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受访大学生希望30岁前结婚
作为一个“母胎solo”(指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单身、没谈过恋爱的人——记者注),就读于山西大学的魏熙苒对于恋爱一直充满期待,但她更多抱持谨慎的态度。以前她认为只要互相喜欢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现在她则觉得“不能单纯以喜欢作为谈恋爱的标准,还需要考虑诸如性格、价值观、未来发展等因素”。作为大四学生,未来的不确定性也让魏熙苒对于婚恋产生迟疑,希望自己稳定且独立之后再去深入考虑。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谈恋爱的目的更多是找到一个能够陪伴自己一直走下去的人。”就读于伦敦国王大学的史绍豪认为,如何和自己所遇见的这个人更好地相处才是更重要的。即使已经恋爱近两年时间,但史绍豪认为现在谈论结婚仍然为时尚早,“一方面是等双方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双方在观念上都更成熟一些,那时候才会考虑谈婚论嫁”。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是未来十年内婚育行为的核心主体,其婚恋态度也因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57.90%受访大学生希望在26-30岁时走入婚姻殿堂,8.55%希望在21-25岁结婚,7.58%希望在30岁以后结婚,25.97%则表示在法定年龄以上,任何年龄都可以。
彼此独立、互相支持,受访00后想以“更好的自己”面对婚姻
在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胡佳睿眼里,所谓理想的恋爱,便是双方都能认真对待这份感情,顺理成章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她直言并不会轻易跟另一半提到结婚:“目前大家仍在求学阶段,或是刚刚步入社会,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假如在一起会妨碍彼此的发展,那可能要考虑分开,尊重对方的人生选择。一开始就强调结婚,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让感情变得沉重。”
“什么事情都是一步步慢慢来的,先处理好谈恋爱的问题,再去考虑结婚。”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曹宇祺说,“谈恋爱是两个人相处起来很舒服就在一起了,而结婚是更深一步的事情,要考虑更多。”在他看来,谈恋爱更多是去尝试,而结婚则是需要慎重抉择的人生大事,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如果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就会过于踌躇而不敢踏出那一步,最终一事无成。
魏熙苒认为,对于自己而言,结婚仍然是恋爱的主要目的,婚姻中“一加一大于二”,也是她的期待。“当两个人在一起比一个人生活更舒适,并且整个生活的走向是不断向前的时候,我才会选择结婚”。在大学期间,魏熙苒选修了所在学院开设的《爱情哲学》课程,课堂上老师关于爱情的阐述让魏熙苒深以为然,“两个人的爱是我们一起抵抗世界的冒险”。由此她总结道,自己眼中健康的婚恋观,就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在结合之后,能够互相支持、互相依赖,共同面对困难,并且一直走下去”。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真心相爱(95.32%)与经济考量(85.97%)为受访者考虑是否结婚的主要因素,42.26%表示会受社会环境影响,39.68%会受到家人期望的影响,16.45%期待孕育后代而选择步入婚姻。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教授李婷在《中国的婚姻和生育去制度化了吗?——基于中国大学生婚育观调查的发现与讨论》一文中提到,在坚守婚姻和生育的制度性框架下,中国大学生对婚育的态度依然出现了发展性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婚姻和生育的价值性基础已发生改变。“婚育在传统上的保障性功能以及传宗接代的意义已经极大淡化。相反地,年轻人开始强调恋爱、婚姻和生育基于个体意义上的价值:互助进步、精神寄托、情感陪伴以及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虽然是在谈恋爱,但是两个人仍应是独立的个体。”谈到健康的婚恋观,胡佳睿如是说道。双方都有各自喜欢的事,有各自的目标,携手一同朝着目标努力,互相助力更上一层楼。“两个人不会过分依赖彼此,在相爱的同时又保持相对独立,这样的相处模式有利于感情的经营,两个人都能感到很轻松。如果一方太过于依赖另一方,没有留给对方空间,感情很容易出现问题。”
社会思潮、家庭观念为影响受访大学生婚育观主要因素
谈到婚育观的形成,史绍豪表示教育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也包括通过了解身边人的经历和社会新闻而产生的思考。史绍豪说,他父母的感情状况一直很好,作为孩子的他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让我觉得结婚并不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也让我对于婚姻没有抱有期待”。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社会思潮(66.77%)、家庭观念(55.16%)与身边同学、朋友的事例(54.84%)为影响受访大学生婚育观形成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传统的思想观念(44.68%)、学校教育(34.19%)、媒体的相关报道(32.42%)也对受访大学生婚育观形成产生影响。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在《当代中国青年婚恋状况分析》一文中写道,择偶条件随时代而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婚恋状况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婚恋观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折射。“中国已进入重视婚姻自由、人格尊严和婚姻质量(生活满意度)的时代,多数青年仍然愿意等待而不是将就,当代青年将有无感觉、是否有感情和今后的婚姻质量放在了重要位置。”
读理工科的曹宇祺和异性接触较少,加之自身性格较为腼腆,没有什么恋爱经历。他的婚恋观更多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父母一起吃饭、遛弯儿时,经常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婚恋话题,“我妈妈会告诉我,找什么样的人更合适,比如家庭背景、物质条件、个人品性、学识修养等方面。”虽然有时候曹宇祺也会持有一些质疑的态度,但他会认真倾听并且大部分都会接受。“父母走的路比我多,年龄比我大,见识也比我广,拥有更多的社会阅历。听从父母的话,借助对自身有帮助的外力,能够让我少走一些弯路。”
在魏熙苒看来,多年来所受的教育是促成自己婚育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她表示家庭环境也对自己的婚育观产生了很大影响:“但父母并没有过多干涉,我主要还是会遵从自己的想法”。调查显示,79.19%受访大学生表示,在婚育问题上,会听取父母的建议,也会遵从自己的想法。
史绍豪表示,在国外留学期间,他曾感受到外国人对于恋爱和婚姻更多持有包容和自由的态度,但他认为不应过于被他人的婚恋观所影响,而是应该在看到不同的观点之后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不能“只看到一类人的观念,或者说只是听从父母的意见,这样是比较狭隘的”。他认为,健康的婚恋观应该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后,根据自己和对方的现实情况进行理性判断并严谨选择,而不趋附某个人或某种思潮。
心怀憧憬、任重道远,受访00后对婚育教育抱有期待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的“恋爱课”视频引起了大学生群体广泛的关注,胡佳睿也是其中的一员。“一个人不依靠别人,也可以在世界上过得很好。先找到自己生命的落点和价值。如此,往上,有可能遇到灵魂伴侣。往下,也可以遇到很善良的恋人。”这句话令胡佳睿印象深刻,也让她深受启发,“他教育我,首先自己要能够独立,一个人就能过得很好,这样你的恋爱标准就不会下降,能够有效减少低质量的恋爱,伴侣的出现也是自己生活的锦上添花。”
即将从上海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马思楠表示会将“结婚”和“生育”列入自己未来的五年规划。“最理想的当然是和现在的男朋友继续稳定发展,在同一所城市定居,等双方工作都稳定后再介绍双方父母见面。”在马思楠看来,恋爱可以偏感性,但婚姻和生育必须由理性主导,“我认为双方在决定结婚之后,就应该开诚布公地和对方沟通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她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关于婚育知识的普及,比如沟通技巧、相关法律科普等。“我会鼓励我的对象也去学习相关的内容,这样双方在相处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37.58%受访大学生希望生育一个孩子,34.03%计划生育两个;3.55%认为结婚后不久最适合生育,14.19%认为1年后最合适,17.26%表示会在结婚2年后生小孩,12.26%将生育计划安排在3年后,52.74%表示随缘。对于生育的意义,74.03%认为孩子是爱情的结晶,67.74%表示孩子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0.16%认为生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22.90%认为生育是人生应当经历的内容,22.10%认可孩子可以维系夫妻感情。
曹宇祺认为单纯只依赖学校课堂讲授的内容,不足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婚育观。“恋爱课只能讲述一些宏观的内容,而每个人在恋爱和婚姻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开设的课程针对性较弱。”在他看来,家庭的教导起决定性作用。孩子从小到大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家人,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们的影响。一个美满的家庭,能够带给孩子健康的婚育观。
胡佳睿希望如今婚育方面的教育能够有更多落地的内容:“现有的许多课程内容听起来有些空泛。现在大家往往更关心是像购房指导、婚姻中的自我保护、生育安全这类能够切实切中要害的内容。”
对于当下年轻人的婚育问题,魏熙苒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加强正向的引导。她认为现在一些恋爱综艺过于娱乐化,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深入的思考,甚至还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看完之后更不想谈恋爱了”。此外她还提到,有一些相亲机构将婚恋商业化、将人商品化,也可能给年轻人的婚恋观带来负面影响。“相亲本身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但不能过于商业化、娱乐化。”
看着身边的朋友陆续走入婚姻殿堂,马思楠的脑海中也时常浮现自己“理想中的婚后生活”,但她表示并不会因为他人而影响自己的节奏。“正是因为对婚姻美好的期待,才让我对自己和伴侣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家庭的期许,是我们奋进、提升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者除曹宇祺、胡佳睿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罗希 实习生 陈昊原 范子菁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Z世代”青睐“特种兵式旅游”: 单日骑行两千里
- 国家税务总局:今年1-8月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6%
- 回眸重要文艺现场 2024文艺盘点活动举办
- 7月17日晚8时“京东超级18”重磅来袭 千元大牌爆品18元抢先购
- 史上最忙“五一”,机票怎么降价了
- 2023年服贸会拟于9月2日至6日举办 升级元宇宙沉浸式体验
- 鲁大师2024牛角尖颁奖盛典圆满落幕
- 中国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第一人张树鹏:我只是征服了自己
- 韩国首尔开启“2023中国游客欢迎周”
- 在文化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
- 广东汕尾发生一起群众落水事件 致4人遇难
- 畜牧业突破痛点再向前
- 海南文昌滨海航天城 兴起科普游
- 从“回得了”到“回得好” 高铁热链餐温暖春运归途
- 中国贸促会:逾四成受访中企计划扩大在澳业务规模
- 闽南大戏院十载风华:世界艺坛明星荟萃 演出逾千场
- 报告: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6.5%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助青海乌兰县构建人畜共患病防控
- 萨赫勒国家联盟探索共同防御路径
- 突发!伊拉克一驻有美军的空军基地遭空袭 有人员受伤
- 热门推荐
-
- 人民网评:努力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 浙江龙港漆器体验包热卖 非遗技艺焕新进入寻常百姓家
- 外媒:伊拉克一婚礼现场发生火灾 已造成200余人伤亡
- (乡村行·看振兴)重庆“90后”苗族姑娘化身“头雁” 大山深处逐梦忙
- 警方通报“网民发布涉革命先烈刘胡兰不当言论”:依法作出处罚
- 滴滴开展异味车治理 奖惩分明激励司机清新好服务
- “包邮”的风吹到了海外
- “西行漫画”——革命文艺家、教育家陈叔亮艺术回顾展举办
- 沪指续创年内新高
- 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道教正逐步走向世界
- 调查显示日本今年将有超3万种食品涨价
- 2024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举行欧洲赛区分赛
- 俄气总裁:一些欧盟国家仍在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
- 网络名人带粉丝“云游”千年古城:寻历史文脉 品人间烟火
- 优化产业体系 江西南昌加速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发展
- 乡约福建: “小积分”扮靓人居“新环境”
- 华北黄淮等地有雾霾 新疆北部等地有明显降雪
- 上海城投保租房REITs获批 助持续拉动保租房新增投资
- 安徽屯溪警方破获一起跨境赌博案 涉资金近5亿元
- 山西交城移风易俗解开“人情枷锁” 降低民众负担