端原料实现自主供应 工业母机“牙齿”更坚固
- (新春走基层)赣鄱Z世代:“95后”女桥隧工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